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依靠培育实生苗造林。育苗中经常采用陈年种子,经对6个种源、7个批次的红松种子进行播种品质检验和场圃发芽率的测定,认为红松不同种源种子的储放时间长短与种子品质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发芽率与品质测定的结果相符合,说明有好的种源和优良的播种品质做保证,完全可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以引进的俄罗斯欧洲垂枝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冷藏、沙藏和雪藏3种种子处理对欧洲垂枝桦场圃发芽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的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雪藏处理的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其场圃发芽率、生长量和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一、在一般场圃条件下,杉木的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如下:1.杉木的场圃发芽率皆低于实验室发芽率,一般也低于发芽势,其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之比值是稳定在0.68—0.79范围以内,比值的平均常数为0.74(74%),其场圃发芽率与發芽势之比值在0.72—0.92之间,这个变动范围较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之比值来得大.因此在计算场圃发芽率指数时以实验室发芽率为基础要比发芽势来得准确.2.杉木场圃发芽率指数为0.74(即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之间的比值常数),在一般条件下,可以根据这个指数,直接从实验室发芽率计算出场圃发芽率,其算式如下场圃发芽率%=实验室发芽率×0.743.杉木的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存在直线相关,其场圃发芽率可按下式求得:y=bx-ay=场圃发芽率 x=实验室发芽率 a=0.2 b=0.74二、一般条件下,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的关系,得出初步结化如下:1.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接近于或稍低于实验室发芽率(因播种时间不同而异),二者比值是0.8—1.0,平均常数为0.9。2.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接近于或稍高于发芽势(与播种时间有关),二者之比值在0.9—1.24之间。3.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指数为0.9,一般条件下可以根据这个指数来计算场圃发芽率:场圃发芽率%=实验室发芽率×0.94.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与实验室发芽率存在直线相关,可按下列方程式求得场圃发芽率y=a bxy=场圃发芽率 x=实验室发芽率 a=9.2 b=0.78三、杉木和马尾松的场圃发芽率高低与场圃的土壤质地、复土种类、复土深度、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方法及种子本身重量等因素有关。根据本试验结果,可初步看出:杉木在下列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场圃发芽率:①沙质壤土的圃地;⑦用林下土或黄心土复盖;③复土深度为0.5厘米;④在11—12月间播种;⑤条播法播种。马尾松在下列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场圃发芽率:①沙土或沙壤的圃地;②用河沙复盖;⑤复土深度1.0厘米;④适当的播种密度(每平方米在2625粒以内);⑤使用大粒种子。兹将杉木和马尾松的实验室发芽率与相应的场圃发芽率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楠物候观测及采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连续3年观测红楠的物候生长期;开展了红楠采种、育苗试验,包括种子采集时间、处理方法、播种时间,水、热、光、湿、肥等因素对红楠苗木生长的影响等,测定结果表明,红楠种子千粒重为363.5g,实验室发芽率为77%,场圃发芽率为70.5%.根据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率、种子纯净度和单位面积产苗量等估算出红楠种子理论播种量为10.3kg/667m^2.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刺槐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项研究阐明了镧(La)、铈(Ce)混合硝酸稀土对刺槐子呼吸强度、实验室发芽率、场圃发芽率的影响。利用500ppm稀土溶液浸种12小时,可使刺槐种子呼吸强度提高43.0%;实验室发芽率提高18.7%;场圃发芽率提高48.0%。明显促进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华山松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黔中地区,稀土在华山松种子育苗过程中,对场圃发芽率、苗木生长以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作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稀土能提高华山松场圃发芽率,促进苗木高生长  相似文献   

7.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种子品质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都在试验室内进行。但试验室内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在最适的发芽条件下进行的,其发芽率必定要比田间的环境条件下场圃发芽率为高。测定场圃发芽率的高低,能较正确地掌握种子的实用价值,较能合理地使用种子。还可看出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发芽期间对试验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情况。场圃发芽率通常是结合育苗试验进行。由于试验占地面积较大,不仅调查不便,而且环境条件、管理条件差异也较大。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宜设立专门的小块试验区。本文试图比较在种源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8.
对产于元谋、禄劝、双柏、攀枝花的4个小桐子种源用ABT3、NAA、IAA和GA 4种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进行室内和场圃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种源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影响,处理A3B2C4即元谋-GA-100×10-6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0.0%和71.1%,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为84.4%和71.1%;处理A3B1C3即元谋-ABT3-50×10-6的发芽速最快,为13.90 d,场圃发芽速为25.88 d.  相似文献   

