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小喜欢花草的我,有幸将它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又有幸借工作之便与遗落人间的花精灵——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结下不了缘。从此掉进“苦海”,追寻培育新“苦”果的梦想.、在等待的煎熬里,我品出了“苦”中之乐。 苦苣苔,初次听到会让人误以为是某种蔬菜或药材的名字,完全不能与观赏花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类很妖娆的小花,我们能见到的苦苣苔家族成员有很多,比如较早进入我国的非洲堇、大岩桐,近几年才露面的口红花、断崖女王、长筒花等。近年来更是有不少来自非洲和美洲的苦苣苔科花卉进入我国,以至于早些时候还以为苦苣苔科植物都是“舶来品”呢,直到发现了报春苣苔。  相似文献   

2.
报春苣苔新品种选育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林业大学花卉种质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对我国苦苣苔科资源的广泛调查、系统评价和科学引种工作,筛选和培育出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选育适合作为盆花、观叶植物的新品种。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生产繁殖、栽培等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果,为苦苣苔的商品化生产和进一步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种类丰富,约有58  相似文献   

3.
<正>苦苣苔科是一个著名的广布性大科,体态多姿、花朵绚丽,喜阴耐阴,全世界约有1400多种。中国有56属(其中28属特产中国),约413种,多数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热带及亚热带丘陵地带,多生于石灰岩山的陡崖上。西双版纳植物园在今年初发表了一个新种苦苣苔科植物——蔡氏马铃苣苔  相似文献   

4.
14个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获国际登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园林园艺研究中心研究员韦毅刚、温放带领研究团队培育的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娘捧花’‘绢红’‘满月’‘硫矿’‘叠嶂’‘栖霞’‘神山之花’等14个新品种,在国际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世界苦苣苔协会成功登录。至此,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已登录了39个新品种。本次获得国际登录的苦苣苔新品种各具特色。如‘新娘捧花’具有丰花、  相似文献   

5.
遗忘在深山的明珠——中国的常见苦苣苔科观赏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第1期杂志刊登了邢全等老师的《中国苦苣苔科多肉观赏植物》一文,为我们揭开了苦苣苔科植物中多肉类型的神秘面纱。事实上,苦苣苔科植物更多的观赏重点是集中在花朵上。当然,也有相当多的种类拥有极具观赏  相似文献   

6.
产业     
<正>两个报春苣苔新品种获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本刊讯近日,由华南植物园康明、刘娟和宁祖林等科研人员培育的两个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黄钻’、‘紫霞’获得国际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机构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The Gesneriad Soceity)授予的认证证书,其品种名已获得国际认证。‘黄钻’是钻丝小花苣苔(父本)和黄花牛耳朵(母本)杂交选育而来。‘紫霞’是以来自广东丹霞山的短序唇柱苣苔(父本)和丹霞小花苣苔(母本)杂交选育而来。这是首次从原唇柱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种间杂交并选  相似文献   

7.
中国苦苣苔科多肉观赏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多肉植物,是苦苣苦家族中较为独特的类群。叶片肉质,外形独特。观赏价值极高。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 D.Fang &amp; W.T.Wang in W.T.Wang)(图1),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 D.Fang &amp; W.T.Wang)(图2)和文采唇科苣苔(Chirita wentstaii D.Fang &amp; L.Zeng)(图3)是原产于中国广西的苦苣苔科多肉植物,  相似文献   

8.
金红花     
金红花是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与大岩桐是同科不同属的姐妹,虽不如大岩桐名声响亮,但它不娇气,生命力更强,更容易栽培。  相似文献   

9.
说到苦苣苔科植物,花卉爱好者往往首先想到非洲紫罗兰、大岩桐等国外引进的室内名花。其实,在我国的山林原野中也有不少颇为美丽奇特的苦苣苔科野花,有待广大园艺工作者去开发利用。近年来,笔者对福建省的苦苣苔科野生花卉进行了调查和引种栽培工作,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种类。羽裂唇柱苣苔(Chirita Pinnatifida).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叶片矩圆形、披针形或狭卵形,边缘有齿或羽状浅裂至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花葶常1条,直立;花序伞形,有3~4朵花;花冠紫红色,筒长3~4厘米,外面有短腺毛,檐部二唇形。蒴果细长。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康明、刘娟和宁祖林等科研人员培育出的两个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黄钻"Primulina"SCBG Huangzuan"、"紫霞"Primulina"SCBG Zixia",获得国际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机构——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The Gesneriad Soceity)授予的认证证书,其品种名已获得国际认证。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室内植物中,我偏爱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吊挂悬垂植物,因为它不占位置,可使有限的面积变为立体的绿色空间。几年来我试种了几个科属的悬垂植物,其中最使我满意的莫过于苦苣苔科的  相似文献   

