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文明  刘吉运 《种子科技》2023,(22):112-114
介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现阶段菏泽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探讨了菏泽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小麦种植技术,通过科学管理田间、适时播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小麦种植生产水平,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2.
刘文卿  史继冉 《种子科技》2024,(3):116-118+16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确保国家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为受到栽培管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小麦出现茎基腐病的概率逐渐增加。基于此,分析了小麦茎基腐病逐年严重的原因,从病原菌、发病特点、症状、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小麦茎基腐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结合实地调查介绍了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和发病症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内黄县部分麦田连年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为了找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对发病麦田的田间症状表现、影响小麦发病的因素及条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症状主要包括烂种和死苗、茎基部褐变、白穗三大类,影响发病的因素包括小麦品种、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和土肥状况。提出了小麦茎基腐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五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著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五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在当前小麦生产中缺乏对茎基腐病的抗病品种,近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使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对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旨在为抗病品种选育、利用以及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供试60个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在15.29~75.52之间。无免疫及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豫农054和天民008,占3.33%;中感品种有郑麦366、望水白、国麦301和国麦206,占6.67%;高感品种(系)有植保273、郑麦99379、凭心1号等54个,占90.00%。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做为预报量,小麦播期、11月高于0℃的积温、1-2月份逐日温度之和、3月上中旬逐日温度之和及3月份的雨量做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测模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托布津WP、25%多菌灵WP和50%苯菌灵WP在茎基腐发病初期喷雾,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晚枯病.玉米茎腐病已成为聊城地区玉米种植的首要病害,严重威胁当地的玉米生产,应当引起农业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茎腐病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大面积连年种植,黄瓜茎基腐病(俗称烂根死棵)的为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该病已经上升为越冬黄瓜的主要病害。山东省苍山县越冬黄瓜生产基地兰陵、向城等镇的个别日光温室黄瓜茎基腐发病率高达10%以上,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使菜农的种植效益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提前预防、科学防治黄瓜茎基腐病,对确保越冬黄瓜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2013~2016年连续4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河谷向日葵病害发生种类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新疆伊犁河谷向日葵病害11种,主要有向日葵白锈病、褐色茎腐病、黑茎病、霜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炭腐病、黄萎病、锈病、细菌性茎腐病、花叶病毒病等,采取综合的农业、物理机械、化学防治等措施,加强检疫、培育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适时晚播、焚烧残茬,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残留化学农药,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向日葵油料产品.  相似文献   

12.
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在辉县市部分农田区块发生严重。结合该病害发生原因,从病原组成、发生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发病田块的菌源、整地、播种、管理及气候因素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小麦茎基腐病在祥符区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免耕浅耕等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小麦茎基腐病、玉米穗腐病等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2020年将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的关键年,对玉米等作物生产威胁大。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重发  相似文献   

15.
<正>这几年,随着大姜连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田间管理粗放,大姜病害也呈加重趋势,尤其是进入6月份,由于高温多雨,最容易发生大姜茎基腐病。最近几天不少种植户反映,他们那里种的大姜已经开始出现茎基腐病,寻求好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秋茬蔬菜多已定植,但高温天气依然较多,增加了苗期管理的难度,茎基腐病是病害防治的重点。茄果类蔬菜定植后,经常发生茎基腐病,表现为茎基部一侧或一周变成褐色、干枯,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严重的病部环绕茎基部一周后,引起植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茎基病部表面现浅褐色蛛丝状霉或出现灰褐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症状1.1 真菌性立枯病芽腐在秧苗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芽基或根部生有霉层,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基腐又叫针腐,多发生在幼苗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叶片不展开,茎基部变褐色,有时叶鞘上可见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黄枯多发生于幼苗三叶期前后,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比健苗矮小,心叶卷曲,病苗叶尖不吐水.  相似文献   

19.
马立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64-266
5种种衣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amardor400FS、Baytan Plus200FS、立克秀60FS对玉米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2.3%~94.0%;卫福400FS和满适金35FS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6.2%~80.0%,而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较差。各药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问:小麦用什么药拌种及封闭才能减轻小麦病虫草害?答:可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作小麦种子处理剂,防治散黑穗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该药的突出特点是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防效较好;对蚜虫的控制期长,能减少后期用药次数;促进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