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为试材,缺钾营养液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K~+浓度(4、8、12、16mmol·L~(-1))营养液对其苗期生长指标和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浓度的增加,百日草幼苗的生长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K~+浓度为12mmol·L~(-1)时生长量与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各浓度K~+处理的百日草幼苗株高显著高于CK,其中12mmol·L~(-1)的K~+处理最高,比对照增加了80.52%;与CK相比,K~+处理的根长增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均以12mmol·L~(-1)的K~+处理最高。适宜浓度的K~+(12mmol·L~(-1))有利于百日草幼苗的生长,对地下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K~+浓度过高会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
PbKT12是基于梨果实转录组分析筛选出的对施钾有强烈响应的钾转运体基因,本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其功能。以‘黄冠’(PyruspyrifoliaNakai)梨果实为材料克隆得到PbKT12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共2 730 bp,编码909个氨基酸;序列对比表明PbKT12与苹果中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bKT12定位于细胞质膜上。PbKT12转化钾吸收缺陷型酵母R5421在低于5 mmol·L-1 K+的培养基上能够恢复生长。qRT-PCR结果表明,PbKT12在梨果实和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随盆栽土壤施钾水平增加而升高。使用农杆菌侵染花序法将PbKT12导入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bKT12拟南芥植株的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抽薹、开花时间更早,植株葡萄糖积累量更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无损检测K+在拟南芥植株中的分布发现,在缺钾胁迫下过表达PbKT12拟南芥中K+向花序运输的量增加。因此推断,PbKT12在梨果实中具有促进K+转运和葡萄糖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CIPK(Calcineurin B-like-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是一类植物中十分重要的蛋白激酶,主要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为了揭示CIPK基因家族在西瓜生长发育与抗逆防御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西瓜基因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并分析了西瓜CIPK家族基因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和氨基酸理化性质等特征。结果表明:西瓜中有19个CIPK家族成员,分别分布于1~6、8,10号的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30~565bp,其中18个ClCIPK氨基酸序列含NAF功能域,仅有1个CIPK(ClCIPK9)基因不含有此结构;CIPK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大致分为内含子富集和内含子缺失2类;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将所有的西瓜及拟南芥CIPK蛋白分为5类,在每一类中都包含西瓜和拟南芥的CIPK家族成员,说明它们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推测它们可能参与了西瓜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该研究结果以期为ClCIPK基因在西瓜育种中的功能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琳  董玲  李明军  马锋旺  邹养军 《园艺学报》2016,43(6):1021-1032
利用苹果基因组筛选K~+转运蛋白基因,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通过q RT-PCR检测它们在平邑甜茶各器官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在苹果中存在65个K~+转运蛋白基因,包括CHX家族(33个)、HAK家族(24个)、HKT家族(1个)和KEA家族(7个),它们与拟南芥K~+转运蛋白基因高度同源,其基因结构相对保守,并且不均匀地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定量表达分析发现,K~+转运蛋白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在根中高度表达的32个,在叶片中高度表达的12个,在茎尖中高度表达的11个,在果实中高度表达的19个。研究结果为揭示苹果K~+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以‘早佳’(8424)西瓜为供试材料,在6 mmol·L~(-1)K+0 mmol·L~(-1)Na、0.01 mmol·L~(-1)K+0 mmol·L~(-1)Na、0 mmol·L~(-1)K+0.01 mmol·L~(-1)Na、0.01 mmol·L~(-1)K+5.99 mmol·L~(-1)Na、0 mmol·L~(-1)K+0.01 mmol·L~(-1)Na、6 mmol·L~(-1)K+6 mmol·L~(-1)Na条件下水培处理10 d,分别测定植株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K、Na浓度。结果表明,以正常供钾(6 mmol·L~(-1)K+0 mmol·L~(-1)Na)为对照,0.01 mmol·L~(-1)K+0 mmol·L~(-1)Na和0 mmol·L~(-1)K+0.01 mmol·L~(-1)Na处理下西瓜植株的干质量、光合速率和钾浓度的降低程度相当,叶片干质量分别下降了57%和58%,表明低浓度的钠起到了代替钾生理功能的作用;相反,0.01 mmol·L~(-1)K+5.99 mmol·L~(-1)Na和0 mmol·L-1K+6 mmol·L~(-1)Na处理加重了低钾胁迫对西瓜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植株干质量和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叶片干质量分别下降了63%和67%,光合速率下降了66%和68%,表明低钾下较高浓度的钠对西瓜产生了毒害作用;6 mmol·L~(-1)K+6 mmol·L~(-1)Na处理对西瓜植株的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光合速率和钾浓度有所降低,光合速率下降了28%,表明正常钾水平下较高浓度的钠对植株具有一定伤害,但比低钾下钠的伤害要轻。