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文婧 《北京农业》2015,(6):210-211
生态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其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我国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发展,需要根据地区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功能开发生态农业园区,通过生态园区的建设带动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雅安市桃花山生态观光农业园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鲁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26-8728
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雅安市桃花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的优势和劣势、外部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桃花山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产物,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多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园在中国悄然兴起,并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发展潜力。从济南市九鼎山生态农庄这一实际案例出发,针对九鼎山生态农庄的现状,提出规划理念和思路,将历史、生态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总体布局和结构规划之中。重点研究了九鼎山生态农庄的主要景区设计,并对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做出思索,为今后开发建设观光农业园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观光农业园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休闲旅游服务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农业发展新形态,浙江省的观光农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该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有效载体和主战场。根据资源、产品和客源市场的差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浙江省的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6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模式构建、景观资源特色评价和实证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观光农业乃为生态、旅游、农业以及人这四者的有机结合。本文对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范畴、曲沃观光农业的当前发展态势及新发展模式建构等三个层次加以探微,力图寻求符合曲沃特色性农业发展的周全之策,建构起具有程式化,而同时具备浮动性的新发展模式,如此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曲沃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观光农业园的功能和特点,将北京市的观光农业园主要分为观光采摘农园、农业科技园、休闲观光农园,并针对各观光农业园规划的现状,提出了在观光采摘农园规划时要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将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在农业科技园规划时要适度发展,发掘特色;在休闲观光农园规划时要与自然相协调,注意改善外部环境,注重整体效果,杜绝生态破坏,提倡节约型观光农业园。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乡村和生态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缩短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为迎合现在人的乡情诉求,优化整合乡村资源。以低成本景观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前提,阐述六合马鞍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原则、目标和结构。为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乡村景观,促进乡村旅游的开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载体,探寻一条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带动了观光农业园的兴起。但由于观光农业园兴起时间较晚,且规划定义尚未统一,导致各地观光农业园景观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原始生态环境损毁严重,使得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园区内生物多样性稀少。以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为出发点,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九龙湾观光度假农业园为案例,经过查阅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的文献,比较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与理念,包括中国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生态设计的相关技术等,以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系统整合原则、适度开发原则为规划基础,试图寻找出生态规划模式并具有可操作性;从项目整体生态规划到单项生态设计,探讨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观光农业园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农业园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其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一直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通过研究观光农业园的起源、内涵及发展,总结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园的分类,从规划原则及特点、景观资源特征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将观光农业园分为高科技综合型、生态休闲度假型和特色主题型三大类型,旨在为今后对我国在观光农业园的分类研究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延津县日光温室有机蔬菜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延津县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概况和有机蔬菜栽培模式,针对日光温室有机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当地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福  张爱花 《河南农业》2012,(11):62-63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活动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承载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创收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本文以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为例,提出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特色定位、科技引领的规划原则,并将园区结构划分为"一心、二环、五板块、八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立体化网络景观结构。将园区建成集科技研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走上了新的快速发展道路。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城郊型观光农业园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农业功能拓展及农业附加值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城郊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建设浅谈几点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金娥  张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6-10557
阐述了观光农业茵的研究与发展历程,将观光农业园分类,按开发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按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改造型和新建型;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为平原型和山地型。从地形、植被、水文、生态4方面分析了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资源特征;提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单元关联、空间结构协调,系统性,保护传统文化的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山地观光农业园建筑、景观小品、交通道路、植物绿化、给排水工程等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5.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利用农村的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依托高新科技开发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6.
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耦合发展,需注重特色农业产业、地方农耕文化、"科技、管理、资金"投入的有机结合,促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以江西会昌岚山园规划为例,对江西休闲观光农业和江西农耕文化结合方式进行了阐述,提出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以哲  赵杰  郭娜  王梁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92-10994
在论述了国内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观光农业产生的"三生"效益的基础上,以青岛沽河青青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为例,分析了理论指导下的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实践,重点阐述了园区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生"效益分析。该研究可为各地生态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低碳农业的概念、功能和特点,结合徐州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提档升级目标,从种植业、养殖业、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提档升级的具体措施,把徐州市建成江苏省高效农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四新技术"(新种类、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研发先导区,构建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区域性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重点工作,但目前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仍然较薄弱。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韩远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2,(2):419-421,425
针对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生态观光农业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找到了一条提升丽水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途径,发展"低碳高值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资源,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