9.
山桐子栽培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桐子种子自然发芽率几乎为零,通过对其种子的处理,其场圃发芽率可达到17.8%;在不同立地环境条件下山桐子的生长适应性不同,地形、海拔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在盐碱地不适宜栽培;并介绍了山桐子的苗期管理和幼林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杜仲是珍贵的中药材,其种子发芽率较低,为提高发芽率,进行了不同贮藏方法及发芽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用混沙湿藏(种沙比为3:5)效果最好,种子室内发芽率为68.9%,场圃发芽率为58.3%,比用布袋和混沙干藏高。  相似文献   

11.
对90余个秃杉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秃杉家系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342 g,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家系的场圃发芽率平均为10.56%,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泊松分布曲线;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和苗高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场圃发芽率与地径相关不密切;1年生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而在种源间则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对照的有19个家系。  相似文献   

12.
李云科 《中国林业》2010,(16):55-55
杜仲又名连丝木、玉丝皮、思仲等,是我国特有树种,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杜仲的种子育苗发芽率低,苗木不整齐,是一个长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本试验中,笔者通过种子试验室发芽率测定和生产上种子催芽试验,探索简单适用的种子催芽方法,以提高杜仲的场圃发芽率,促进杜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野生灌木中华野海棠的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实验得出:在光照条件下,经温水浸种能提高野生灌木中华野海棠种子的发芽率。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为0.58%;光照条件下,未浸种发芽率为16.1%,温水浸种后的发芽率为33.6%,而且浸种后种子发芽势大于未浸种的种子。试验还表明,该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较低,其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抑制方面探讨白皮松种子的深休眠性,通过提取种子不同部位的抑制物及生物碱测定来寻找解除白皮松种子的休眠途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张世渊 《浙江林业科技》1992,12(3):58-59,25
浸种48小时的火炬松种子,在0℃~5℃冰箱内贮藏20天,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场圃出苗率。  相似文献   

16.
9种木兰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9种木兰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一年生苗保存率的观测,除单性木兰外,其它种的发芽率在13.0%~58.7%之间,保存率在10.0%~87.0%之间。  相似文献   

17.
红松(Pinus korainsis Siebolde tzuccavini)的种子是更新造林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最佳的营养品,它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品质和品味。研究证实红松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成苗的活力,乃至造林成活率有密切关系,而且红松种子在球果内贮藏具有后熟作用,晚脱粒的种子比早脱粒的种子品质好。一、材料和方法1988年秋,我们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相似文献   

18.
以杜仲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杜仲种子场圃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层积催芽、赤霉素处理均能提高杜仲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其中两种温水浸种法场圃发芽率分别为57.6%、58.3%,层积催芽法场圃发芽率为54.6%,200 mg/L赤霉素(GA3)处理法场圃发芽率为54.9%。试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赤霉素(GA)、吲哚丁酸(IAA)、双吉尔(GGR)和温水浸种等4种处理方式开展香果树场圃播种育苗试验。研究表明,经赤霉素(GA)浸种处理后,香果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可达33.80%和27.53%,出苗时间可提早25 d,成苗率和苗木生长效果最好;双吉尔(GGR)浸种处理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亦十分良好,分别达到31.00%和23.27%,但整体略次于赤霉素(GA)浸种效果;吲哚丁酸(IAA)浸种处理对提高香果树种子发芽率、出苗时间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温水浸种也能一定程度促进香果树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0.
珙桐育苗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十余年珙桐种子育苗的实践,用毛种头年冬天露地堆积低温催芽后,次年三月又露地埋藏催芽,使种子发芽时间从2年缩短到1年,场圃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