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教指导师     
"做司机都要上驾校考驾照,做父母几乎是世上第一神圣而复杂的职业,为什么就可以随便上岗呢?"家教指导师梁爽这样说。和早教、家教不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对象主要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从十月怀胎到孩子成人后,家长都可能需要指导。  相似文献   

2.
潘家永 《新农村》2009,(8):35-35
编辑同志: 我父母生有两儿一女,我是长子.我们兄妹三人相继成家后,父母一直与我生活在一起.父母相继过世后,弟、妹两人提出要均等继承遗产.我提出自己一直与二老生活在一起,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故要求多分遗产.但他们不认同我的说法.请问,像我这样与老人共同生活的,是否就算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操场和课外活动地点来回转悠,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和他们紧紧绑在一起——这样的父母被戏称为"直升机父母"。"直升机父母"越来越多地出现,甚至在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著称的美国,也有大量的年轻家长"沦为""直升机父母"。针对近年来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教育行为,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发动一场"慢教育、简单教育和散养教育"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母生有两儿一女,我是长子。我们兄妹三人相继成家后,父母一直与我生活在一起。去年父母二人先后辞世。两个弟妹提出要均  相似文献   

5.
<正>"女儿出嫁父母笑,张嘴就把彩礼要,给得少了咱不干,至少也得三四万。儿子结婚把钱花,父母愁得白了发,要了彩礼还不算,还要父母血和汗,抽了筋吸干血,一样不顺别来接。""儿子要结婚,父母像抽筋。彩礼三金都得要,急得父母想上吊。儿媳过了门,母亲打吊针。"农村结婚很讲究,不管是结婚的时间,结婚的地点,以及方向什么的都有关,,一直沿用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农村结婚风俗。媒说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不论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论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更不管你是生死与共还是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与表兄从小在一起玩耍,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成年后,我们都各自结婚组成了家庭。2006年8月,我生育了两个孩子后做了绝育手术。去年兄妹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0,(9)
正曾听过一句话:"世上的父母分两种,一种成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影子。父母的一些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和格局。优秀的父母应该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好榜样。如果你有以下几个坏习惯,就需要及时修正了。爱批评抱怨教育专家王人平老师曾说:要让孩子看到  相似文献   

8.
杨学友 《新农业》2014,(4):34-35
<正>试婚之后分手,彩礼应否退还?【案例】曹先生通过一家征婚网站与黄女士相识,初次见面,小鸟依人的黄女士就给曹先生留下了好印象。此后两个月的相处中双方觉得很投缘,曹先生向黄女士流露出想尽快结婚的意愿。黄女士认为相处时间太短,结婚时机尚不成熟,同时提出可试婚一段时间,但需要听听父母的意见。曹先生同意并跟随黄女士一同去见其父母。见面当天,黄女士父母提出,曹先生先拿3万元彩礼方可同意两人一起生活。回到家后,曹先生立即向黄女士母亲银行账户转账3万  相似文献   

9.
律师同志: 我父母在我出生前便收养了哥哥,我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于是继父来到了我们家。继父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母亲和继父一起供哥上初中,上重点高中,结婚、生子。1997年上半年,父母用两人多年来的积蓄5万多元为哥盖了套新房。可谁知房盖好之后,哥便变了一个样。母亲生病,哥也不管治。哥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5,(7):47-47
杨律师:1996年我与李某结婚.2002年.因购置房屋时,接受了我父母5万元资助款。后因李某有了外遇.我决定与他离婚,但我们就房屋分割产生了分歧,李某认为应将房屋折价后,由两人平分;我认为父母资助的5万元房款必须扣除后,再平分。此房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11.
汤景 《新农村》2004,(11):24-24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她)。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会觉得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长大,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父母走亲访友期间,有没有想过和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哪些话是不该当着孩子.的面说的呢?这些话,虽然可能仅仅是寥寥数语,然而对听者和孩子本人都会产生微妙的影响。鉴于此,一些儿童教育专家列出了这样一些忌讳:  相似文献   

13.
陈慕德 《新农村》2000,(11):28-28
孩子有错误和缺点,当然不可姑息和迁就,得及时批评教育。不过,批评孩子还须懂点学问才行。首先是批评不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古人有“人后教子”的说法。做父母的,最好选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如和孩子一起去散步的时候,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用和风细雨的语气批评孩子,孩子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8,(12)
正我和老公结婚三年来,小日子过得挺幸福。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说我们两个性格爱好差异如此大的人,生活在一起居然还能这么和谐!其实,每对夫妻在朝夕相处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矛盾与争吵,想要顺利地度过这个磨合期,就需要不断地添加"润滑剂",将两个棱角分明的人慢慢磨成一个"圆",而每年一次的婚姻"年检",正是我们婚姻保鲜的有效方式。每到年终,我和老公都会对共同经营着的婚姻进行一番"年检"。时间定在晚上八点,地点  相似文献   

15.
于月 《新农村》2012,(2):41-42
当两个人携手走进婚姻,就从"我"变成了"我们"。两个人的生活是否更有力量?新生代对于婚姻又是什么样的态度?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婚姻仅剩一年之痒我的朋友中有一对80后小夫妻,结婚还不到一年,女孩就跑来跟我说,她痛苦地放弃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于2001年与丈夫结婚,当时他系再婚,带一个三岁女孩。去年底,丈夫因病去世后,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度日。我找到孩子的生母曹某,要求她将其领回抚养。可孩子的生母说我与孩子之间已形成了继父母子女关系,她不应再管孩子的抚养问题。请问,她的说法对吗?王平王平同志:孩子生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不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父母离婚后,子女归父或母一方抚养,并不是说不抚养子…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们在宿舍谈论最多的是结婚这件事。我的老乡、校友也是我现在的同事,他们要结婚了。他们是甘肃不同地方的人,既为千里迢迢回家行礼而犯愁,又为还无着落的婚房而暗自着急。同是外乡人的我,已在天津成家,在农垦扎根,如果我不是毕业后就远离父母来农垦工作的外乡人,也不会体会到结婚这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对我们这些外乡来的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当我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时,我深刻体味到了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平庸和尊严,还有幸福。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父母生有两儿一女,我是长子。我们兄妹三任相继成家后,父母一直与我生活在一起:父母相继过世后,两个弟妹提出要均等继承遗产,我提出自己一直与二老生活在一起,属于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故要求多分遗产,但他们不认同我的说法,请问,像我这样与老人共同生活的,是否就算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9.
<正>成千上万的父母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并不知道这些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有多么不受欢迎。下面就列举四种不受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一、居高临下在中国传统的理念里,"天地君亲师"对人的影响尤其深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父母们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爸爸妈妈们可曾想过,如果你不蹲下身来,与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7,(4)
<正>一个孩子能不能快乐成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决定的。没有一个背着千斤重压的孩子,可以不觉辛苦不觉累;也没有在怨声载道中成长的孩子,还能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是孩子最直接、也最直观接触世界的方式,而这些东西,或许在很多年后,依旧会深深植根在他的心里,从而影响他看待周围人和世界的态度。这些年,看过太多这样的父母:他们总是喜欢把孩子作为自己毕生的心血和一生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