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办法》规定,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办法》还规定,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张伟 《乡村科技》2019,(16):110-111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分析是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前提,从而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复垦的数量潜力,确保土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复垦的潜力来源、测算方法,并实施潜力评价与潜力分级。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背景下,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为例,探索合理、科学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大尺度要求下损毁土地面积的推算。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典型样本分析法,在研究中提出"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并以该参数推算全区损毁土地面积。研究结果:全区范围内露天煤矿、井工煤矿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分别为0.26、0.25 hm2.104t-1。该推算方法是政策尺度下所采用的,可以作为本次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的参考数据;若要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为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服务,必须在将来认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损毁土地详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部前不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切实组织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低于规划规定的保有量任务。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  相似文献   

5.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地矛盾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国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损毁土地需要复垦,同时新的损毁土地的数量还在增加,因此土地复垦任务艰巨。根据河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土地复垦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损毁土地类型及复垦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四川地震灾区损毁土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损毁土地成因,分划了土地损毁类型,并分析了损毁土地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各损毁土地复垦潜力,为灾后土地整理复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的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土地资源正面临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土地生态的健康发展,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正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该研究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以及多年来土地复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当前土地复垦中低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复垦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措施,目前缺乏相关低排放控制研究;现行土地复垦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其传统的复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新理念;通过文献综述法,结合土地复垦的内容与特征,总结归纳了边坡治理低排放、自然灾害损毁土地低排放、矿区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低排放、土壤与和植被固碳减排等关键技术;低碳排放与土地复垦息息相关,做好土地复垦与低碳排放工作,对我国碳排放控制目标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08,(10):4-4
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将全面实行“先补后占”。这是国土资源部9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白中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北京市第十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5),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团队"土地复垦方向带头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主要学术兼职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质量管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快完善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土地复垦质量,促使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土地复垦管理制度对复垦质量的要求,提出我国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质量管理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土地复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二是土地复垦质量管理标准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闫斐  杨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90-2792
在对四川地震灾区北川县陈家坝乡损毁土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损毁土地成因,分析滑坡损毁土地的基本特征,提出其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主要为截一排一堵。  相似文献   

14.
从高速铁路建设中占用的临时用地的现状入手,针对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特点,分析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损毁类型,研究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复垦技术,提出复垦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完善土地复垦管理政策,促进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后期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复垦所需处理的数据信息量大、信息关系复杂、信息时空变化大,GIS技术作为目前处理空间数据最有效的工具,是进行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理想工具。本文结合山西稷山县石料厂土地复垦实践,分析建筑用石灰岩矿生产期损毁土地适宜性,对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制定相应复垦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92-8695,8698
在对矿山土地复垦主要阶段(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设施完备和生物多样性重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损毁土地类型(排土(岩)场、塌陷地、露采场、尾矿库、矸石山、赤泥堆场和工业场地)的土地损毁特点、土源类型、复垦措施等,构建了基于土地复垦质量过程控制的3级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的一级项目有4个,包括地貌重塑工程、土壤重构工程、植被重建工程和设施配套工程,二级项目有15个,三级项目共38个。该研究可为规范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加强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19.
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将全面实行"先补后占".这是国土资源部前不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苏尚军  张强  张建杰  刘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78-382,428
以山西高平高良煤矿为例,运用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MSPS软件进行塌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通过AutoCAD 2008和ArcGIS 9.3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矿区土地各损毁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试验不仅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总结了解决受采矿活动导致土地损毁的程度判定问题的具体方法。另外,就塌陷预测技术中预测软件的选用以及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的建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