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5,(23)
<正>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女儿河沿岸,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无霜期18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600℃左右。现有耕地面积38.6万亩,丘陵山地居多,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76%以上。农业生产以玉米栽培为主,常年玉米播种面积27万亩左右,单产水平在450~750公斤之间。1玉米生产现状1.1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做为口粮的比例逐渐减小,而做为饲料消费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市主要的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为加快玉米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站通过引进新品种,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以期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春播,我们对全市引进的主要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是我市种植的主要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10万亩左右,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种植方式主要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常年小麦产量在500公斤左右,但也有部分地区因土壤肥力较低或灌溉条件较差,小麦产量较低,亩产量在400公斤以下。为改变农民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观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变盲目性种植为适宜性种植,通过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的土壤条件、肥力条件、立地条件、生产条件四方面入手,开展小麦种植适宜性评价,分别划出了高度适宜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亿亩,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积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23)
<正>玉米密植栽培是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丹东地区已推广多年,目前国家也在鼓励支持玉米密植品种种植。丹东地区降水多、光照少,不适合密植玉米栽培,经过多年栽培试验、示范,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密植玉米品种。目前本地区常规品种在正常年份平均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而密植品种可达到7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850公斤,亩平均增产200公斤以上,对本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玉米产量的增加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的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会导致出现10%左右减产,严重者可造成减产幅度进一步增大,约为20%~40%。1发生现状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玉米田混合发生危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我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5%左右。危害严重地块,虫株率可达50%以上;一般发生地块,虫株率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1,(8)
正有研究表明,玉米从抽穗到籽粒灌浆期间,如果气温在29℃时左右,产量会下降11.9%;如果气温在33℃左右时,产量会下降52.9%;如果气温在36℃左右时,玉米处于绝收状态。可见玉米容易遭受高温热害。玉米受高温热害,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引起,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种植方法,就能有效避免或减轻玉米高温热害损失。现就玉米高温热害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目前在北方大面积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中,主要有金皇后、阿尔岗金、弗耐尔及国产的部分苜蓿品种。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牧草,茎光滑,直立或倾斜,高100~150厘米,分枝多达25~40枝,适宜温暖半干旱气候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条件下生长。苜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其耐寒性较强,生长植株可耐零下20℃~30℃;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可在平地和山地种植。3~10月份均可播种,亩播种量0·75~1·0公斤。亩年产鲜草2000~4000公斤,产量以第三年最高。青刈或放牧均可,可作为奶牛、羊、家兔、鱼等的饲料,嫩苜蓿是猪的最好饲料。墨西哥玉米是青饲料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市农民摸索出了一套豌豆~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而且有效解决了夏播玉米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又由于豌豆和玉米的投入均较少,每667米2不足百元,所以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栽培模式,上茬一般667米2产豌豆250公斤左右;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我市推广该模式4669万米2.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左军 《北京农业》2003,(1):26-26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市农民摸索出了一套豌豆~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而且有效解决了夏播玉米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又由于豌豆和玉米的投入均较少,每667米2不足百元,所以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栽培模式,上茬一般667米2产豌豆250公斤左右;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我市推广该模式4669万米2.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夏玉米亩产350~400公斤水平下,采用玉米与矮秆作物间作,当玉米密度与单作相同,而占地面积缩少到全田的70%左右,肥料集中施用到玉米种植带时,间作的玉米可比单作玉米增产或显著增产,地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有利于解决农饲、农菜、禾豆等作物之间争地矛盾,促进农牧结合,提高土地生产力,增进经济效益。在玉米亩产350~500公斤水平下,采用玉米密度不减少的间作大豆方式,其土地当量比、全田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纯收益皆高于单作,且于下限产量水平提高的幅度大于上限产量水平,玉米少行比的间作方式优于多行比。从全田絕对产量看,除产量高于450公斤的玉米多行比间作方式外,皆高于单作。为稳定和提高间作方式的上述效益,宜对亩产350~400公斤的间作田增施氮肥,亩产500公斤左右吋增施磷、氮肥。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种植区域覆盖我国大部分农业区。阜新地处辽宁省西部,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400万亩左右,随着优良品种与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单产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阜新地区当前玉米品种更新速度快,与之配套的高效密植栽培技术不够完善,以至玉米产量和质量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制约了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阜新示范推广优质中熟耐密玉米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耐密性是主要限制因素,各类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均可在最高根系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 玉米是我市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市播种面积的70%。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左右着粮食的单产和总产,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在玉米生产上连续出现问题,阻碍着玉米产量的提高。七年内有五个品种出  相似文献   

14.
<正>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海拔高度在800~1 400m,年平均气温4~9℃,年降水量400~500mm,无霜期120~150天,并有日照充足、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优势,作为"高产作物之王"的玉米,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居山西省种植业之首。近年来,忻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在48万hm2左右,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24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西部为沙壤土区,玉米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亩产一般在250—300公斤,属中低产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土壤瘠薄,施肥水平又低,再加上技术措施跟不上,甚至连一些常规技术都未落实。为了提高玉米中低产田的产量和探讨中低产田的开发途径,我们于1988—1990年用三年时间,在三乡(镇)的三十个村进行了技术承包,面积14980亩,结果和前三年平均产量比较,亩增产26—69公斤。这一事实说明,在采用良种的前提下,只要能落实常规技术,作到良种良法配套,就可明显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水平。其主要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育苗移栽夏玉米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长期实行两年三熟制。1980年以后,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利用,在粮食生产上实现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但是,玉米单产却一直在300公斤左右徘徊,尤其1985年以后,种植了高产的杂交玉米,因其生育期较长,株型偏高易倒,产量难以提高。为此,我们从1985年起开展了玉米育苗移栽夺取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並于1987年开始连续在百亩连片丰产方进行示范种植,都获得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特别是1988年种植的百亩连片丰产方102.44亩,平均亩产610.5公斤,其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麦收后的直播玉米。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15)
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尽管其作为口粮的需求比例不断下降,但作为饲料粮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却迅速增长,因此我们要加快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水分、肥料等条件要求严格,玉米喜温,属于短日照作物,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10~12℃发芽正常,生长期间要求15℃,幼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低于18℃,有利于"蹲苗",后期要求适当高温,抽穗开花时期适宜温度为25~28℃,气温低于18℃或高于38℃不开花,气温在32~35℃以上花粉粒1~2小时即丧失生活力。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24℃。玉米种植耗水很多,每亩春玉米耗水171~400立方米,夏玉米约250立方米,每生产1公斤粮食约耗水1000公斤。产量90%~95%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5%~10%来自土壤吸收。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兴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占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地块发病率在8%10%,严重的高达20%以上,给玉米产量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展原因,对于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乌兰浩特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每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乌市玉米平均单产在400kg左右,产量较高的水浇地一般在500~600kg左右,距玉米品种目标产量700~800kg相差甚远。笔者通过实践调查,总结出制约乌兰浩特市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供参考。1玉米种植密度偏低制约乌兰浩特市玉米发展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是种植密度低,近几年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品种本身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杂交玉米多玉3号在平塘县的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不同氮磷钾施肥量与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多玉3号生育期没有影响,对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对产量影响显著;氮磷钾肥施肥量对多玉3号生育期、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对产量影响显著。建议平塘县在中上等土壤肥力上种植多玉3号每亩密度3 000~3 500株,每亩施农家肥1 000公斤、氮6.4公斤、磷8.2公斤、钾4.4公斤左右,可获750公斤左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