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远柱  唐平徕 《种子》2001,(2):12-14
作者通过总结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实践,就光温敏核性不育基因来源,育性转换监界温度,世代选择方法以及实用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选择指标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研究体会。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层林  涂娥英 《种子》1995,(2):37-39
该文回顾了我国对水稻两用核不育性转换规律和选育实用两用核不育系的认识过程,描述了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鉴定方法,解释了不育起温度遗传漂移理论和不育系防杂保纯与原种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雄性不育和隐性核雄性不育两大类。隐性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普通核雄性不育、光敏核雄性不育、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四类。光敏核雄性不育有长日不育型和短日不育型两种。温敏核雄性不育有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两种。华南地区以选育不育临界低于24℃的高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选育不育临界低的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系为首选育种目标,而北部地区宜选用低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5.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种子》2018,(10)
利用湘陵628S、广粘63S不育系和五优稻4号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了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泉298S,达到了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标准。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建  李仁端 《种子》1999,(1):28-30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系法杂交稻育种进展,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谢军  李必湖  吴厚雄  宁鹏 《种子》2004,23(1):16-17
本试验是将8个新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置于湖南怀化进行分期播种,让其在自然条件下充分表现,以选育出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易于繁殖制种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结果表明:糯S、粳38S、C40S、9771S、德早S、H155S、怀4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左右,而德e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24℃之间.文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是高温胁迫导致其制种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阐明其机理并探究提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的途径,对于减轻其高温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雌蕊受精以及影响抽穗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激素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关系及其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调控作用,展望了进一步探究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机理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指导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2.
陈雄辉  万邦惠 《作物学报》1993,19(3):282-287
以农垦58S等10个光温敏不育系为材料,研究了感光性、感温性与光温诱导雄性不育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光温敏核不育系同时存在光敏不育性与温敏不育性,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感光性与光敏不育性表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温敏不育性表现显著负相关;感温性与光敏不育性及与温敏不育性均无相关关系;不育期内同穗颖花间花粉育  相似文献   

13.
水稻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 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育水稻优质、低温敏、基本营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用只有1对隐性不育基因的“田丰S-2”作不育基因供体,基本营养型优质稻中间材料龙优2为不育基因受体,用杂交+生态压力系统选择法,育成了发育特征为基本营养型,不育起点温度≤23℃,综合性状好,生育期显性、稻瘟病抗性为中抗(MR)、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可繁性好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2006年11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总结出一套便捷、快速、高效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种程序,并对福龙S2的利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工辅助赶粉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温敏型、光敏型及光温互作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短日和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人工辅助赶粉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辅助赶粉是大幅度提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有效措施。在供试材料的繁殖后代中抽样,也没有发现不育起点温度高的单株,该技术值得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荆118S作母本、粤光S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荆11-2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配合力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性。对荆11-2S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及繁殖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在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上存在巨大的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低温导致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自交结实.降低风险的措施在于选育优良不育系,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严格实行原种生产程序进行生产,严格选择制种基地、合理安排制种季节,严把生产关,制种投保、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17.
带标记的光一温敏核不育系在制种后对其F1能籍标记性状在苗期检出假杂种,减少在生产应用中的风险。本研究采用中国水稻研究所保存的一份带紫叶标记的釉型紫叶稻(CN-pl>和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杂交,在F2代选择紫叶稻回交一次后,以系谱法逐代选择而育成了带紫叶标记的光一温敏核不育系一中紫S0在杭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产用良种为材料,通过光温敏、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繁殖和鉴定装置进行人工控温低温筛选。研究表明,群体中单株间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存在明显分离,随着筛选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群体中仍保持稳定不育的单株减少,而育性恢复正常的单株急剧上升,说明群体中单株间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也存在差异。通过人工低温胁迫筛选可以有效地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和提高育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琼香-1S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选育出来的优质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在海南稳定的不育期较长,从5月至10月下旬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繁殖敏感转换期适宜在11月中旬至3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以4个淡绿叶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正常叶色粳型不育系浙农大11S(ZAU11S)及籼型不育系培矮64S(PA64S)共6个不育系为材料,在杭州自然条件下观察了上述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1)淡绿叶色不育系同对照正常叶色不育系的叶色差异显著,易于肉眼分离;(2)淡绿叶色不育系的开花天数、开花率、柱头外露率都低于正常叶色不育系,日开花率、颖花张开时间和张开角度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表现较大差异;(3)除TS1外,其他三个淡绿叶色不育系在不育期和可育期的开花高峰都位于午前9:00或10:00,表现较强的早花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