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漠化地区地下水位的分布状况及其对沙漠植被的影响,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遥感—数学—模型学融合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考察塔里木河中游区域的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和其他辅助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线性方程,提出在土壤中存在毛细管补给条件时,简便、有效地监测沙漠化地区地下水埋深的监测模型,并在塔河中游沙漠化地区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该模型反演地下水位和实测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6 9,误差较小。研究结果符合实际。[结论]在较大范围且地下水埋深不大于6m的沙漠化地区,利用MODIS多波段遥感模型监测并评价地下水位埋深的空间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下大麦生长期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各营养器官、储藏器官、总生物量干重的变化动态,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率,不同时期植株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运用模型对大麦各器官干物质重及产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对大麦产量进行了模拟,结果得到各个不同年份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大麦的产量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长武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武塬区地下水资源贫乏的问题,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对长武塬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横拟.采用多项式拟合计算水位动态的趋势分量,运用谐波分析提取周期项,利用自回归(AR)模型模拟随机分量,将得到的三个分量进行叠加建立预报模型.依据长武塬区三口监测井的月平均水位埋深资料,运用SAS提供的指数平滑模型建立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和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精度进行分析.(1)时间序列分析法可以简易快捷地模拟预测研究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且计算简单,所需资料较少且易于获得,可作为一种简易快速的地下水位模拟预测模型;(2)所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需要及时更新资料以提高预测精度;(3)通过对周期项的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存在的主要周期为7.4~10 a,且周期逐年增长,揭示了地下水位的多年变化规律;(4)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尤其近几年水位下降幅度增大,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并行分布处理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宝鸡市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取1995-2007年研究区内的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人工开采量和闸坝蓄水渗漏量作为输入因子,建立BP模型,用于模拟2008的年地下水位埋深,并与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相对误差介于0.07%~1.98%,相对于灰色模型(0.13%~6.41%)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该灌区地下水位的动态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友好度函数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中指标体系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初始水权分配友好的概念,并确定了粮食安全保障原则、生态用水保障原则、尊重历史与现状原则、公平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以及环境保护原则作为初始水权分配的具体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原则的初始水权分配友好度子函数,提出了以初始水权分配系统友好度最大为目标的友好度分配模型。将此模型应用到湖北省府环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模型概念清晰,无需构造指标体系,可有效避免指标体系非一致性问题,同时能定量表达初始水权的分配过程及初始水权分配中各要素之间的友好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变动过程的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年下降速率为0.7m;20世纪80年代该区地下水位季节变动量和季节恢复量变化平稳,90年代以来变动量和恢复量显著增大;年降水量与年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呈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7798,年降水量每增加100mm则地下水位可回升0.66m。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系统,加强山区的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才能缓解该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7.
冻融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建立了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冻融期水热耦合迁移模型,并采用混合型Richards方程对冻融过程中的土壤饱和—非饱和水分流动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模拟结果与试验资料的对比表明所采用的模型是可靠的。根据模拟结果,冻结过程中潜水位最大降深与初始潜水埋深间的关系可用反Logistic公式表示。对于内蒙古河套灌区,考虑融化期春小麦需水要求的土壤封冻前的适宜地下水位约为1.5m~2.0m。  相似文献   

8.
基于指示Kriging法的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运用指示Kriging法绘制并比较了不同阈值下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表层含盐量的概率分布图,从概率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这方面的研究从通常的农田尺度扩大到灌域尺度。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埋深空间变异强度均为中等,且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球状模型拟合变异函数的效果较好;2)在灌域尺度上,解放闸灌域4月底土壤表层发生中度、轻度盐渍化时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分别为2.0、2.5m,西南及中东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埋深的概率较大,是土壤返盐的高风险区;3)3月底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比4月底更大一些,这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只有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深度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才会造成土壤中度或轻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9.
