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不同栽培密度对晋亚10号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晋亚10号胡麻品种不同密度水旱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胡麻基础群体对产量的贡献高于分茎,在晋西北生产水平下旱地播种量37.5~52.5 kg/hm2,出苗率70%左右,水地播种量45~60 kg/hm2,出苗率保持80%~85%是保证晋亚10号胡麻获得高产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株型紧凑且高产的油菜新品种,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4166AB’、临保系‘LB4155’和恢复系‘HF08’为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结合定向筛选,获得株型紧凑、产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沪油3302’。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沪油3302’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沪油3302’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沪油3302’的单株角果数、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沪油3302’的单株角果数、单株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后降,并在21.3×10~4株/hm~2和26.7×10~4株/hm~2密度下,实收产量分别达3 236.5 kg/hm~2和3 240.4 kg/hm~2,比其他密度约增产250~530 kg/hm~2。因此,认为‘沪油330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21.3×10~4~26.7×10~4株。  相似文献   

3.
郑伟 《中国种业》2016,(7):57-58
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双低杂交油菜黔油28号为试材,探索油菜条播和开厢撒播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的用种量,进行了每667m~2播种量为0.2kg、0.3kg、0.4kg、0.5kg、0.6kg 5个水平精量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黔油28号的产量的影响条播撒播,播种量0.3kg/667m~20.2 kg/667m~20.4 kg/667m~20.5 kg/667m~20.6 kg/667m~2,最适种植方式和播种量为条播下播0.3 kg/667m~2。  相似文献   

5.
王永生 《中国种业》2013,(11):60-60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冠油杂812(原区试代号:H812)是不育系9511A为父本、恢复系3219R为母本,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2010-2011 年在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冠油杂812在2a 12点(次)中,相比对照有9个点增产,3点减产, 增产幅度1.93%~10.11%。2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506.25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0.08%。其中2010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082.65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8.18%。2011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919.70/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2.08%。籽粒含油率45.66%、芥酸0.1%、硫苷7.28moL/g,芥酸和硫甙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海拔 2500 m 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15为材料,种子经厚膜包衣处理后,通过密度(x1),播种期(x2)和纯氮施用量(x3)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了在包衣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高产栽培的数字模型.优化分析表明,影响该品种产量主要因素中,密度(x1)>播种期(x2)>纯氮施用量(x3),明确了在油菜直播生产中种植密度应作为栽培措施首先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在包衣直播种植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产量达52 704 kg/hm2以上高产的最佳密度、播种期与纯氮施用量分别为20.4万~23.4万株/hm2、9月24 ~ 28日、185.66~227.5 kg/hm2.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保油8号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kg/hm2、纯P 120.00kg/hm2、纯K183.60kg/hm2、纯B 1.65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kg/hm2。可作为优质双低油菜保油8号在保山市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两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两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7万株/hm~2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04 8﹤0.01),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00 1﹤0.01),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3 850.7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1 017.2kg/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2 525.6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0 575.5kg/hm~2高18.4%,差异极显著。两种密度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变化极小,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穗长、穗行数和单穗粒重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两个品种在西南地区即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措施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26-132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对不同高粱品种产量的影响,寻求高粱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本试验以晋杂23号和晋中405为试验品种,在山西省农业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试验田研究了不同密度、施肥量、播期对高粱试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杂23号’属丰产型品种,不宜密植;‘晋中405’属密植类型,以群体产量获得高产;随着播期的推迟,‘晋杂23号’和‘晋中405’的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最佳栽培措施:‘晋杂23号’为225 kg/hm2施肥水平、12万株/hm2密度水平及5月2日的播期;‘晋中405’为225 kg/hm2施肥水平、15万株/hm2密度水平及5月2日的播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杂交油菜黔油30号种子生产技术,采用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N量研究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黔油30号种子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黔油30号母本种植密度和施N量均对种子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黔油30种子生产母本适宜密度为9000株/667 m2左右;N肥用量(尿素)以20~30 kg/667 m2作追肥为宜.  相似文献   

