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膏芩口服液对内毒素发热小型猪的解热效果及机制。40头试验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安乃近组、膏芩口服液组,每组10头。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80μg.kg-1,连续2次,间隔12 h,腹腔注射攻毒复制试验猪发热模型,第1次攻毒6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安乃近组注射安乃近;膏芩口服液组灌服膏芩口服液,1次.d-1,连续3 d。分别监测每组6头试验猪的基础体温和攻毒给药后1、3、5、24、30、42、54 h肛温,观察临床症状并评分,并在54 h时,各组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1、cAMP、PGE2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缓解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临床症状,降低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NF-α、PGE2、cAMP、IL-1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PGE2、cAMP含量(P<0.05),但对于IL-1作用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膏芩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其解热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细胞因子TNFα-的生成,减少发热介质PGE2和c...  相似文献   

2.
研究苦郎树枝叶水提物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PS,4 μg/kg)复制家兔发热模型,水提物剂量设定为1、2、和4 g/kg,按5 mL/kg单次灌胃给药,药后检测肛温,测定血清肝功能和内生致热原指标水平,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和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COX-2和下丘脑TLR4、NF-κB、COX-2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肛温(P<0.05或P<0.01),降低血清ALT、AST、TNF-α、IL-1β、IL-6和PGE2水平(P<0.05或P<0.01),明显减轻肝组织和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损伤,降低肝组织COX-2和下丘脑TLR4、NF-κB、 COX-2表达水平(P<0.05或P<0.01)。苦郎树枝叶水提物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功能、消除血液内生致热原及下调肝组织COX-2和下丘脑TLR4、NF-κB、COX-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LPS人工复制仔猪发热模型,攻毒5h后按要求给于清开灵。监测各时间段的体温以及在0,5,30,72h各时段采血用ELISA法检测PGE2、cAMP、α-MSH和AVP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注射LPS时,各组PGE2、cAMP、AVP、α-MS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注射LPS 5h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GE2、cAMP、AVP和α-MSH的含量升高;在30h时,与模型组相比,清开灵各组PGE2、cAMP含量降低,AVP含量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72h时,清开灵各组PGE2、cAMP、AVP和α-MSH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体温与上述相关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清开灵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诸多调节因子共同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IL-23p40和IL-10分泌的影响,探讨LBP的免疫调节机制,为LBP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各组小鼠进行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间隔3d后,再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同时,用高(40mg/1kg)、中(20mg/1kg)、低剂量(10mg/1kg)的LBP给小鼠连续灌胃2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LPS(1mg/kg)和PBS,连续2周。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B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提示LBP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为枸杞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脂多糖的注射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家兔炎症反应及回肠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将70只体重相近的40日龄健康家兔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对照组和J1、J2、J3、F1、F2、F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肌肉注射1 mL生理盐水,J1、J2、J3组分别按体重50,100,200μg/kg肌肉注射1 mL脂多糖,F1、F2、F3组分别按体重50,100,200μg/kg腹腔注射1 mL脂多糖,分别于注射0,4,8,12,16,20,24小时时在家兔直肠处测量体温;并于注射24 h后对各组进行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安乐死后,采集回肠肠段,进行H.E.染色,对各组回肠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同时进行肠道病变评定,最后测定各组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肠黏膜厚度。结果表明:注射50~200μg/kg脂多糖对家兔体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J3、F3组在注射脂多糖4,12,16,20,24小时时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除J2组在注射脂多糖4 h和24小时时体温显著高于F2组外,其余不同注射...  相似文献   

6.