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钠能代替钾的部分生理功能,而较高浓度的钠会对植株产生伤害,尤其是西瓜植株处于较低钾水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作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从茶树的cDNA中克隆得到1个编码蛋白激酶的基因,命名为CsCIPK。序列分析表明,CsCIPK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41 bp,编码44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14234。蛋白功能域预测和多重对比显示,CsCIPK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1个相对不保守的C端调节结构域,即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NAF结构域。理化性质、亲/疏水性、无序化分析显示,CsCIPK属于疏水性蛋白,理论等电点为7.04,有4段无序化区域,其二级结构分析显示主要由α螺旋、不规则卷曲组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龙井43’和‘安吉白茶’中的CsCIPK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龙井43’中CsCIPK的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干旱及盐处理4 h、低温处理24 h时达到最高。‘安吉白茶’中CsCIPK的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及盐处理4 h、低温及干旱处理1h时达到最高。CsCIPK在‘龙井43’的根中,‘安吉白茶’茎中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的GA和IBA处理‘龙井43’茶苗,结果显示0.2 mmol·L-1 GA处理后,CsCIPK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6 d时处理组为对照组的62倍;0.6 mmol·L-1 IBA处理后,CsCIPK的表达量在3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浓度GA和IBA处理后,9 d时CsCIPK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葡萄JAZ家族基因特点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以期筛选出与低温胁迫相关的家族成员,并进一步筛选其互作蛋白,为后续葡萄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和葡萄基因组数据为基础,获得葡萄JAZ家族成员基因并进行同源克隆、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以及蛋白家族聚类等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VvJAZ家族成员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互作蛋白筛选和验证,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验证候选互作蛋白与VvJAZ9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葡萄中有11个JAZ家族基因,随机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都具有JAZ家族蛋白中特有且高度保守的TIFY和Jas结构域,均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聚类分析表明,葡萄JAZ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族,其中VvJAZ9与拟南芥AtJAZ1和AtJAZ2的亲缘关系最近,VvJAZ1与VvJAZ11、VvJAZ5与VvJAZ6同源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VvJAZ9是葡萄JAZ家族成员基因中受低温诱导表达最为明显的1个基因。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获得2...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芥菜开花抑制因子AGL18与开花整合子SOC1间的互作调控机制,在芥菜‘QJ’的开花期克隆了AGL18-1,幼苗期克隆了AGL18-2和AGL18-3,它们分别编码257、257和258个氨基酸,为AGL18家族的3个成员。序列比对表明,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十字花科芜菁和油菜同源性均高达90%。酵母双杂交和BiFC试验表明:芥菜AGL18-1、AGL18-2和AGL18-3蛋白与SOC1不会发生蛋白相互作用。酵母单杂交和Dual-Glo~ Luciferase试验表明:AGL18-1、AGL18-2和AGL18-3中仅有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间存在互作。为进一步筛选AGL18-1/SOC1的互作区域,分别截取了AGL18-1蛋白的M域和IKC域,发现仅M域与SOC1启动子存在相互作用,说明M域是介导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互作的关键区域。这为深入研究AGL18与SOC1互作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开花时间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1个杜梨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PbNHX1,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特点及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RT-PCR和PCR克隆PbNHX1的c DNA和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定量PCR检测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转录水平变化,酵母互补试验检测PbNHX1基因的离子转运能力。【结果】杜梨PbNHX1基因c DNA编码区长1 704 bp,对应基因组DNA序列长3 594 bp,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蛋白含56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PbNHX1位于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分支上,与杨树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Pt NHX1.3基因亲缘关系较近。正常生长条件下,PbNHX1在杜梨叶片中表达量高于根。施加200 mmol·L-1Na Cl、10%(φ)PEG6000或100μmol·L-1ABA后,PbNHX1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持续上升;其在根中的表达量先升后降,表达高峰依次出现在处理后6、3和6 h。PbNHX1的转入可恢复Na Cl、KCl和潮霉素B对nhx1缺失酵母菌株AXT3的生长抑制,转基因酵母细胞中Na~+和K~+含量显著增加。【结论】PbNHX1具有植物NHXs基因家族的固有特征,对盐碱、渗透胁迫和ABA处理均存在转录响应,转入该基因能够提高酵母nhx1缺失突变体AXT3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部分恢复其对阳离子的转运功能,从而促进Na~+、K~+积累。  相似文献   

10.
