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
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均扩增出530 bp 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
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 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的致病相关基因HrpZ为靶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st3F/Pst3R,能从Pst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61 bp的目的片段。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 000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检测模拟带菌种子中Pst的带菌量,检测下限为4.21 cfu·g-1;检测人工接种叶片组织中Pst的带菌量,检测到1级发病叶片带菌量为4.15×102 cfu·g-1。对田间采集的63个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明显症状和疑似症状样本,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检测到54个样本中含有Pst,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番茄种子和发病组织中Pst的含量,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柑桔溃疡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拟建立快速、特异、准确的检测柑桔溃疡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5μL优化反应体系:10×PCR缓冲液2.5μL,10 mM/L dNTPs 0.5μL(终浓度为0.2 mM/L),2 U/μLTaq DNA聚合酶0.5μL(终浓度为0.04 U/μL),5 mM/L引物各0.5μL(终浓度为0.1 mM/L),DNA模板1μL(终浓度为6.0×10~6cfu/mL/mL),灭菌ddH_20 19.5μL;PCR扩增退火温度为59℃;柑桔溃疡病菌病茵浓度检测下限为6.0×10~3cfu/mL,可以获得柑桔溃疡病菌的特异性片段,能够满足生产中对柑桔溃疡病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葡萄根癌病菌核糖体基因间隔片段(16S-23S Ribosomal DNA Intergenic Spacer,ITS)特异区域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的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组装成快速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只有葡萄根癌病菌能扩增出大小为758 bp的特异性条带,而非葡萄根癌病菌均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检测灵敏度达10个细菌/μL左右,且稳定性好,经多次反复冻融,扩增条带未发现有明显变化。通过对田间病样进行检测,证实该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快速(4 h左右完成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sp.citri,Xcc)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优化,建立了柑橘溃疡病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PCR仪等复杂设备,在39℃恒温反应30 min即可完成检测过程,快速简便。该检测方法与其他柑橘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一致。对71个柑橘样品进行检测,RPA检测出溃疡病阳性样品22个,与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快速及时地检测出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枯萎病的早期监控预测及后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基因组的数据库,设计筛选西瓜枯萎病菌的特异引物,基于普通PCR技术建立快速简便的分子检测体系,对接种过的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引物可获得556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体系的灵敏度为365 pg·μL~(-1)。利用PCR检测体系对感病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抗感品种接种1~5 d后都能检测到西瓜枯萎病菌,而此时植株没有病症,后期检测到的病菌量与其病情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接种过的土壤的灵敏度为5×102cfu·g~(-1),而在此密度的病菌土壤中,西瓜植株的发病株率较低。【结论】建立了一套基于普通PCR技术分子检测体系,可用于感病植株和土壤的西瓜枯萎病菌快速及时检测,为指导西瓜枯萎病的早期预测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猕猴桃溃疡病PSA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hrpW基因设计一对引物P3F/P5R,扩增片段大小为247bp,构建该片段的阳性质粒用于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作;评价引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PSA病原菌,灵敏度为100fg/μL。以采集的无病症和有病症猕猴桃枝条为样品,本方法可检测到无病症枝条中最低浓度为8.45×10-5 ng/μL的PSA病原菌。本实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方法可用于猕猴桃溃疡病感病样品的早期诊断,对该病原菌的预防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PCR 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 和ITS4 扩增红掌根腐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 比较,设计了1 对红掌根腐病菌的特异引物SF1/SR2,对30 个红掌根腐病病原菌、8 种其它真菌和2 种 细菌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结果表明,只有红掌根腐病菌获得572 bp 的特异带。使用引物SF1/SR2 对华丽腐霉进行PCR 扩增,其检测灵敏度在DNA 水平上可达1 pg。运用设计的引物从红掌根腐病菌基 因组DNA 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红掌植株中扩增到572 bp 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对红掌根腐病菌的快 速可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贵州修文地区猕猴桃上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在修文县多个贵长猕猴桃果园采集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枝条、叶片、花蕾等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16S rDNA鉴定及ERIC-PC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35株病菌均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相似系数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快速检测体系,丰富柑桔黄龙病的高效简便检测方法,以黄龙病菌株psy62全基因组中的单拷贝tufB-secE-nusG-rplKAJL-rpoB基因簇序列和5拷贝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β亚基基因(nrdB)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经灵敏度比较和检测特异性验证,建立该病的RPA检测体系,并经PCR、RPA和实时荧光PCR对87份柑桔样品的黄龙病菌进行对比检测,验证RPA检测体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黄龙病菌RPA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柑桔黄龙病;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相当,是PCR的100倍;扩增过程只需20 min,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对田间疑似柑桔黄龙病的送检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一致,比PCR的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1.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  相似文献   

