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影  唐杰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7,44(9):1831-1832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5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采集到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菌盖褐色至深褐色,菌盖呈圆锥形,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柄黄白色。适宜在四川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在成都平原地区从播种到采收95~110 d,鲜菇产量为2.7 t·hm~(-2)。  相似文献   

2.
陈影  彭卫红  甘炳成  唐杰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6,43(11):2289-2290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1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从播种到采收90~110 d,鲜菇产量2.25 t·hm~(-2)。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褐色至深褐色,菌柄黄白色。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明显。适宜在四川地区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对49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实体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6个子实体数量性状(菌盖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菌柄的长度、直径)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12%~29.96%;对数量性状分别采用S-W法和S系数与K系数的Z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6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获得数量性状的分级标准,作为羊肚菌子实体数量性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采集自滇西北地区的羊肚菌、高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子囊果形态(包括鲜重、总长、菌柄长、菌柄直径、菌帽长、菌盖直径、菌柄与总长的比率、菌盖与总长的比率、菌盖与菌柄的比例)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种羊肚菌均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特征具有不同的变异大小,但有些形态呈连续过渡状况并且受到环境的影响显著.此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羊肚菌属种类的亲缘关系与分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野外茅草林下采集到的一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命名为Y1)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经典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品种鉴定,并基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及菌核数量从9种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筛选最佳原种培养基。结果为:Y1的子实体菌盖呈黄色,上有凹凸不平的网格,菌柄呈白色、中空,形似羊肚菌;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呈黄色,菌丝粗壮,菌丝结构明显,与羊肚菌属形态特征相似;ITS序列比对显示Y1与羊肚菌属中的黄色羊肚菌类群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羊肚菌Mes-19;筛选出的最优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75%、土壤23%、石灰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0,(4)
分析比较林下、温室、露天三种栽培模式的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栽培模式栽培羊肚菌的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小,温室栽培不利于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积累,同时,羊肚菌子实体所含的钾元素丰富,无论哪种栽培模式梯棱羊肚菌微量元素均高于六妹羊肚菌。  相似文献   

8.
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是羊肚菌属(Morchella)多种菌类子实体的统称[1]。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状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护肝等功效[2-3]。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具有很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配方,试验用小麦分别与本地特色农林废弃物羊粪、稻壳、枸杞枝屑、玉米芯等混合制成4种外源营养袋,以市售营养袋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方对羊肚菌子实体形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枸杞枝屑(G)的处理中新鲜羊肚菌子实体、菌盖、菌柄的质量,子实体总长度、菌盖长度、菌盖底部直径和菌盖壁厚均大于其他处理,但产量和收入显著低于对照;小麦+羊粪(F)处理中羊肚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产投比为3.52,纯收入为908 123.7元/hm2,高于其他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粗腿羊肚菌的显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羊肚菌的显微形态,对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食用菌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pies)的子实体、孢子、茵丝及菌核进行了初步的微观形态研究.材料与方法(一)孢子收集与培养 将在郑州郊区采得的新鲜子囊果.用0.1%升汞消毒,无菌水洗净残汞液,并吸干水分.取部分菌盖,悬挂于无菌三角瓶中,收集子囊  相似文献   

12.
粗腿羊肚菌在江汉平原发生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多数可以食用,是名贵味美的食用真菌,而且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的功能。目前羊肚菌还未能商品化生产,采集野生菌是获得的手段,了解它发生地的生态特性,对于采集和驯化都有意义。1987年4月13日,我们在江陵县太湖农场采得三株羊肚菌,经鉴定为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现将其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报告如下:形态特征(一)子实体:子实体高12~17cm。菌盖近圆锥形高4~7cm(?)直径5~7cm(?)表面形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省玉溪市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白霉病病害开展调查,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集病害样地土壤样品开展真菌群落结构研究,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羊肚菌栽培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本次玉溪市羊肚菌白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和栽培管理不规范。高温高湿环境下,羊肚菌子实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土壤中的镰刀菌大量繁殖感染子实体,病害快速蔓延导致绝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山西省野生羊肚菌资源及其生境,对山西省娄烦县和襄汾县两处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生境和子实体分析比较,并且测定了子实体、土壤和地上覆盖物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两处羊肚菌的生境相似,土壤pH为中性偏碱或弱碱性,适宜羊肚菌的发生,其子实体均富含氮、磷、钾、铁、钙等元素;两处羊肚菌的子实体形态不同,可能与地上覆盖物的养分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此外,还发现襄汾羊肚菌会产生大量孢子,为下一步利用孢子培养单孢菌丝、制备羊肚菌菌种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北方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从播种开始,经过菌丝着床萌发、地表菌霜形成、菌霜消失的50~60天养菌阶段,次年元旦前后进入出菇管理,羊肚菌子实体发育需要经原基期、针尖期、桑葚期、幼菇期和成菇期5个阶段才能成为可供采收的商品,每个阶段的不当管理都能终止羊肚菌生长进程,造成栽培...  相似文献   

17.
辽宁的羊肚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俗称羊肚蘑,属于真菌中的盘菌目马鞍菌科,因其子实体形状酷似羊肚而得名.由于其子实体富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所以一直受全世界人民厚爱,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被认为是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我国羊肚菌在许多地方都有分布.但在辽宁除了已报道新民县有它的分布外,其它地方还未见有报道.我们是从1987年开始对辽宁省陆续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很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羊肚菌品种,特别是产业化培植品种,建立快速准确的品种鉴定方法。通过对来源确切的梯棱羊肚菌样品及同属5种其他羊肚菌进行ITS测序,并结合网络数据库中的梯棱羊肚菌IT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梯棱羊肚菌的特异性鉴别引物。进一步对分子鉴别实验条件进行考察,以确定最终实验条件。通过对梯棱羊肚菌及羊肚菌近缘品种的分析,发现只有梯棱羊肚菌呈现特征电泳条带。表明该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和优化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梯棱羊肚菌菌种的快速鉴定及产品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21,(3)
测定分析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脂肪含量很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均富含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叶酸。羊肚菌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较好,属于优质蛋白;不同种类羊肚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三种羊肚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产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20.
正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根植于菌物科学,服务蕈菌产业,致力于食用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服务。2014年边银丙教授领衔成立了由8名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羊肚菌课题组,针对羊肚菌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开展羊肚菌群体遗传分化、性亲和类型和生活史等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系统研究,明确了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囊果菌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