依据渭北高塬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的陕西省乾县近16 a地下水位埋深监测资料,结合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反映的地貌和水系分布状况,选取7口地下水位监测井,对乾县城区、羊毛湾灌区和宝鸡峡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乾县城区近10 a地下水位以0.31 m/a的速度上升;羊毛湾灌区和宝鸡峡灌区近16 a地下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降水量偏多使得水库水位高于其附近地下水位,距离水库近的地区,地下水位受水库补给和降雨入渗补给双重作用迅速上升;距离水库远的地方,地下水位主要受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位上升具有滞后性。灌区地下水位具有在2月和10月左右达到高水位,7月降至低水位的特征。实施节水和井渠结合灌溉是保证乾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统计学的宝鸡市区地下水位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从宝鸡市DEM数据中提取面积约100 km2的研究区图层,选取24眼监测井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地下水位水位数据为样本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市区地下水位进行了趋势分析、空间变异分析以及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个年份中,市区地下水位在南北方向上存在明显的“U”型趋势,东西方向上的趋势变化稍显平稳;地下水位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800 m以下尺度上的短距离变异所占比重较大,各年份地下水的空间连续性差,空间自相关距离较短,异性比从1990年的0.713减小到2004年的0.171,说明市区地下水位空间各向异性逐渐增强;球状模型交叉验证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空间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地方的地下水位年际变幅较大,且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主要受开采强度时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以我国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冻融试验,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率、降温幅度和地下水位条件下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试验,定量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黑土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样中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最终试样内部温度随深度呈现稳定...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壤盐渍化状况研究是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盐碱化土壤防治的依据。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为研究区,采用ENVI,GIS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及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研究区全境均有不同程度盐渍土分布,在整体空间分布上,盐渍化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减轻的趋势。(2)该区地下水位较高,埋深最浅的晏城镇(2005年年均埋深仅为0.76m),埋深最深的仁里集镇西高村(观测点2005年年均埋深达到了5.12m)。齐河县2000,2005和2009年3a地下水位埋深分布格局相似,埋深年际变化总体波动较小。分析该区丰水年(2005年)、枯水年(2009年)年内地下水位变化发现灌溉后地下水位普遍升高。(3)研究区在2000-2009年10a间地下水位空间变异明显,距离黄河越近,埋深越浅。黄河通过影响研究区的灌溉模式和地下水位埋深间接影响着当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家863课题支持研制的电阻率探杆自动监测系统,分别进行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升降、土壤盐渍化过程的动态监测室内模拟实验,旨在探讨该系统用于海水入侵、地下水位变化、土壤盐渍化等环境过程自动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水入侵形成的咸-淡水界面及海水弥散带,地下水位位置上下及包气带,及不同含盐量的土体,均具有显著的电阻率探杆测试结果特征差异。该系统可为海水入侵,地下水位变化,土壤盐渍化,土壤地下污染等环境过程的原位连续实时自动监测提供数据资料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 between denitrification rates and groundwater levels were assessed for intensively managed grassland on peat soil where groundwater levels fluctuated between 0 and 1 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every 3–4 weeks using the C2H2 inhibition technique for 2 years (2000–2002).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every 10 cm until the groundwater level was reached. Annual N losses through denitrification averaged 87 kg N ha-1 of which almost 70% originated from soil layers deeper than 20 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N losses through denitrification accounted for 16% of the N surplus at farm-level (including mineralization of peat), making it a key-process for the N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dairy farm. Potential denitrification rates exceeded actual denitrification rates at all depths, indicating that organic C was not limiting actual denitrification rates in this soil. The groundwater level appeared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denitrification rates with depth. Our results were explained by the ample availability of an energy source (degradable C) throughout the soil profile of the peat soil.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03 with corrections to Figure 4 and in February 2004 with corrections to Figure 2.  相似文献   

15.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土壤的形态特征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是环境变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依据,可以推断土壤发育的强弱。矿山复垦土壤为人造新土壤,可能构造出不同的土壤形态,复垦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复垦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定量评价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状况。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土壤剖面描述标准,构建了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体系,进行土壤形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形态发育指数HI(土层发育指数)和WPDI(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复垦土壤与当地原状土壤的发育程度差异:复垦土壤土层发育指数HI和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WPDI平均值分别为0.57、0.56,而当地原状土壤HI和WPDI的平均值为0.68、0.69,表明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程度相对较弱;HI曲线形状异于原状土壤,表层HI高于其他土层,不同复垦方式的WPDI显示的发育程度序列为:充填复垦(外源土)>挖深垫浅>挖深垫浅(泥浆泵)>充填复垦(粉煤灰、煤矸石等);随复垦时间的延长,复垦土壤发育程度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作用条件下粉砂壤土盐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粉砂壤土土柱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及其矿化度作用条件下非饱和粉砂壤土的盐分动态规律。在相同地下水埋深情况下,处于盐分动态平衡状态时的各模拟土柱相同层次土壤溶液浓度,与地下水矿化度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在相同地下水矿化度条件下,土体积盐速率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各土柱相同埋深土体达到盐分动态平衡状态时的土壤溶液浓度差别不明显。对地下水埋深及地下水矿化度对耕作层土壤溶液浓度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各积盐阶段耕作层土壤溶液浓度的增高值关于此二因素的数理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乡所在的渤海海岸带和江苏连云港市徐圩盐场所在的黄海海岸带土壤质地、p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以及地下水位和矿化度进行调查、测定与对比分析,并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水的测定结果以及植物的耐盐性和对水湿状况适应性能,在连云港徐圩盐场的不同地段,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造林实验。结果表明,山东东营地区选择的冬枣树种对该地的气候、土壤、地下水比较适应,造林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连云港徐圩盐场各地段所选择的冬枣、紫穗槐、杨树、苦楝、栾树、青檀、杜仲、国槐、刺槐、旱柳、合欢、银杏等树种对当地局地环境也较为适应,总体造林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在局部地段的苗木选择、植树方法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BP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针对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水盐动态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水盐动态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根系活动层0~60 cm和0~100 cm深度内土壤水盐动态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以生育时段初平均土壤含水率、平均土壤盐分指标、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盐分指标、时段内水面蒸发量、降雨量(包括灌水量)、生育期日序列7个因素为输入因子,以生育时段末平均土壤水分、平均土壤盐分指标为输出因子的BP网络模型可有效表征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复杂关系,并且有较高的精度。该研究为分析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对传统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