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连续海水组培与大田海水胁迫栽培库拉索芦荟获得的F6耐盐株系(暂定名南盐1号)的基础上,对南盐1号芦荟与库拉索芦荟进行大田海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1)淡水灌溉下,两品种芦荟生物产量(鲜重)没有显著差异,而在30%、60%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芦荟生物产量(鲜重)均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2)两种芦荟对海水胁迫的响应特征也不同,在30%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芦荟生物产量(鲜重)与淡水灌溉没有差异,而库拉索芦荟则显著低于淡水灌溉处理。(3)海水灌溉下两种芦荟形态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南盐1号的株高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而叶长、叶宽与叶厚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南盐1号根冠比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库拉索芦荟在30%海水灌溉下根冠比略有下降;南盐1号30%海水灌溉下叶片表面细胞排列整齐,小突起清晰可见,60%海水处理下,表面细胞边际较清楚,气孔轮廓较清楚。库拉索芦荟,在30%海水灌溉下,表面细胞边际开始模糊,小突起明显减少,60%海水灌溉下,表面细胞边际已模糊不清,气孔结构受到严重损害。(4)在各种不同比例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耐盐系数高于库拉索芦荟的耐盐系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0%海水灌溉下1年生库拉索芦荟氮、磷两因素各五水平组合的效应,建立了芦荟叶片产量与氮、磷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荟叶片产量在施氮、磷肥量分别为N2~N3及P2~P3范围内取得最大值;通过计算,30%海水灌溉下2年生芦荟叶片的最高产量为Ymax=26015kg/hm^2,最高产量下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Nmax=141.9kg/hm^2、P2O5max=84.0kg/hm^2。在同一施磷水平下,芦荟单叶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同施氮量的各施磷组合芦荟单叶重在P2~P3为最大。和对照(不施氮磷肥)相比,氮磷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芦荟成熟叶片蒽醌含量,以N3P3处理下的叶片蒽醌含量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23%。氮磷配合施用芦荟甙增产效果为5%~132%,施氮量为N3的各P处理组合芦荟甙含量为最大,显著高于No,N1和N4的各施磷组合;而增施磷肥则有利于在低施氮量(N0,N1)下提高芦荟甙含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资源稀缺,人均淡水资源正以惊人速度减少,而咸水、微咸水量则不断增长。但目前这类水资源基本上未得到利用,浪费严重,若能加以利用、转化增值将对区域生态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1]。芦荟(Aloe)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集观赏、美容、食用、医药保健于一身的植物。药学者们至今已发现其含有以芦荟素为主的100多种有效成分,未知成分多达数百种有待研究开发[2]。有研究表明,芦荟具有一定的耐盐性[3]。番茄果实品质因盐分的存在而有所提高[4,5],而盐度对大白菜的品质有不利的影响[4]。海水灌溉或者盐处理对芦荟的品质影响如何还鲜有报道[6]。本试验就不同浓度海盐处理对库拉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比例海淡混合水4年灌溉对库拉索芦荟全叶鲜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多糖和芦荟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5%海水灌溉下,芦荟的全叶鲜重与对照(淡水)差异不显著,50%、75%和100%海水灌溉下的全叶鲜重显著下降,分别较对照降低11%、28%和46%。10%、25%、50%、75%海水灌溉下,芦荟的全叶干重与对照(淡水)差异不显著,100%海水灌溉下的全叶干重显著下降,较对照降低14%。CK、10%、25%、50%海水处理的地上部含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75%、100%海水处理下,其地上部含水量显著下降。在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片中,老叶随着海水胁迫强度的增加,其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幼叶和中部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小。海水灌溉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灌溉处理,在海水灌溉各处理间,随海水比例增大,芦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显著增加趋势,经过4年比例海淡混合水连续灌溉,芦荟叶片中多糖含量与淡水灌溉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芦荟甙含量随海水灌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75%海水处理达最大值。不同比例海淡混合水灌溉芦荟的试验是可行的,可以节约淡水,并在一定的海水稀释配比下(75%海水)可以提高芦荟的主要药用功效成份芦荟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我国耕地中约有1/10为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胁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作物的产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研究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响应,对于阐明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和提高作物的抗耐盐性十分必要.一般认为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三种可能途径:渗透胁迫[1]、离子伤害[2]和糖积累造成的反馈抑制[3].但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认识[4].尤其对导致光合减低的原因是气孔限制还是非气孔限制争议很大.