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春季管理,是争取小麦丰收的重要环节。促弱苗、控旺苗、调壮苗、防病虫是这一时期麦田管理的目标,在生产上要抓好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3.
春季麦田管理是小麦丰收的关键环节,应抓早抓好。根据麦田状况,提出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以培育小麦壮苗,促进小麦全面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4.
2007年秋季由于连阴雨的影响,小麦播期普遍比正常年份推迟10d左右,针对小麦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早春麦田管理的主题是促分蘖、要壮苗、争群体。在具体措施上应以锄划增温、保墒促苗为切入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大部分小麦已开始拔节孕穗,进入分蘖高峰期,有性生长和无性生长同步进行,是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需水最多的时期,是决定穗大粒多、壮秆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在具体措施上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2010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目前,河南省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等生育时期,此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2009年冬季低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小麦叶龄小、分蘖少、次生根少的苗情特点,在麦田管理上,应尽"早"行动,以"促"为主,措施"前移",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24,(2):255-260
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70%以上。由于2023年秋播时大部分土壤墒情比较适宜,因此小麦播种质量高,出苗齐,苗情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冬季和早春雨雪充足,土壤墒情好,苗情长势整体好于常年,但还要加强春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力争2024年小麦丰收高产。因此,提出以下管理技术建议,供各级技术人员和种麦农民参考,一是科学春管,分类施策,促控结合;二是绿色防控病虫草害;三是防灾减灾,积极应对;四是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相似文献   

8.
优质专用小麦的田间管理分为3个阶段: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1冬前管理冬前管理的目标是以培育壮苗为中心,促根增蘖,协调生长,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壮苗标准:一是苗龄主茎6片叶;二是分蘖多(4~5蘖),每亩总头数为60万~70万;三是根系强,单株次生根在10条以上;四是叶色正绿,不过浓也不过黄。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为:1.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检查,对严重缺苗断垄地段,及时催芽补种或进行大苗移栽,保证基本苗数。1.2分类管理三叶期后,小麦由异养转向自养,伴随分蘖幼芽生长,是促根增蘖的重要时期。此时,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促根增蘖。对弱苗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研究了小麦返青开始期的早、晚对穗数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开始期早晚,年后幼苗阶段时间长短、积温多少,对春季分蘖生长,冬前分蘖素质和成穗数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年份,采取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前控后促3种不同的田间管理技术,以获得穗足、不倒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周口市的麦田状况,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力求做到管理及时、到位,以培育小麦壮苗,促进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育小麦冬前壮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冬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冬前苗情诊断方法、冬前壮苗标准及冬前看苗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Uniconazole,简作S3307)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明显的壮苗作用。烯效唑处理对小麦芽鞘、叶片和叶鞘的伸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敏感度为叶鞘>芽鞘>叶片,4叶以后控长效应明显减弱;经烯效唑处理的麦苗粗壮,叶龄增加,分蘖发生早而快,呈壮苗长相;且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根数、根重均超过对照,长度根冠比和重量根冠比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冬前小麦若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和人为栽培管理的影响,部分麦田会出现分蘖少、麦苗黄弱等生长不良现象,无法达到单株分蘖5~6个、三叶大蘖3个的壮苗要求,以弱苗状态进入越冬期。因此,加强小麦年后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一、冬前弱苗形成原因1.晚播弱苗秋季降雨少,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干旱,需造墒才能播种。由于水源和浇水器械的限制,导致造墒和播种进度不一,未能适时播种的地块,冬前小麦生长积  相似文献   

14.
春季麦田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种业导刊》2009,(4):27-28
1因苗制宜 1.1一类苗麦田 一类苗麦田返青期总茎数一般为70万株/667m^2,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属于壮苗麦田。这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延缓植株衰老,实现增粒增重。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华  杨文钰 《种子》2002,(3):62-63
本文研究了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明显的壮苗作用,以20mg/kg为佳。浓度不同,小麦形态有极显著差异。表现为:对小麦芽鞘、叶片和叶鞘的伸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敏感度为叶鞘>芽鞘>叶片,4叶以后控长效应明显减弱;经烯效唑处理的麦苗粗壮,叶龄增加,根系增多,表现为壮苗长相;烯效唑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根数、根重均超过对照,长度根冠比和重量根冠比提高;烯效唑拌种处理小麦分蘖发生早。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类麦田要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主要措施: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施尿素8~10kg/667m^2。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种子田返青期至拔节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加大。小麦种子田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冬前生育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水肥管理进行合理促控,从而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8.
加强越冬小麦的春季管理,是争取夏粮丰收的重要环节。因为整个春季小麦既有根茎叶的生长,又有雌雄穗的分化发育,所以春季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需肥水最多的时期,可谓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其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供足肥水,促壮秆不倒、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2,(11):16-16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d,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1黄河流域棉区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做到控大苗、促小苗、补弱苗,促进弱苗转化,实现壮苗均衡生长,及早搭起丰产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