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香蕉果实采后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five hybridization,SSH),是抑制PCR与差减杂交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其优点是在差减杂交过程中使不同丰度cDNA的拷贝数差异趋于均衡,因此不同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都能得到有效克隆,能有效分离低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避免了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中高丰度基因重复测序的缺点。因此SSH技术被应用于植物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许多基因的表达。为了研究香蕉果实采后与采前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我们首次采用抑制缩减文库的方法,以分离香蕉果实在采后表达的基因。以采后0h的香蕉果实cDNA为驱动子,对香蕉果实采后48h果实cDNA为待测子,进行抑制缩减杂交,抑制缩减杂交产物与pGEM—TEasy Vecter连接,转化E.coli DH5α,构建了抑制缩减文库。该文库共包含312个克隆,采用PCR方法对文库进行了重组子的鉴定,共有302个重组子。该文库的构建成功为深入研究香蕉果实采后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为研究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三七3年生根和1年生根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三七根在不同年龄阶段皂甙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正向文库(3年生文库)和反向文库(1年生文库)分别包括2000个和500个cDNA克隆,重组率在95%以上;外源片段的长度分布在200~900bp,平均片段长度约500bp;差减效率检测表明:消减前后基因的拷贝数相差32000倍,差异表达的基因得到了充分的富集。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DNA文库符合SSH文库的质量标准,能够满足下一步的实验要求,为研究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皂甙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提高三七皂甙产量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十里香抗锈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机制。以谷子抗锈十里香接种12,24,48,72,96 h叶片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谷锈菌诱导的SSH文库,筛选十里香接种与未接种锈菌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片段进行表达分析。随机挑取差减文库中阳性克隆测序,共获得368个EST序列,插入片段大小为200~750 bp,通过网上GenBank非冗余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其中32个EST与抗病相关。对与抗病相关的EST分析,推测WRKY转录因子、MAPK信号途径、钙信号途径、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病程相关蛋白等可能参与了十里香与谷锈菌非亲和互作。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SH文库中4个基因做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均受锈菌诱导表达。通过构建十里香受锈菌诱导的SSH文库,初步明确了十里香参与抗锈相关的基因,为下步谷子抗锈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手段。介绍了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以及在柑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分离玉米低锌与正常供锌条件下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以低锌培养的玉米幼苗为试验方,正常供锌的玉米幼苗为对照方,建立正向差减文库;以正常供锌的玉米幼苗为试验方,以低锌诱导培养的玉米幼苗为对照方,建立反向差减文库.正、反向文库分别收集低锌和正常供锌条件下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在2个文库中,各随机挑选30个克隆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在正向差减文库中,分离得到的基因多与抗病防御、信号转导、细胞生长与分裂等方面相关;在反向差减文库中,分离得到的基因多与细胞组织发生及代谢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6.
乙烯诱导凤梨开花受植株年龄的影响。本研究根据从抑制差减杂交(SSH)文库中发现的c DNA片段,通过RACE技术得到EIN3(ethylene insensitive3)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香蕉、水稻、玉米等多种植物中的EIN3同源,定名为Af EIN3。Af EIN3在凤梨植株各个部位的表达量不同,以叶片基部的表达量最高,花器官中最少;Af EIN3在不同年龄植株中的表达量不同,以成熟植株中表达量最高;乙烯处理后,在成株中,Af EIN3的表达量在1 h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在幼株中,Af EIN3对乙烯的反应较迟缓,24 h时略有上升,2 d时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5 d时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Af EIN3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表达量与发育阶段有关,并受乙烯信号诱导,可能在乙烯诱导凤梨开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SSH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琦  胡燕  杜培粉  谢青轩  阮颖  刘春林 《作物学报》2009,35(9):1576-1583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20 d和35 d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发育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SSH文库。随机挑取单菌落进行PCR表明,文库质量较好。在20 d和35 d SSH文库中随机挑选48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452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功能注释,比较20 d和35 d SSH文库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在20 d SSH库中参与糖代谢的基因出现频率较高,而在35 d SSH库中与脂肪酸储存有关的油体蛋白家族、与脂肪酸转运有关的柠檬酸合酶、与脂肪酸合成有关的酰基载体蛋白去饱和酶等,参与油脂代谢相关基因出现频率较高。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油菜脂肪酸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性差减杂交是一种基于转录水平的杂交技术,能将差异表达基因扩增千倍后富集,具有高效、灵敏、操作简单,假阳性率低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植物学研究领域。就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棉花亲环素基因(GhCYP1)克隆及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已构建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干旱胁迫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cDNA文库分离得到一个含有植物亲环素保守结构域的EST片段,测序并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技术获得了1个779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5'非翻译区为70bp,3'非翻译区为187bp,并含有一个编码174个氨基酸蛋白的开放阅读框。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为一个亲环素蛋白,将该基因命名为为GhCYP1,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GQ292530。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迅速提高,并在胁迫2h达到最高,这一研究暗示该基因的表达与棉花抗旱胁迫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棕色棉纤维特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棕色棉新彩棉5号为Tester,其白色近等基因系NIL-C5为Driver,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法(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一个棕色棉纤维色素差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400个克隆,将这些克隆的PCR产物点膜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检测,挑选20个差异明显的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有5个cDNA片段与已知的功能基因序列相似,其中1个cDNA片段与合成色素的重要酶基因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它cDNA片段在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斑茅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为30 000个,克隆重组率为99.2%;随机从文库中挑取3500个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断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500 bp以上的有463个克隆,500 bp以下的有3 037个克隆,平均长度约450 bp; 通过随机对16个文库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3个克隆与ATP-NAD kinase、Aldo/keto reductase和锌指蛋白高度同源,3个克隆没有同源性,10个与逆境相关,是功能未知的EST。选择编号为EL0149和EL0145两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EL0149克隆为干旱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而EL0145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无明显的的杂交信号。说明本研究克隆的SSH文库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利用SSH文库结合芯片表达谱分析解析作物水分胁迫下的相关抗旱基因网络。  相似文献   

12.