了解牛磺胆酸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并研究其解热作用机理.分别以细菌内毒素、异体蛋白和2,4-二硝基酚致热大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ELISA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中肾上腺素E2(PGE2)含量.牛磺胆酸对细菌内毒素和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蛋白胨所致的发热体温作用时间较短;给药组下丘脑中的NE、DA、5-HT和PGE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证明牛磺胆酸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影响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和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Sublancin灌胃对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6周龄雌性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2.5 mg/kg体重的左旋咪唑溶液,抗菌肽Sublancin组小鼠灌胃0.5、1.0和2.0 mg/kg体重的抗菌肽Sublancin溶液。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4 d。在灌胃结束24 h后用模式抗原OVA皮下注射对各组小鼠进行免疫,14 d后加强免疫1次,二次免疫7 d后采血和取脾脏,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 G)及其亚类Ig G1、Ig G2a和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 G2a含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显著提高(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和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提高(P0.05或P0.01)。5)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的以上检测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Sublancin可以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体重(12.6±0.7)kg的健康莱芜猪、鲁莱和大约克夏仔猪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头。试验组腹膜注射2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后采血,测定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皮质醇和生长激素(GH)含量。结果表明:用LPS刺激后2、4h和7h每个品种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IL-1β和皮质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GH含量均降低,且LPS刺激后2h的GH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个品种猪相比,莱芜猪在LPS刺激后2h时IL-1β、皮质醇的升高幅度和GH降低幅度均最小,与大约克夏猪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显示,用LPS进行免疫应激,不同品种猪抗应激能力不同,莱芜猪相对于引进品种、地方品种有较强的抗免疫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78-2383
为探讨中药组方对动物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了预防用中药组方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清中Th17及Treg型细胞因子的影响。选取6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记为-72h)。另选取252只精神、体况接近的小鼠,按照性别、体质量分为6组:Ⅰ、Ⅱ、Ⅲ组为中药组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剂量(相当于生药含量,按0.1mL/10g灌胃)分别为20,10,5g/kg;Ⅳ组为药物对照组,按66mg/kg灌胃黄芪多糖;Ⅴ组为模型组及Ⅵ组为健康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均1次/d,连用3d。试验第4天,Ⅰ~Ⅴ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7×108 CFU/mL大肠杆菌液(0.1 mL/只),Ⅵ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感染后0,3,6,12,24,48,168h,每组分别选取6只小鼠处死获取全血及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IL-17、IL-23、TGF-β、IL-10的含量,并计算IL-17/IL-10的比值。结果显示:用药后3d,中药组方组小鼠血清IL-17、IL-23,高剂量组的IL-10,中、低剂量组的IL-17/IL-10比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在感染3h中药组方的IL-10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IL-17/IL-10比值均极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高、中剂量组的IL-17均高于感染组(P>0.05),IL-23、TGF-β均低于模型组(P>0.05)。在试验期间,感染3h后中药组方组的IL-17、IL-23均低于黄芪多糖组,而TGF-β、IL-10和IL-17/IL-10比值部分高于黄芪多糖组。这表明预防用中药组方通过影响感染小鼠血清IL-17、IL-23、TGF-β、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Th17及Treg细胞亚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目前广东省水禽源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动态,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特性鉴定和PCR扩增从316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88株水禽源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将分离株分为4(B、D、C1、E1)个群别8种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得到PFGE-XbaⅠ带型62种,菌株间相似度为54.1%~100.0%,分为A^I共9个聚类簇与11个单一基因型。结果表明,广东水禽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PFGE-XbaⅠ带型具多样化,其中11种PFGE-XbaⅠ带型在区域和年份小范围集中流行,32种带型跨区域与跨时间交叉分布呈散在"流行暴发",不同血清型分离株的PFGE-XbaⅠ带型差异较大,相同血清型的分离株PFGE-XbaⅠ带型一般具有相同图谱型或聚类在一起。本研究采用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并探明了本地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及部分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二次项回归拟合的方法,对9458头纯种长白母猪和13317头纯种大白母猪的分娩、背膘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背膘厚度处于合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其产仔性能和窝产仔均匀度,母猪过肥和过瘦均不利母猪繁殖效率的提高。该场的长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4.0~18.0mm、15.0~20.0mm、16.0~20.0mm、17.0~20.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该场的大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3.0~16.0mm、14.0~17.0mm、15.0~18.0mm、15.0~19.