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耐药性微生物的产生,如当前"超级细菌"的出现,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长期应用抗生素一方面会造成动物机体内微生态菌群失调,削弱动物的免疫力,导致潜伏在体内或外源性的有害微生物趁机侵入机体并繁殖,引起动物的继发感染;另一方面,抗生素在畜禽类产品中的残留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产生了严重影响,欧盟已禁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其他各国也在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寻找新型的  相似文献   

2.
超级细菌是一类对大部分抗生素都有强大耐药性的细菌,对人类的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部分细菌为获取生存优势的手段。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因此,随着更强效新型抗生素的不断滥用,更强力的超级细菌不断产生。目前,滥用抗生素源于人类疾病治疗和动物饲料添加2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具有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细菌,由食源性动物感染之后,会经过食物链或皮肤接触传染给人,长期食用含耐药性细菌或抗生素残留的肉类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风险。当前,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在防控现有超级细菌的同时,减少因滥用抗生素而产生新的超级细菌的可能。本文通过介绍超级细菌的基本情况、耐药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论述食源性动物的抗生素使用与超级细菌的联系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从而对我国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工作提出加强兽用抗生素管理、强化食源性动物超级细菌监测、严格执法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可抑制畜禽消化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但是,长期、广泛、不加选择地使用抗生索,导致很多病原微生物对现有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超级细菌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全世界对病菌耐药性问题的极大重视。因此,抗生素被新型的无公害添加剂所替代足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细菌的耐药机理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理、超级细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问题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滥用抗生素使致病微生物迅速对其产生耐药性,现已出现了超级细菌(如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因此寻找能够代替抗生素的新型抗微生物制剂成了广大科学家的关注焦点。目前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抗生素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抗菌肽的发现,使人们的眼点。目前越来眼  相似文献   

6.
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直是人类和畜禽健康面临的严重威胁.人们针对抗生素及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通过调整抗生素使用来降低耐药性水平的尝试,其成功具有不确定性.那么抗生素使用是否是唯一(或最显著)影响菌群耐药性持久与否的选择压.任何用作筛选非抗生素耐药性的因素都被称作抗生素耐药性的共选择因素,包括相关抗生素、金属离子和添加的混合物,如消毒剂等.不了解这些共选择因素会导致对耐药性的成因估计不准确,并对降低耐药性的干预措施产生误导.在家禽生产系统中,控制耐药性的主要挑战是我们不了解家禽生产实践中如何筛选抗生素耐受性细菌.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手段更多依赖于非抗性因素筛选抗性细菌,而不是抗生素的实际用量.  相似文献   

7.
《猪业科学》2015,(2):31
<正>在猪场疾病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而猪粪又常用于施肥,猪粪中会有抗生素残留,长期用于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即使是没有使用抗生素的猪产生的粪便用于施肥,土壤中的细菌也会产生耐药性。这一观点在2014年10月6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自然环境中,许多细菌自身携带抗生素基因,可能是防御土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产生的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在实验室中研究出来再用于治疗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加快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细菌的耐药性,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获得的.对于后天获得的耐药性,我们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一)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根据引起畜禽疾病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未弄清楚病原菌时,一定不要盲目乱用抗生素.临床上应重点做好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细菌高敏的抗生素.如果发现细菌对某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之后,应及时更换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或选用其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抗生素的滥用造成对抗生素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产生,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为了探究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团队开展了猪源大肠杆菌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为解析细菌多重耐药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消除细菌耐药性提供了解决方案。自2000年首次在松鼠葡萄球菌中发现cfr基因至今,该基因曾一度被认为专属于阳性菌的多重耐药基因。动物细菌病研究团队的张万江博士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我国在养猪生产中从饲料与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用于促生长与药物保健,在疾病防治中又大量地滥用抗生素,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不仅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高,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而且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以及对生态环境污染,威胁着动物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除了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大力加强生物兽药的研发力度,提倡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生物兽药,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海外文摘     
《猪业科学》2012,(6):28-29
猪用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人体抗生素耐药性增强PigInternational2012,42(3):10-11对于近期欧洲抗生素耐药性疾病的大规模扩散,全球养猪户和兽医迫于压力减少了家畜抗生素的使用量。一些全国性的健康机构发表言论称,家畜抗生素的误用和滥用与危害人体健康的耐药性细菌的扩散关系紧密,同时也担心不能杀死的超级细菌的威胁。由英国环境食物农村事务部发表的一份报道指出:耐药微生物缓慢却潜在存在的增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耐药基因也不断增多,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使得超级细菌家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几乎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大多数细菌都能对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抗生素产生抵抗。论文主要阐述了超级细菌新药研发的几个方向,抗生素创新研发的途径,超级细菌疫苗的研发进展,中药对超级细菌的抑菌机理及研究进展,从其他微生物体内发现和提取抗菌物质,微生态制剂的抑菌优势和发展,利用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耐药机制的形成调控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问世将人类带入了抗生素时代,抗感染治疗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最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此种耐药性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耐药性亦变得越严重。目前已发现某些细菌对现有的几乎全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再次回到面临感染而无药可医的困境,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当务之急。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监测细菌耐药的流行状况和规律,研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称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我们应反思什么?不要滥用抗生素!目前我国畜禽生产从饲料、饲养到疾病防治大量滥用抗生素,威胁着动物性食品与公共卫生的安全,已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大家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当前畜禽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预防"超级细菌"的出现?以下谈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1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滥用抗生素会严重损害动物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可造成动物机体二重感染;易产生耐药性菌株,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欧洲一些国家研究报告认为出现的"超级细菌"主要是肠道杆菌科、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过度依赖抗生素,长期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同时还会易造成药物残留,对人体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日本等国家小规模爆发,随着多种对各类抗生素有广泛抵抗力的"超级细菌"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12,(2):82-83
多年来,虽然医疗专业人员和畜牧业对不过度使用抗生素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仍不断发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HuaWang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提出了一个最近的研究分析,认为共生细菌是抗生素耐药性的启动器。共生细菌是自身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大多数携带可以引起耐荮陛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可以转移到致病细菌。  相似文献   

18.
<正>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2011年4月卫生专家表示,一种几乎可以抵抗所有已知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可能正在蔓延,对全球卫生构成威胁。这种细菌暂被命名为"新德里超级细菌"(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简称NDM-1)。NDM-1基因可以在多种细菌间转移,将普通细菌变成"超级细菌"。这种细菌能抵御除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药效,其中一些细菌对现在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已  相似文献   

19.
1慎重用药临床上,较常见的用药现象是乱用抗生素,不但剂量过大,而且配伍混乱。这既会产生配伍禁忌甚至导致毒副作用,也容易培养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不利于今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严重时还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地塞米松的临床应用也比较混乱,  相似文献   

20.
<正>毫无疑问,抗生素从被人类发现并使用那天开始,便是临床上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超级细菌、耐药性、食品安全的综合压力下,很多人出于或明或暗的商业目的,曲解、误解和排斥抗生素。昔日之"功臣"似乎一夜之间成了"罪人和敌人",这种既不理性又不专业的脑筋急转弯,对整个畜牧业造成很大地误导和伤害。为此,笔者抛砖引玉,谈一谈抗生素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