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前期构建的‘泰山红’石榴(Punica granatum L.)基因组数据库的基础上,鉴定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得到PgWUS和PgBEL1全长CDS(Coding sequence)序列。PgBEL1编码区全长为1851 bp,PgWUS为936 bp,分别编码616个和31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gWUS与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黄瓜(C.sativus)的WUS进化关系较近;PgBEL1和巨桉(Eucatyptus grandis)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聚在同一分支。PgBEL1和PgWUS行使功能区域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gBEL1在花发育的P1~P4阶段(花蕾纵径小于12.0 mm),两性花中的表达量高于功能性雄花(雌蕊败育);PgBEL1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花萼的3.2倍、茎段的1.2倍,茎尖中最低;雌蕊中PgBEL1是雄蕊的1.16倍。在石榴花发育的P2和P3阶段(花蕾纵径5.1~10.0 mm),PgWUS在两性花中的表达量高于功能性雄花;PgWUS在花萼中的表达量最低,茎段中最高;PgWUS在雌蕊中的表达量是雄蕊的1.5倍、茎尖的1.8倍。  相似文献   

2.
周逸龄  王威  李秉玲  刘燕 《园艺学报》2011,38(11):2149-2156
 芍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花蕾败育现象,降低了成花率。以芍药品种‘巧玲’为材料,研究温室促成盆栽、室外盆栽和大田地栽方式下的花蕾败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花蕾败育率明显不同,与各生长发育阶段蕾径大小相关。蕾径2 ~ 4 mm败育蕾发生率呈现温室促成栽培(67.9% ~ 86.6%)> 室外盆栽(44.9%)> 大田地栽(16.3%)的规律,此类败育蕾是由萌芽初期芽分化速度晚于同期正常芽的芽体发育而引起,蕾径达2 mm的败育蕾的雄蕊、雌蕊原基分化已完成;蕾径4 ~ 8 mm的败育蕾发生率呈现室外盆栽(29.6%)> 温室促成栽培(9.2% ~ 25.6%)> 大田地栽(11.8%)的规律,蕾径达5 mm的败育蕾处于胚珠原基分化阶段;蕾径8 ~ 17 mm的败育蕾在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发生率为0 ~ 4.8%,但在室外盆栽及大田地栽环境中均没有发生,蕾径达10 mm的败育蕾其胚珠的珠心和珠柄已形成;蕾径17 ~ 27 mm的败育蕾在室外盆栽环境中发生率最高,为19.9%,其次为大田地栽,为9.2%,温室促成栽培最低,为0 ~ 1.4%,蕾径达18 mm的败育蕾可见胚珠的珠心、珠被、珠孔。3种栽培方式下败蕾率最高均出现在茎伸长期,即主要发生在2 ~ 4 mm大的花蕾,温室促成栽培中控制该阶段花蕾败育是降低败蕾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肥水管理,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及保持后期栽培温度稳定来减少其发生,提高成花率。  相似文献   

3.
胚珠发育与荔枝花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晓东  吴定尧 《园艺学报》1999,26(6):397-399
通过荔枝胚珠发育观察发现,胚珠发育特点同花蕾外部开矿及不同花类型密切相关,提出了荔 枝不同类型花歧化发育的假设模式:胚珠在孢子母细胞时败育,严重萎缩,导致雄花的形成;若胚珠在功能大孢子出现前后败育,则在胚珠形成椭圆的、内含皱折的空腔,决定雄能花的形成;若胚珠能通过2核胚囊期,则建成雌蕊结构完整的雌能花。  相似文献   

4.
白花山碧桃雌蕊败育特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雌蕊完全败育的白花山碧桃和雌蕊发育正常的满天红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白花山碧桃在进入自然休眠前,花芽形态分化完成,并且未见异常;此后,白花山碧桃的雌蕊发育滞缓,表现为胚珠原基发育停滞、子房室不再膨大、花柱基本不伸长和柱头表面异常。从而可以确定白花山碧桃雌蕊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胚珠败育,其败育的起始时期为性细胞分化初期。  相似文献   