12.
以2个番茄溃疡病菌株和其它6种植物病原菌为试验材料,以micA、cytC、TomA等3个特异性基因为检测靶标,采用检测引物设计与优化、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等方法,研究建立番茄溃疡病菌的定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依据这3个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特异、精准检测番茄溃疡病菌,其中,以TomA基因为检测靶标的方法灵敏度可达到5copy/μL或103 cfu/mL,优于另外2种方法,为番茄溃疡病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瓜菜》2015,(3):5-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溃疡病是两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是国内外番茄抗病育种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研究建立了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3a基因和抗番茄溃疡病QTL的多重PCR反应体系。该体系利用同一PCR反应,对分别与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Ty-3a基因和抗番茄溃疡病的一个QTL位点Rcm5.1紧密连锁的标记进行了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吻合。其中与Ty-3a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Ty-3F/Ty-3R为共显性标记,基因型为Ty-3a/Ty-3a的材料均产生630 bp的特异性片段,基因型为ty-3/ty-3的材料均产生320 bp的特异性条带,基因型为Ty-3a/ty-3的材料产生630 bp和320 bp的特异性片段;与番茄溃疡病QTL位点Rcm5.1连锁的标记TG318F/TG318R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材料产生580 bp的特异性片段,感病材料不产生特异性条带。经反复验证结果准确、稳定,可用于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3a基因和番茄溃疡病QTL的同时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4.
孟臻  张伟萍  王莹  李龙  姬小雪  董贝  乔康 《园艺学报》2022,(11):2479-2488
根据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FOL)蛋白激酶基因序列,设计1对番茄枯萎病特异性引物209F/361R,构建番茄枯萎病菌的RT-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定量检测盆栽番茄茎基部病原菌。RT-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唯一产物吸收峰,对其他供试菌株都未检到荧光信号。利用该引物建立的RT-PCR检测体系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为5.76×103 copies·μL-1,是普通PCR的10倍。人工接种番茄枯萎病菌定植后7 d即可在茎基部检测到病原菌;田间采集的24个自然发病样本中有16个能够检测到番茄枯萎病菌。基于RT-PCR技术构建的番茄枯萎病菌快速检测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能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摘     
<正>利用免疫磁性分离一PCR检测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0.741 mg·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100 cfu·mL~(-1),比常规PCR  相似文献   

16.
安祖花细菌性疫病的Nested-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鹤  金茂勇  肖橘清  张宝珠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张宁 《园艺学报》2011,38(10):2017-2020
根据基因库中已发表的安祖花细菌性疫病致病菌粉黛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dieffenbachia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XcF1/XcR1、XcF2/XcR2,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安祖花细菌性疫病的Nested-PCR检测方法,可以直接从感染细菌性疫病的安祖花组织DNA中扩增出1...  相似文献   

17.
王钊  储丽红  赵凯  彭佳佳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园艺学报》2013,40(8):1600-1599
 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 ~ 0.741 mg ?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 ~ 100 cfu ?mL-1,比常规PCR检测灵敏至少100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一种快速、可靠、准确及操作简便的柑桔黑斑病菌检测方法,采用引物JRGGc、CITRIC1-ITS4、GCP和GCF3-GCR7分别对从柠檬果实黑斑上分离纯化到的黑斑病菌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引物GCP的扩增特异性最好,用其与MightyAmpDNA聚合酶构建的检测体系,只需0.2g病斑组织在5h之内即可进行柑桔黑斑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9.
对从四川省7个县、市收集的39个柑桔溃疡病标样中分离到的16个菌株,经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噬菌体敏感性和致病性比较研究,证实均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柑桔致病变种(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Hasse)Dye]。并根据它们对25个柑桔品种的致病力及严重感染葡萄柚,可以利用麦芽糖、乳糖和丙二酸盐,在36℃时都能生长的细菌学鉴别特征及其对柑桔噬菌体CP_1、CP_2敏感而对CP_3不敏感等特性,认为四川的溃疡病菌隶属于亚洲菌系即A菌系。  相似文献   

20.
以南瓜自交系北观(Cucurbita maxima)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16(45)优化南瓜MSAP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酶切时间2 h,Hap Ⅱ(HpaⅡ,MspⅠ)用量0.5 μL;第二步酶切时间6 h,EcoR Ⅰ用量0.4 μL;连接体系包括酶切产物21 μL,EcoR Ⅰ接头(5 μmol · L-1)、Hap Ⅱ接头(5 μmol · L-1)各1.0 μL,连接时间12 h,T4 DNA Ligase 用量为0.5 μL;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25 μL)包含2.0 μL 连接产物,1.5 μL 10 × PCR Buffer(Mg2+ plus),2.0 μL dNTP(2.5 mmol · L-1),0.6 μL Taq 酶(5 U · μL-1),0.4 μL 上下游引物(10 μmol · L-1);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120 倍的模板4.0 μL,其他同预扩增体系。最后,利用建立好的MSAP 体系进行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并筛选出适于南瓜MSAP 分析的36 对引物,表明优化后的MSAP 体系多态性好,体系稳定,可重复,为后续进行南瓜MSAP 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