为此,以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盐胁迫下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研究土壤磷肥和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磷营养和耐盐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向[XC<0.TIF>;% 102% 102]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磷肥(0,40,80,160 mg/kg,以KH2PO4的形式添加)和氯化钠(0,0.4,0.8,1.6 g/kg)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甘农七号"。[结果] 紫花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随着磷肥施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盐分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施磷时植物的磷吸收量增加,当磷水平为160 m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均达到最大。添加盐分抑制对磷的吸收,当盐水平为1.6 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与不加NaCl时相比显著减少;与不加磷肥时相比,酒石酸含量随着磷肥水平升高而减少,外源盐分添加显著增加紫花苜蓿根际酒石酸的含量;大部分处理的根际pH与非根际pH相比均降低,在盐胁迫的情况下土壤pH的降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植物对磷的吸收;高剂量(160 mg/kg)的磷肥添加使紫花苜蓿的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土壤磷肥与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盐分增加加剧植物磷缺乏,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其在盐渍土壤中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特殊的生态条件下,通过植物固沙试验,对植物固沙中重要环节的植物种选择、配置、造林密度和造林季节以及合理灌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灌溉条件下沙地盐分积累状况,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用矿化度>7.41g/L的咸水灌溉,对耐盐性较弱的固沙灌木的生长发育有限制作用。用矿化度<4.13g/L的咸水灌溉,在沟灌条件下对一般固沙灌木生长发育在短期内没有不利影响。而在滴灌条件下,林地盐分积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固沙灌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用定期淋洗的方法来降低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外源氮对NaCl胁迫下库拉索芦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施不同浓度硝酸铵对200 mmol/L NaCl 胁迫下库拉索芦荟叶片离子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不同浓度NH4NO3(3.75 ~18.75 mmol/L)能够显著增加200 mmol/L NaCl胁迫下植株干重,明显促进芦荟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提高叶片K+、Ca2+含量,抑制叶片对Na+、Cl-的吸收;同时促进K+ 和Ca2+ 向相对幼嫩叶片、Na+ 和Cl-向相对成熟叶片中的积累。外施氮显著降低盐胁迫下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各项指标变化表明,外施11.25和15 mmol/L NH4NO3对盐胁迫下芦荟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较好;外源氮缓解芦荟盐害与氮促进盐胁迫下叶片离子选择吸收、增加有机渗透物质积累及维持植株体内养分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磷常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磷素施用次数对花后小麦旗叶和穗部维持光合效能及胚乳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3号'和'新冬20号'为试验材料开展裂区田间试验.设干旱胁迫(DT,灌水量为5625 m3/hm2)和适水灌溉(WT,灌水...  相似文献   

10.
在温室中砂培条件下研究了7叶龄库拉索芦荟(Aloe vera)以含0、50、100、200和400 mmol L^-1NaCl的Hoagland营养液浇灌120 d的生长响应及其全叶原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00 mmol L^-1NaCl处理显著抑制芦荟生长,使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和重量显著减小,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干枯死亡的叶片数显著增多,根系周界和根系密集区显著缩小,单株干重降至对照的65.02%,单株鲜重只及对照的38.32%,至开花期花葶低矮、细弱,开花株数明显减少;100 mmol L^-1 NaCl处理对库拉索芦荟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减轻,且可正常开花,花期未见缩短,但至处理结束时新叶的长度,处理结束时单叶的厚度和鲜重、根系密集区范围以及叶片和全株的鲜重、根系的干重和鲜重均显著小于对照,而50 mmol L^-1 NaC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盐胁迫对库拉索芦荟全叶原汁出汁率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对生长开花的影响相似,其中50、100 mmol L^-1 NaCl处理间多数指标值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数指标值处于有益水平.综合评判:库拉索芦荟具有咸水微咸水灌溉栽培的潜势.  相似文献   

11.
磷矿粉与硝酸或硫酸固体解磷剂干法1次加工制成两种含氮磷复合肥--硝脲磷、硫脲磷、用示踪法研究了这两种磷复肥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施用时水稻对其磷素的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硝脲磷,硫脲磷两种复合肥对水稻全磷和结实的影响与上-氮肥相当或略高,尤以硝脲磷增产效果明显,但水稻植株全磷中来自这两种复合肥的磷量低于普钙处理,肥料利用率也低于普钙。硝脲磷、硫脲磷使水稻植株全磷和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促进土壤中难溶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消费I.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鲁如坤 《土壤》2004,36(1):1-4,11
本文综述了我国P矿资源,P肥生产和消费情况。重点叙述我国P矿资源的特点和贮量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的P肥的产量和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3.