5.
于1988年12月20日对10年生串枝红杏进行了以树干为中心铺设地膜,每株铺膜面积6m2,共4次重复。1989年4月初杏盛花期时,调查总花数和败育花数,结果地膜覆盖时减少杏雌蕊败育率具有明显的效果。覆膜4次重复均比不覆膜程度不同地降低了雌蕊败育率(经t测验均达到0.05显著水平)。 初步认为;地膜覆盖,可缓解杏树生理干旱程度,保证早春胚珠的正常形成与发育,从而提高正常花的比例,由此推论,势必能提高产量。此项技术成本低,简便易行,可在我国北方杏园(尤其是山区旱地开园)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可减少杏雌蕊败育@张建光$河北农大园艺系…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晋  张鲁刚 《园艺学报》2009,36(3):363-368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类型的9个引进桃品种为试材,对其雌蕊败育、坐果率和果实品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尔垦区引进桃品种存在雌蕊败育现象,雌蕊败育率在1.46%~17.54%;总体单花芽雌蕊败育率高于复花芽,短果枝雌蕊败育率偏高;引进桃品种自花坐果率较高,异花授粉高于自花授粉;引进桃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春美’单果重最大,‘双喜红’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较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杏花雌蕊败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杏树普遍存在坐果率低、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雌蕊败育是影响杏坐果差、产量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1]。雌蕊败育是杏树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东亚系华北品种群的杏品种,雌蕊败育现象十分严重[2],即使是雌蕊败育率较低的欧洲生态品种群,在设施栽培情况下,如管理不当,同样会出现大量雌蕊败育现象[3]。探索杏雌蕊败育机理,对克服生产中杏雌蕊败育现象、提高坐果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杏雌蕊败育的表现1.1开花期在开花期,杏雌蕊败育多表现为花柱低于花丝、花柱极短或者变黑[4],如平定大红袍杏败育雌蕊长度一般不到9mm,而正常…  相似文献   

9.
影响杏树高产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黄杏、玛瑙杏、凯特杏及红丰杏4个品种进行多年的观察研究,总结了杏树低产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低产原因11 自花结实率低 杏树一般有自花不结实现象,但是,品种不同,其自花结实率也不同。如:红丰为22%,麦黄杏3%~4%,凯特杏576%、玛瑙杏69%。可见其自花结实率差别是很大的。所以,选择结实率高的品种对提高产量很重要。12 雌花败育率高 从观察和研究中发现,杏树雌蕊类型有:雌蕊柱头高于雄蕊型,雌蕊柱头等于雄蕊型,雌蕊柱头低于雄蕊型及无柱头型4种。其中,前2种是可育花,后2种是不可育花,不可育花多是造成杏树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3 …  相似文献   

10.
中华猕猴桃性别分化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制片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花器官发育差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雄株花蕾的心室形成后无胚珠原基产生是造成雌蕊不育的主要原因;雌株花蕾的花药发育和小孢子发生至四分体时期与雄株无明显的差异,最终花粉败育主要是由于小孢子发育或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不正常所致。观察中发现,猕猴桃雄株的花药4室,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椭圆形,具3条萌发沟,属2–细胞型。  相似文献   

