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实验性禽脑脊髓炎中MIP—1β和IL8的mRNA原位杂交实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脑脊髓炎病毒内蒙古地方毒株NH937株经脑内注射感染。于攻毒后3,5,10,14,20,25,30d,取攻毒组4只,对照组2只。取材大脑、小脑于95%乙醇中固定,经原位杂交染色,结果:着染部位主要在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及皮质下各核团的较大神经元的胞浆内,呈现蓝紫色连成片或单独数个较大颗粒,小脑蒲肯野细胞胞浆内也较多见;此外小胶质细胞胞浆内也发现很多呈阳性。在病情严重时的10d开始增多,直到病情恢复的30d时,仍然很普遍。相对于未攻毒的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首脑脊髓炎过程中脑组织细胞内MIP-1β和IL-8的mRNA大量上调,主要与趋化T淋巴细胞到血管外形成管套,再从管套弥散向周围神经组织;同时趋化小胶质细胞到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和噬神经元现象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AEV-NH937引起禽脑脊髓炎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3,5,10,14,20,25和30d分别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4只,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果临床发病在第6天出现,第9天普遍发病并开始死亡,到第14天死亡停止。在第3天时,软脑膜充血出血、神经元再现少量变性坏死,第10天和14天损伤性变化最重,后管套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禽脑脊髓炎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纯洁  马学恩 《中国家禽》2002,24(8):14-15,18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5、10、15、20、25、30天取材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具有禽脑脊髓炎典型病变,表现为脑软膜血管扩张、充血、点状出血,镜下可见神经元中央染色质溶解、噬神经元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管套现象等.在攻毒后1、3、5、10、14、20、30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化抗原等,结果为血液中CD3+细胞下降和CD19+细胞提高均有显著变化(p<0.05),法氏囊的CD19+细胞提高显著(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的管套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化抗原变化,结果管套中的细胞以CD3+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为主,并有离开管套进入炎区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用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免疫28日龄SPF鸡10只,5只对照不免疫,免疫后21d采血分离血清,ELISA抗体效价检测,采血后马上进行攻毒,攻毒后观察统计发病情况,在试验鸡出现典型症状及攻毒后21d试验结束日,存活鸡全部采血测抗体,对比抗体与攻毒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攻毒前免疫鸡ELISA抗体阳性率为80%,攻毒保护效果80%,对ELISA抗体阳性鸡攻毒均有保护。  相似文献   

5.
采用28日龄SPF鸡,对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及弱毒活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估。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后21日,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及抗体转阳率优于弱毒活疫苗免疫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及弱毒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对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综上所述,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可有效预防禽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州某种鸡场孵化的2批雏鸡均在11日龄左右发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震颤、共济失调、跛脚等神经症状;解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主要病变在于脑部,眼观脑组织稀软如泥,病理切片可见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充血,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中央染色质溶解现象;部分小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管套现象;变性细胞周围出现卫星现象及噬神经元等典型的禽脑脊髓炎病理变化。禽脑脊髓炎免疫琼扩试验被检血清于24 h后出现明显沉淀线,进一步确诊该病例为禽脑脊髓炎。同时,通过细菌分离、染色及生化"爆乳"试验,确认该病例雏鸡继发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21日龄SPF鸡接种法氏囊中等弱毒疫苗A株后,用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观察法氏囊疫苗毒对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用ELISA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抗体滴度,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其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法氏囊中等弱毒疫苗A株能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引起禽脑脊髓炎抗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采用6日龄鸡胚、2日龄商品肉雏鸡和7日龄SPF雏鸡,分别进行了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的鸡胚卵黄囊接种及雏鸡脑内和皮下接种试验,通过病理检验检测了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琼扩试验进行了疫苗的免疫效应性检测,利用攻毒试验进行了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其琼扩效价可达1∶32.  相似文献   