油菜的氮、磷营养及其经济施肥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主要土壤的磷肥指数及磷肥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权 《土壤》2003,35(1):83-85
对宁夏主要土壤磷(P)肥指标(PFI)的测定表明,宁夏主要土壤的PFI 介于1.89~2.75 之间,即,每提高土壤速效P 1礸/kg,需施P2O5 1.89~2.75 Kg,PFI与土壤物理性粘粒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依此计算的宁夏主要生产性土壤的建议施P量分别为黄绵土和黑垆土65.7~71.4 kg/hm2、灌淤土97 kg/hm2、灰钙土47 kg/hm2,与肥效函数法所确定的用量较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有机质水平差异较大的7种菜茶果园红壤和1种红壤性水稻土进行了微生物量P与土壤P以及P植物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微生物量P与土壤全P、土壤有机P以及土壤速效P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0.897和0.944。红壤微生物量P尤以与土壤速效P关系最为密切,红壤微生物量P有可能作为红壤供P能力的一个活指标;盆栽试验表明,微生物量C与黑麦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黑麦草吸P量以及单位黑麦草吸P量相关性不明显;而微生物量P与黑麦草产量、黑麦草吸P量以及单位黑麦草吸P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依次增强;红壤微生物量P在指示土壤植物有效P上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植物的产量和植物吸P量上, 更体现在植物的品质~单位重量植物的吸P量上。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吸收氮磷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5)N示踪试验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有机叉的矿化和小麦对有机氮的吸收利用,基施氮肥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的形成,返青追肥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提高了总氮生产效率。配施处理小麦对磷素的吸收总量稍高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磷素在籽粒中的分配率稍低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是导致磷素生产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培肥了地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磷胁迫条件下油菜、肥田萝卜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北方食用油菜和南方绿肥作物肥田萝卜两种植物在缺磷胁迫条件下对难溶性磷酸盐Ca3(PO4)2和AlPO4的活化利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仅供应一种难浴性磷酸盐时,油菜和肥田萝卜对磷酸铝和磷酸三钙都有较大程度的活化与利用。在施用AlPO4时肥田萝卜地上部吸磷量达到供应等磷量水溶性磷酸盐时的90%;在施用Ca2(PO4)2时油菜地上部吸磷量达到供应等磷量水溶性磷酸盐时的49%。植物干物重的测定结果说明,在缺磷时,难溶性的Ca3(PO4)2及AlPO4对油菜和肥田萝卜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但是,油菜与肥田萝卜对Ca3(PO4)2和AlPO4的活化利用程度却存在着一定差异。表现为油菜对Ca3(PO4)2的利用能力强,而肥田萝卜对AlPO4的利用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磷锌肥配合施用对青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在盆栽条件下几种复(混)合肥料对水稻均有增产作用,与对照相比稻谷增产60.8—77.7%,达到显著水准。但几种复(混)合肥之间无显著差异。用15~(N)示踪法测定水稻对复(混)合肥的氮素利用率:尿素磷铵为44.7%,氯磷铵为44.5%,尿素为44.1%,尿素加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为40.8%,硝酸磷肥为36.4%。说明硝酸磷肥不宜于水稻田施用。用~(32)P示踪法测定水稻对几种复(混)合肥的磷的利用率:硝酸磷肥为22.6%,氯磷铵为22.4%,尿素磷铵为21.1%,尿素加普钙为20.7%,普钙为11.9%。水稻对供试复(混)合肥料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普钙。  相似文献   

20.
翟金良  何岩  邓伟 《土壤》2003,35(4):314-319
通过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利用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柱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霍林河典型洪泛湿地土壤对配制溶液中的N和P的滤过截留作用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向海洪泛湿地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对N和P具有很强的滤过截留作用,经过60cm厚土层的滤过截留后,配制溶液中的总N(TN)、总P(TP)、NO3--N、NH4 -N、PO43--P的浓度均减少90%以上。对遴选的洪泛土壤对N和P滤过截留作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了洪泛湿地土壤对N和P滤过截留作用的影响因子的强弱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