11.
早实核桃花器官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解剖方法,观察早实核桃品种‘香玲’第1次开花的雌花芽和雄花芽发育特点,结果发现:在山东泰安地区,早实核桃‘香玲’雌花芽的分化从5月上旬—中旬进入形态分化临界期后,历经雌花花序分化期、花柄原基和雌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胚珠分化期;个别雌花原基还能分化出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雌花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退化。在晚实核桃品种‘青林’雌花发育过程中没有发现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分化。‘香玲’核桃雄花芽的分化从4月上—中旬次第进入雄花序分化期、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药分化期、花粉囊和花粉粒形成期。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杂交指数估算、授粉特性分析及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开花生物学特性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掌叶木每年开花1次,花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开花的起止时间及花期的长短受当地气候影响较大;(2)花多为假两性花,即形态上为雌、雄蕊完整的两性花,而功能上为雌、雄蕊选择性败育形成的单性花,偶见雌、雄蕊可育的真两性花植株;单性花通常雌、雄异株,且雌株较雄株少,花序较雄株短5.6 cm,花期也较雄株短2周左右,雄株花序上偶尔见雌花单花;(3)单花经历萌动、露白、展开、盛开、凋落5个阶段,历时5 ~ 6 d;雄花从萌动到开花1 d的花粉活力高达90.5%,开花2 d后活力显著下降;雌花柱头在展开前部分具可授性,展开后1 ~ 3 d均具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重叠;(4)雄花单花花粉量为51 461个,雌花单花胚珠数6,花粉胚珠比(P/O)为8 577,杂交指数为4,结合人工授粉、套袋、套网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掌叶木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5)掌叶木花性别分化复杂,可孕花数量较不孕花少,可育雌、雄蕊存在较大的空间隔离,加之不稳定的传粉环境,可能是其濒危的重要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完全甜柿‘禅寺丸’花性别分化形态学关键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雌雄同株的‘禅寺丸’柿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观察雌花和雄花芽发育进程,探究柿花性别分化的形态学关键时期。结果表明,‘禅寺丸’雌、雄花芽发育进程基本同步,均从6月持续到次年5月,可划分为11个阶段;花性别分化有两个形态学关键时期:一是6月中旬(阶段2)萼片原基发生期,此时雌花单生、雄花3朵合生的特点开始显现;二是次年4月中旬(阶段8)大小孢子发生期,此时雌花的雄蕊原基分化出花丝后停止发育,雄花的雌蕊原基在花柱和柱头结构产生后开始败育,从而产生单性花。  相似文献   

14.
枣花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枣花形成及调控机制,以鲜食枣品种‘七月鲜’为试材,观察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并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枣花形成包括花芽分化和花发育两个阶段,单花分化需11 d,分6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发育历经7个阶段(花蕾期、蕾裂期、萼片平展期、花瓣平展期、雄蕊平展期、花丝萎蔫期和子房膨大期)。枣吊发育过程中IAA含量显著降低,枣花中IAA则表现为蕾裂期极显著上升,子房膨大期又极显著下降;ABA含量在枣吊长5 cm时极显著升高后缓慢下降,在枣花中的变化与IAA相似,在雄蕊平展期极显著降低;GA3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枣吊长5 cm时显著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枣花中则是蕾裂期极显著降低后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显示,在枣花形成过程中,花芽孕育期需要较低水平的IAA和较高水平的ABA和GA3,需要较低的IAA/GA3及较高的ABA/GA3和ABA/IAA;开花期则需要高水平的IAA、ABA、ABA/GA3和IAA/GA3,对GA3和ABA/IAA的需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许申平  张燕  袁秀云  崔波 《园艺学报》2020,47(7):1359-1368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验材料,对花芽分化进程及期间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长度为0、2、4、8、16和24 cm时,分别处于花芽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16和24 cm)。蝴蝶兰叶片的净CO2吸收速率在花芽发育前期(0 ~ 4 cm)没有显著变化,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碳水化合物在花芽长度为4 cm时达到稳定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8 cm时达到叶片与花芽的平衡;赤霉素(GA)的含量在花芽2 cm时达到最大值,生长素(IAA)含量在花芽4 cm时显著升高,玉米素(ZT)含量在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在花芽发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当蝴蝶兰花芽开始分化萼片原基(8 cm)时,光合生理及生化物质基本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此阶段的蝴蝶兰花芽已彻底完成成花分化。  相似文献   