12.
苦苣苔科植物(Gesneriaceae)给读者们的印象一贯是草本,偶见藤本和亚灌木。但2005年第1期,邢全先生等为读者介绍了产自我国的苦苣苔科多肉植物,如文采唇柱苣苔、刺齿唇柱苣苔、条叶唇柱苣苔等,为多肉植物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气息。其实,盛产多肉多浆植物的美洲大陆,亦孕育出了苦苣苔科多肉植物,著名的断崖女王便是其中之一。形态特征断崖女王(Rechsteineria leucotricha)为苦苣苔科大岩桐亚科(Sub.Gesnerioideae)月宴属(Rechsteineria)植物,宿根,草本而肉质化,其块茎膨大呈球形、扁圆形,外观与仙客来块茎有些相像,但更大一些。块茎黄褐色,  相似文献   

13.
小常识:口红花(Aeschynanthus pul- cher)为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多年生常绿蔓生草本花卉。叶卵形对生,叶面浓绿色,叶背浅绿色,背部叶脉透明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形态酷似口红,花萼筒状,很像口红的筒状外壳,被黑紫色绒毛,。花冠筒状,鲜红色,从花萼中伸出,好像从筒中旋出的"口红",故称为"口红花"。  相似文献   

14.
苦苣苔科有130多个属,2000多个品种。大多数都具有色彩鲜艳的花朵,观赏价值甚高,如非洲紫罗兰、大岩桐、喜荫花、金红花、口红花、鲸鱼花等。本文介绍后三种花。一、花叶共赏的金红花金红花[Chrysothemis pulchella (Donn) Decne.],为具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其花、叶色调异常优雅美丽,适合盆栽和庭植(见彩页)。本公司于1982年由香港引入,1985年送京参加第一届花卉博览会,获得铜奖。 1.形态特征:盆栽株高15~25厘米,叶广披针形,对生,叶面褐绿色,富有光泽,叶背紫褐色,叶缘有锯齿,纹脉明显而有细皱。花顶生或腋生,呈总状,萼片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贵州省贞丰县龙山自然保护区辐花苣苔生存群落内部植物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地理分布类型、生活型、重要值、多样性。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共有19科26属28种;群落内部19科、26属、28种分别可划分为6个、8个、8个分布区类型;该群落由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3类组成;乔灌草三层中优势种分别为长蕊杜鹃、箭竹、辐花苣苔;群落多样性指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金红花,一种矮小而美丽的荫生球根花卉。广西柳州园林科研所于80年代末从福建引进,先后用扦插和组培法繁殖,均供不应求,足见之可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该所的吴聚雁同志特意撰写了下面这篇介绍文章。金红花[Chrysothomis Pulohella(J.Donnex Sims)Decne]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集观叶和赏花于一体(见彩页)。球根可年年种植,年年开花,且花期极长(在广西地区从4月中旬到11月底可以持续不断地开花),栽  相似文献   

17.
其实,唇柱苣苔属植物在大陆内地的观赏应用仪限于极少数苦苣苔科植物爱好者,与台湾、香港已成气候的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迄今国内市场上仅见少数由山民、药农采集的下山植株,未见有人工繁殖栽培的个体进入花市。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04-4811
为探究矮壮素对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营养生长、开花的影响,筛选控制株型的最佳处理。本研究以永福报春苣苔两年生扦插苗为材料,使用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矮壮素,以清水为对照对植株进行灌根和叶喷。结果表明,在叶面喷施和根灌处理2种施用方式下,各处理浓度均具有矮化控制效果且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以矮壮素400~500 mg/L为最佳施用浓度范围。从处理方式看,叶面喷施和根灌对植株的冠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均有影响,但差异不明显;对于初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约300 mg/L)叶喷效果明显,高浓度(400~700 mg/L)灌根则更优。隶属函数显示500 mg/L的矮壮素根灌处理控制永福报春苣苔株型,提前花期效果明显,综合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矮化栽培,提高观赏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红花檵木原产湖南浏阳、宁都一带,是在特定条件下从金缕梅科檵木属分离出来的一个自然杂交变种。叶常年紫红色,花红色。花期一般在2月底至4月初,这个花期一般称为正造花期,因为此时花期长、花最多,整棵树见花不见叶,可持续1个多月。天气暖和少雨,它就早开花,寒冷多雨水,它就迟开花。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能开花,但除了正造花期外,其他时间花相对较少,时间较短,大约在15天左右。红花檵木喜爱温暖向阳的环境和肥沃湿润的微酸性疏松土壤、耐寒、而修剪,易生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GA3浓度和贮藏方式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用唇柱苣苔新采收种子的发芽率极低,仅3.5%,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种子对温度和光照敏感,仅在有光照条件的15℃和20℃恒温下萌发.GA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当GA3浓度为2 mmol/L时,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40.5%和64.0%.低温层积也有利于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休眠的解除,但贮藏时间不宣超过120 d.研究结果可为药用唇柱苣苔的引种驯化和野生资源保护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