甘薯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室建立的甘薯冷胁迫抑制消减文库中分离出一cDNA片段,经NCBI比对后发现该片段与其它植物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具有90%的同源性,根据相关物种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薯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首次获得全长1182bp的甘薯SAMS完全编码区,NCBI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不同种属植物sam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达85.48%, 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3.6%。根据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别构建了SAMS系统进化树,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植物种属间的亲缘进化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该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SAMS,酶切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在不同温度下诱导3h后均表达出一63KDa大小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3.
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构建的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进行质量分析.通过对文库构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总RNA的提取,mRNA的分离纯化,RasⅠ酶切,接头连接,消减效率检测以及菌落PCR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证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是准确可靠的,富集了大量与辣椒育性恢复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精确筛选、克隆、分析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病害之一。前期鉴定发掘的水稻资源材料Y238对白叶枯病具有广谱抗性,其衍生的以IR24为遗传背景的基因导入系CBB30Ⅰ保持了广谱抗性。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CBB30Ⅰ与感病品种IR24间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RT-PCR分析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经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测序和GenBank中BLAST比对,结果共获得29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其中有3个功能未知基因。半定量RT-PCR进一步验证了抗感病品种间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根据MIPS(Munich Information Center forProtein Sequences)功能分类系统推测,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CBB30Ⅰ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蛋白合成与修饰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毒力基因,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以HPS有毒力菌株SW124(血清4型)和无毒力菌株H465(血清11型)为研究对象,构建差减杂交文库,利用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鉴定进行差异基因片段的筛选。从构建的文库中共筛选得到7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5个片段分别与噬菌体重组蛋白、糖基转移酶/荚膜多糖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甲酰甘氨脒合酶、核糖体蛋白丙氨酸转移酶和ABC型硝酸盐/磺酸盐/碳酸氢盐转运系统周质蛋白等编码的基因有同源性;2个差异基因片段与功能未知蛋白或假定蛋白编码基因有关。利用PCR对上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在9种不同血清型HPS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个片段存在于多数的有毒力菌株(血清4,5,12,14,15型)中,而在无毒力菌株(血清3,11型)中均未检测到。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PS有毒力菌株SW124和无毒力菌株H465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筛选获得了7个差异基因片段,且上述片段在HPS不同血清型有毒力菌株中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6.
X. Ren    X. Wang    H. Yuan    Q. Weng    L. Zhu  G. He 《Plant Breeding》2004,123(4):342-348
To map genes responsible for brown planthopper (BPH) resistance in rice, a rice genetic map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from a cross between a BPH‐resistant line ‘B5’ and a susceptible variety ‘Minghui 63’. Fou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BPH resistance were detected. EST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by BPH feeding were isolated by 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and assigned to chromosomes based on RFLP mapping and searches of the rice genome database. The distribution of ESTs showed some clustering, and some ESTs are related to known QTLs and known BPH resistance gen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apping of differentially induced ESTs may be a useful strateg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plant defence genes, which could be benefi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PH‐resistant rice variety.  相似文献   

17.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草莓抗炭疽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比较接种炭疽病菌与未接菌草莓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抗草莓炭疽病菌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为草莓抗炭疽病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分别提取接种草莓与未接种草莓叶片的总RNA,分离m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Rsa I进行酶切,然后以接种叶片酶切cDNA为试验方(tester),以未接菌草莓叶片酶切cDNA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了草莓抗炭疽病基因消减文库。菌落PCR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大部分在100~1000 bp之间,文库质量好。对文库中15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得到了1377个有效的ESTs序列。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发现,这些ESTs可能与胁迫反应、信号转导、蛋白合成、蛋白相互作用、物质代谢、跨膜通道、转录因子、金属转运及未知或假定蛋白等有关,ESTs序列的获得为后续草莓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