郑巧玲  申威  姚文孔  徐伟荣 《园艺学报》2020,47(12):2301-2316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与其互作蛋白激酶CIPK(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组成的CBL-CIPK系统,在真核生物钙信号转导及各种胁迫应答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SMART与LD-PCR技术构建了山葡萄‘双丰’(Vitis amurensis Rupr. ‘Shuangfeng’)叶片组织低温胁迫下的均一化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库容量分别为1.7 × 106、1.3 × 106与1.9 × 106 cfu • mL-1,外源基因插入片段长度约为500 ~ 2 000 bp,重组率为100%,符合后续双杂交筛选要求。以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受低温诱导表达、具有核质亚细胞定位的山葡萄VaCIPK18全长(VaCIPK18)、激酶结构域缺失(VaCIPK18△S_TKc)以及NAF结构域缺失(VaCIPK18△NAF)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17个候选互作靶蛋白;从中选取并克隆了7个参与非生物胁迫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酵母回转验证,仅发现1个ABA信号通路上游信号调节因子VaPYL9与VaCIPK18有互作关系。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确定了VaPYL9可与VaCIPK18和VaCIPK18△NAF在酵母中物理互作,而在植物拟南芥原生质体中VaPYL9与VaCIPK18△S_TKc和VaCIPK18△NAF互作,但与全长VaCIPK18不互作。  相似文献   

11.
 2011 年秋,选取长势一致的4 年生灰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cinerea Engl.)组培苗,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水杨酸、柠檬酸和蔗糖水溶液,研究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浓度为0.01 mmol · L-1 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推迟灰毛黄栌的落叶期,从而使叶片观赏期平均延后5 d;用浓 度为0.5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会使叶片观赏期平均推迟7 d,而浓度为1.0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 叶片的观赏期平均提前了3 d;喷施4.8 mmol · L-1 的柠檬酸和200.0 mmol · L-1 的蔗糖溶液,都能显著提高 灰毛黄栌叶片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使叶片更红,并且使叶片的观赏期分别提前了6 d 和9 d。  相似文献   

12.
 从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鳞茎中分离纯化淀粉磷酸化酶(Starch Phosphorylase,SP)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选用30% ~ 60%硫酸铵分级沉淀,SP 纯化倍数为14.78,回收率为23%,纯化的SP 亚基分子量约62.5 kD;SP 的最适反应体系缓冲液为pH 5.0 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0 ℃,且体系中不适合加入酚类抑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SP 不耐强酸,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活性稳定,pH < 5 时活性较弱;在合成方向上,SP 对葡萄糖–1–磷酸(G-1-P)的Km值为2.84 mmol · L-1;1 mmol · L-1 Mg2+、Ca2+对SP 活性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K+、Zn2+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离子在高浓度(> 10 mmol · L-1)下抑制SP 活性,但Na+随着浓度的升高,对SP 活性的促进作用增强;10 mmol · L-1 的抗坏血酸可将SP 活性提高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RT-PCR 与RACE 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球茎中克 隆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 OPR)基因的1 489 bp 全长cDNA 序列,quantitative RT-PCR 结果表明,GhOPR3 在唐菖蒲叶、花、根、 匍匐茎、新球茎和籽球中都表达,其中在籽球和匍匐茎中相对表达量较高;0.1 ~ 0.5 mmol · L-1 的茉莉酸 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处理后,提高了GhOPR3 在球茎中的表达量和内源MJ 含量;采用农杆菌 介导侵染拟南芥花粉,进行GhOPR3 基因的过表达分析,过表达拟南芥株系较野生型提高了耐盐性和抗 旱性;提高了机械损伤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内源MJ 含量。  相似文献   

14.