16.
疏果是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之一。以鲜食杏品种硕光为研究试材,以不疏果为对照,研究了疏果处理(果间距5cm、10cm和15cm)对翌年杏花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可以提高花芽、花瓣和雌蕊的重量,降低雌蕊败育率。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农  李计红 《园艺学报》2007,34(5):1195-1200
 以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雌花、雄花和两性花4种内源激素和4种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雌花和两性花发育初期和后期GA3含量高于雄花;多数时期雄花ZT和IAA含量高于雌花和两性花;雄花发育中、后期 ABA含量较大幅度上升,且明显高于雌花,两性花ABA含量变化趋势与雌花相近,但整体明显高于雌花;ZT/GA3比值雄花高于雌花和两性花。由此表明,较高的GA3含量,较低的ZT和IAA含量有利于雌蕊的发育,较高的ABA含量有利于雄蕊中、后期的发育。花蕾发育初期,尸胺(Cad)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雌花、两性花和雄花,随着发育的进行,雄花和两性花中Cad含量呈现较大幅度上升,而雌花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相对较高的Cad含量可能有利于早期雌蕊的发育,较低的Cad含量有利于雄蕊的发育,而后期则相反,高含量的Cad有利于雄蕊的成熟;高含量的Spd可能有利于早期雌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苹果梨’花芽分化各时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 、吲哚乙酸(IAA) 氧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进行研究, 前三者在花芽分化临界期(7月23日) 达高值, 而后者处于低值; 在花蕾、花萼分化期CAT 活性增强, 蔗糖酶、IAA 氧化酶、POD 活性降低; 花瓣、雄蕊、雌蕊分化期POD、IAA 氧化酶活性增加, 蔗糖酶变化不大, CAT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以切花月季‘Samantha’为试材,明确了外层花瓣主要在花朵开放前期扩展。从花瓣中克隆鉴定了3个具有α亚族扩张素保守特征域的基因:RhEXPA5、RhEXPA6RhEXPA7。在月季花朵1 ~ 6级的开放过程中,3个扩张素蛋白基因都有表达,其中RhEXPA7的表达与花瓣快速扩展密切关联;在2级花朵花瓣中RhEXPA5RhEXPA6的表达几乎不受乙烯影响,而RhEXPA7的表达被乙烯显著抑制。进一步利用35S启动子在拟南芥中过表达RhEXPA7,采用外源ACC处理可明显增加转基因植株幼苗的根毛密度;转RhEXPA7基因种子萌发对ABA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而对NaCl的胁迫耐性明显增加。RhEXPA7与月季花朵开放中花瓣快速扩展进程密切关联,参与了乙烯信号的响应,并可以提高过表达拟南芥的胁迫耐性。  相似文献   

20.
王男麒  彭良志  邢飞  周薇  曹立  黄翼  江才伦 《园艺学报》2013,40(12):2489-2496
 以成年纽荷尔脐橙、兴津温州蜜柑和沙田柚为材料,研究落蕾、落花和脱落幼果中的养分 含量及其脱落造成的损耗。结果表明,3 个品种的蕾和花营养元素含量为N 3.34% ~ 3.66%,P 0.26% ~ 0.31%,K 1.67% ~ 2.30%,Ca、Mg 和S 含量0.17% ~ 0.48%,Fe、Mn、Zn、Cu 和B 含量8.1 ~ 87.5 mg · kg-1。 除花的B 含量显著高于蕾外,花和蕾的多数营养元素含量相近,且品种间差异小。与蕾和花相比,幼果 的N 和P 含量较少,N 和P 含量分别少21.8%和19.5%,但Fe 含量较多,其它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纽荷尔脐橙、兴津温州蜜柑和沙田柚单株脱落的蕾、花和幼果干物质量合计分别为3 016.3 g、3 533.6 g 和1 486.7 g,由此所造成的单株主要养分损耗为N 49.2 ~ 119.4 g、P 4.3 ~ 10.1 g、K 30.1 ~ 76.2 g、Mg 2.5 ~ 7.1 g、Zn 24.0 ~ 81.5 mg 和B 65.5 ~ 170.2 mg。兴津温州蜜柑和沙田柚均以落花的养分损耗最大,落蕾其 次,落果最小;纽荷尔脐橙则是落花和落蕾的养分损耗相近且远高于落果。品种间以兴津温州蜜柑脱落 的养分损耗最大,纽荷尔脐橙其次,沙田柚最小。因此,柑橘应控制过量开花,并在萌芽开花期及时补 充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