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妊娠期间的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但母猪产仔性能最好的背膘状态并不是产仔均匀度最佳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广州番禺某鸡场送检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Ⅰ群禽腺病毒。病鸡剖检以心包积液、肝脏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肾脏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实验室通过血凝试验、PCR鉴定、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根据FAdV的六邻体(Hexon)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单克隆测序,PCR扩增出分子量约为550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与FAdV-4的相似性最高。同时用该分离毒株的鸡胚尿囊液感染28日龄雏鸡,试验鸡可复制出与临床相似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内有嗜碱性包涵体等病变特征。综上,分离株B13为Ⅰ群FAdV-4。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物A型流感病毒RPA-LFD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动物A型流感病毒(IV)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A型IV基质蛋白(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动物A型IV呈阳性,与新城疫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反应时间短、敏感性高,可以在35℃,20 min内检测到最低浓度为10拷贝/μL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利用该方法对从化某活禽市场分离的鸭咽拭子样品共50份进行检测,结果3份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与PCR及病毒分离结果一致,准确性高。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检测动物A型IV的可视化RPA-LFD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任何仪器设备,操作简单、快速,可为基层实验室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猪白介素21(IL-21)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在猪IL-21基因(456 bp)的3’端加上猪Ig G Fc标签序列后,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1-Fc。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瞬时表达后,利用protein A亲和纯化介质纯化转染上清中的目的蛋白,并检测其纯度与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IL-21-Fc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44 ku的猪IL-21融合蛋白;亲和纯化后的猪IL-21融合蛋白能够与CD40L协同呈剂量依懒性地刺激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分泌Ig G。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猪IL-2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 Liposomes,YPF-PL)的免疫活性,研究其对脾淋巴细胞亚群和脾组织学变化的影响。180只13日龄麻黄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即YPF-PL组(100、200、400 mg/kg)、玉屏风多糖(YPF-P)对照组(200 mg/kg)、免疫对照组(仅免疫不给药)和空白对照组,连续两次给药,每次持续7 d,期间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首免和二免,42 d每组随机选10只剖杀。每周采血获得血清,采用HI法检测各组雏鸡抗体水平变化,MTT法比较YPF-P和不同浓度YPF-PL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法检测鸡脾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脾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YPF-PL效果最显著,可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能较长时间维持高水平抗体效价;低、中和高剂量YPF-PL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协同ConA作用时,中、高剂量YPF-PL能显著提高鸡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P<0.01);YPF-P和低、中、高剂量YPF-PL能够升高CD3+T淋巴细胞和Bu-1+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显著提高CD4+/CD8+T细胞比值(P<0.01)以及促进脾白髓淋巴细胞增殖发育。结果提示高剂量YPF-PL能够促进雏鸡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机体脾脏免疫功能,作用效果优于YPF-P。  相似文献   

18.
伏马毒素是镰刀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可污染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目前已发现的伏马毒素有28种,分为FA、FB、FC、FP四大类。而B1型伏马毒素是所有类型中污染最广泛、毒性最强的一种。FB1通过抑制神经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发挥其毒性作用,并可经食物链传播,严重危害畜禽和人类的健康。论文主要对FB1的毒性作用及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FB1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调查四川省一些实验动物养殖场的实验动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携带情况,找出传播途径和进化规律,分析其污染原因,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按照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对2011年-2017年四川省部分实验动物中SA进行检测,对分离的SA菌株进行PCR耐药基因mecA检测,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011年-2017年共从7家实验动物养殖场采集并完成370只实验动物中SA的检测,共检出SA 31株,总分离率为12.16%,且均从SPF大鼠中分离所得。31株SA的mecA基因均为阴性。SPA可分成5个型别,其中T2360为优势型别,PFGE型别有10个带型。四川省养殖实验动物中仅SPF大鼠携带SA,不同年份检出SA基因型别基本不同,不同养殖场同一年检出的SA具有相同基因型,说明不同养殖场中的SA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应加强SPF大鼠监控,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狭胸(narrow breast,nb)是家蚕少数几个体型突变种之一,其表型为胸部狭小,位于19号染色体的31.2位点,该突变为自然隐性突变。到目前为止,其突变基因还未被分离克隆,突变机理未知。为了分离克隆nb的突变基因,阐释其突变机理,本研究首先对nb蚕的突变性状进行观察。发现3龄时,nb狭胸表型开始明显,并维持到蛹期。5龄期的nb与野生型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但nb体长明显的比正常表型短。5龄5d解剖观察发现nb和野生型个体前肠存在差异,nb前肠在食道处收缩,而正常个体是逐渐变大且呈漏斗状。同时,本研究还采用大造和nb为亲本构建BC_1群体,通过筛选合适的SNP标记对nb突变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其结果为:利用10 SNP个标记和92个BC_1代个体进行连锁分析,将nb突变相关基因位于标记3和8之间的区域内,遗传距离为7.8cM,物理距离约为1.7Mb。利用13个可用于定位的标记和1794个BC_1代个体,nb突变基因位于标记31和38之间区域内,该区域物理跨度约为1Mb,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定位区域内含有44个基因。本研究为nb突变基因的定位及机理的阐释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