李佩艳  周刚  周巧丽  赵静  郑小林 《园艺学报》2013,40(8):1553-1559
 毛花猕猴桃‘华特’(Actinidia eriantha Benth‘Walter’)果实采后经50和75 mmol · L-1草酸钾处理后在常温下贮藏,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贮藏15 d比对照分别降低6.7%和10%,贮藏中后期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草酸钾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前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了呼吸跃变,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这些生理效应与草酸钾处理有效延缓果实后熟软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磷钾素处理对红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 Hoagland完全营养液配方为基本配方,研究了不同磷钾水平对红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磷浓度下,随着钾浓度升高,红葱单丛质量、单丛叶片数逐渐增加,单丛分蘖数、株高、假茎长和假茎粗有增大趋势|食用部分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叶片丙酮酸和大蒜素含量降低。磷浓度为0.25 mmol·L-1时,随着钾浓度升高,红葱食用部分VC含量逐渐增加,硝酸盐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P0.125K1.5处理红葱叶片和假茎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王梦晗  王凯晨  马丽  唐坚  乔勇进  张敏 《园艺学报》2015,42(10):2068-2074
以0.1、0.5、1.0、3.0 g · L-1的酵母多糖处理‘佳西娜’樱桃番茄,浸泡20 min后用聚乙烯(PE)保鲜袋包装(不封口),置于(2 ± 1)℃、湿度85% ~ 95%的环境中贮藏,研究酵母多糖处理对番茄冷害以及生理生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多糖处理能显著抑制樱桃番茄冷害的发生,延缓各品质指标的下降,同时可提高整个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在贮藏过程中,0.5 g · L-1质量浓度的酵母多糖处理的樱桃番茄受冷害程度最低、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单体敏  金鹏  许佳  李晓安  王雷  郑永华 《园艺学报》2015,42(11):2244-225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 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浓度(5、10、20 mmol · L-1)外源GB 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10 mmol · L-1 GB 处理效果最明显。外源GB 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 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 mmol · L-1 GB 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 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 含量,并且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 处理能减 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康冬茹  郭先锋  李圆圆  胡小蓉 《园艺学报》2013,40(11):2287-2294
 以新型试管花卉多肉类植物姬松(Crassula clavata N. E. Brown)为材料进行高效再生体系 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姬松茎尖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中,MS 培养基添加IBA 并未诱导出根系生成,而是 直接诱导出丛生芽,在MS + IBA 0.3 mg · L-1 培养基上,由叶片表面诱导出的丛生芽质量最佳;在继代培 养中,最佳培养基为MS + NAA 0.1 mg · L-1 + 6-BA 0.5 mg · L-1,诱导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且表面有 芽体分化;在彩色培养中,在1/2MS 中添加0.25 mg · L-1 的食用色素亮蓝,观赏效果佳且对植株生长无毒 害。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块茎颜色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陇薯7号、LC310-2和山东彩肉为材料,研究外源NO、H2O2、NO+H2O2处理对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外源NO和H2O2处理后,4个基因型马铃薯薯皮和薯肉花青素含量均升高,PAL、PPO和CHI活性增强|诱导效果为0.1 mmol·L-1 SNP(NO的供体)+0.25 mmol·L-1 H2O2>0.25 mmol·L-1 H2O2>0.1 mmol·L-1 SNP>清水(CK),说明NO和H2O2处理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因枪介导红叶石楠遗传转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翠兰  燕丽萍  毛秀红  孙超  夏阳  梁慧敏 《园艺学报》2013,40(11):2280-2286
 以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枪法导入外源抗寒基 因rd29A,以期建立基因枪转化红叶石楠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基因枪转化红叶石楠的最佳组合条件为: 胚性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MS + 6-BA 2.0 mg · L-1 + NAA 5.0 mg · L-1 + 2,4-D 0.5 mg · L-1 + 琼脂5.0 g · L-1 + 蔗糖20 g · L-1 里,用0.3 mol · L-1 甘露醇处理15 ~ 16 h;基因枪轰击时添加12.5 mol · L-1 氯化钙 50 μL + 0.1 mol · L-1 亚精胺50 μL,每枪含金粉300 μg + 质粒DNA 3.0 μg,轰击距离9 cm,轰击压力1 100 psi, 轰击次数1 次。经多次筛选获得了6 株转基因植株,转化植株经PCR 检测和Southern 分析,证实了rd29A 已经整合到红叶石楠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