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复方口服液中的丹参、川芎2味中药。结果表明:在薄层色谱上均能检识出丹参、川芎的色谱斑点。所用方法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通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07,(2):36-36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的根茎,又名芎穷、京芎、台芎、西芎,其多为家种.川芎主要栽培于四川,其他省份也有部分种植,四川的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主要于四川都江堰、崇庆、彭县、新都等地.  相似文献   

3.
应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奶芎、山川芎与川芎根茎的挥发油、阿魏酸、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奶芎、山川芎与川芎的上述3种成分基本一致,但有含量和少数斑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引起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种群是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为了有效防治中药材根腐病,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土样采集,采取病原菌诱饵法及稀释平扳法分离菌株,经筛选、纯化得到抑菌拮抗效果达80%以上的哈茨木霉生防菌T23;不同剂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7.5 kg/hm2效果最佳,田间防治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效果达70%以上,显著优于50%多菌灵粉剂,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丁芎癣药水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川芎的薄层色谱鉴别,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酚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在供试品与川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含量测定中,丁香酚在1.0028~10.0300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为2.6%(n=9);各阴性均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作为丁芎癣药水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川芎和其他原料配比,加工成方便携带的饼干,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川芎饼干的最佳加工配方.结果表明:用面粉100 g、川芎粉15 g、猪油20 g、白砂糖40 g、小苏打0.5 g制成的川芎饼干结构细密、色泽淡绿色、香味适宜,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麦冬、丹参、川芎根腐病的发生及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一般发病株率为15.2%~67.5%,重病地高达80%以上。通过采取染病植株进行室内分离、纯化鉴定,3种中药材根腐病的病原,属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利用筛选出的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对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防治试验,结果以每公顷施用7.5 kg的剂量最佳,防治效果分别为74.5%、71.2%及70.9%,显著优于多菌灵粉剂农药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示范,防病增产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柏叶生发汤     
组成:生侧柏叶3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首乌10克、黄精20克、益母草15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防风10克、荆芥  相似文献   

9.
该实验通过MTT法观察丹参、川木香、菊花、川郁金、川黄柏、川佛手、川牛膝、川莪术、川明参、川续断、川麦冬、川白芷、川芎、杜仲、川党参和乌梅等16种四川产道地药材对体外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体积质量分数,并观察各种中药提取液对CEF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种药材的最大安全体积质量分数:川黄柏为3.907mg/L,丹参、川木香、川续断和川党参均为7.813mg/L,菊花为15.625mg/L,杜仲、川佛手、川麦冬、川芎和白芷均为31.25mg/L,川郁金、杜仲、川乌梅和川牛膝均为62.5mg/L,川明参为1 000mg/L.当川郁金在1.954~31.25mg/L,川牛膝在3.907~31.25mg/L,川明参在1.954~500mg/L,川续断在1.954~3.907mg/L,川麦冬在1.954~15.625mg/L,杜仲在1.954~31.25mg/L的体积质量分数范围内可显著促进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药理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鉴定出68种化合物。药对、川芎和葛根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依次为β-甲基苯丙醛(46.84%)、间甲酚(48.49%)、(-)-α-荜澄茄油烯(13.85%)。组成药对后新增21种成分,原有组分减少32种。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川芎-葛根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川芎、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二者联用分析药对与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新增成分对后续川芎-葛根药对及其复方制剂的相关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药对在配伍前后成分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