9.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对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 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 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40-544
以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易感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小胶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Iba1蛋白为检测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和组织学水平对PHE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脑组织内的Iba1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量均有升高,且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大。将采集的小鼠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证实PHEV的感染激活了小胶质细胞,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呈聚集样分布;同时细胞形态变化也很明显,胞体变大并呈阿米巴状。上述试验证实PHEV感染小鼠后小胶质细胞发生了明显增殖、活化现象,为后期深入开展PHEV所致神经系统炎性损伤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对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4.
乌鸡小脑的解剖学及神经肽Y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乌鸡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其细胞构筑和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小脑内的分布情况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染色技术 ,对 1 0只泰和乌鸡的小脑进行了研究 ,并与北京鸭、肉鸽、本地鸡及非洲鸵鸟等禽类的相关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①泰和乌鸡小脑皮质分 3层 ,由外至内依次为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层 ;②小脑分 1 0叶 ,Ⅰ、Ⅱ和Ⅹ为单叶 ,其余都有2个~ 3个小叶 ;③小脑中央核的神经元数量稀少 ;④神经肽Y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小脑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层 ,分子层、颗粒层 ,在小脑中央核未见阳性反应细胞 ;⑤泰和乌鸡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其细胞构筑与其它家禽相似 ;⑥小脑内NPY阳性神经元在蒲肯野氏细胞层的分布与鸡、肉鸽、大鼠的大体相似 ,在小脑白质内与肉鸽的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对SPF鸡的致病性,开展了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不同接种途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AEV VR株口服后不能引起发病;刺种、肌肉注射途径接种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降低;脑内注射途径接种可引起试验鸡全部发病。最小致病量试验结果显示,VR株脑内注射攻毒的最小致病量为10~(2.0) EID_(50)。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大,其致病力略有差异,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结果表明,AEV VR株脑内攻毒70日龄内SPF鸡的发病率为80%及以上,攻毒剂量为10~(4.0)EID_(5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鸡人工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后免疫球蛋白及其受体在感染鸡群和非感染正常鸡群中的表达差异,将32只4周龄AA商品肉鸡随机分成两组,16只作为感染组,16只作为对照组。感染组左胸气囊注射108PFU的禽大肠杆菌O1∶K1∶H7 0.1 mL/只;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盐水,两组鸡严格隔离,在相同条件下的负压隔离器中饲养。攻毒后1 d,两种各选取8只进行剖杀,攻毒后5 d,剖杀剩余所有试验鸡,采集法氏囊样本检测免疫球蛋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攻毒后5 d,鸡法氏囊中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免疫球蛋白A、M、Y均未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在攻毒后1 d,所有候选基因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表达。结果提示:在禽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受体表达量的增加可能比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总数的增多更重要。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免疫球蛋白及其受体在禽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反应,为深入了解宿主抵御禽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DNA,制备双链cDNA探针,用该探针对20、25日龄禽脑脊髓炎攻毒病鸡和正常鸡的脑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攻毒鸡脑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鸡,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禽脑脊髓的发病机理和诊断禽脑脊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采用6日龄鸡胚、2日龄商品肉雏鸡和7日龄SPF雏鸡,分别进行了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的鸡胚卵黄囊接种及雏鸡脑内和皮下接种试验,通过病理检验检测了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琼扩试验进行了疫苗的免疫效应性检测,利用攻毒试验进行了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其琼扩效价可达1:32。  相似文献   

19.
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DNA,制备双链cDNA探针,用该探针对20、25日龄禽脑脊髓炎攻毒病鸡扣正常鸡的脑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攻毒鸡脑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鸡,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禽脑脊髓的发病机理和诊断禽脑脊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其他有效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应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结果表明,小白鼠免疫时体重15~18 g,疫苗免疫剂量0.3 mL/只,免疫10 d后攻毒,攻毒时体重20~25 g,攻毒剂量5~9 CFU/只时,可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判定标准为免疫组8/10以上保护,对照组5/5死亡为合格.本效检方法可缩短检验期限7 d,降低检验成本,具有敏感、特异、客观、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