14.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50,60 cm)和宽窄行(30 cm+70 cm),不同行距下分别设12. 0,15. 0,18. 0万株/hm~2)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明显降低了高粱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加了叶面积指数;行距显著影响株高和生物量,60 cm等行距的生物量较高,为10. 12~11. 25 t/hm~2。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单穗籽粒质量,以12. 0万株/hm~2时最高,2014年高达81. 20 g,2015年为65. 38~73. 04 g;行距显著影响了千粒质量,以60 cm等行距时最高;就籽粒产量而言,2014年雨量充沛,以18. 0万株/hm~2较高,而2015年干旱年份,以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最高,为10 721. 61 kg/hm~2。低密度促进了穗花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而行距调控了穗花后氮素的吸收,60 cm等行距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花后的氮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运转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高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籽粒产量,通过栽培模式促进穗花后氮素吸收,对提升籽粒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为晋杂34最适宜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了油菜新品种青油21号在门源地区种植表现,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强、增产显著等优势特性,小区试验中平均产量2474kg/hm~2,比对照品种浩油11号增产24.4%;大田示范中平均产量2110kg/hm~2,比对照品种浩油11号增产18.2%,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臻油89’的田间密度和播种试验研究,并结合‘臻油89’特征特性和大量的机播机收实践,总结出适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案。技术要点是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早播(播种期9月20—25日)、培养全苗壮苗、保证种植密度(播种量3.75~4.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合理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氮:磷:钾=16:16:16,尿素270 kg/hm2,硼肥15 kg/hm2),科学防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该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稳定并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进行了化杀间苗、除草剂筛选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晋谷50号(真杂种率39%)抗除草剂的特性,与不抗除草剂的品种混播,播种量12kg/hm 2,当晋谷50号:长农35号为1:0.5和1:1.0时,留苗均匀,且能保证留苗密度,是较好的混合比例;筛选除草剂结果显示,10%谷友可湿性粉剂和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的除草效果较好,56% 2甲4氯钠可湿性粉剂和57% 2,4-D丁酯乳油在谷子三叶一心期喷施时,对谷苗产生药害,甚至造成死苗,结果与前人研究的相反,有待进一步研究;晋谷50号最佳种植密度在22.5万株/hm 2左右。  相似文献   

18.
免耕栽培密度对黔油1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油菜黔油18号不同密度免耕栽培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黔油18号在道真县推广免耕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同等生产水平下,黔油18号在5000-7000株/667m^2密度范围内,综合性状好,有效分枝及有效角果数多,产量达165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增加、栽植密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深入探究水稻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施氮、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出水稻栽植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试验田种植的第2季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处理,施氮量设4个水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高密度,30万穴/hm~2。共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水稻的株高、鲜质量、叶面积及分蘖数均以30N3处理为最佳。对于水稻养分吸收,中氮中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含量最高,其中27N2处理在抽穗期比24N2处理高出20. 2%,27N3处理在灌浆期比27N1处理高出1. 30%。而水稻全磷、全钾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在中密度条件下,288 kg/hm~2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肥产量提高12. 1%;在中氮条件下,27万穴/hm~2的栽植密度比低密度处理产量提高18. 5%。因此,氮肥水平与栽培密度的最优组合为288 kg/hm~2和27万穴/hm~2,该组合在降低施氮量,控制合理密度的同时,产量实现最优,达到14 615. 3 kg/hm~2。  相似文献   

20.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及后茬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绿肥在天津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采用田间试验,以春季闲田为对照,种植并翻压了9个春油菜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含量及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生物量及养分含量间存在差异,其中,中油肥1901(7 716.50 kg/hm~2)、1804(6 577.02 kg/hm~2)、1907(6 457.03 kg/hm~2)品种油菜生物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2 a间,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中油肥1901、1804、1907品种春油菜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2020年各处理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2019年。3个品种后茬玉米整株吸钾量及公顷玉米总吸钾量均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相比于2019年,2020年不同春油菜处理玉米整株吸钾量增加了15.70%~24.34%。2 a间不同春油菜处理穗位叶NR、GS活性分别增加了2.16~14.22 nmol/(min·g),0.99~2.30μmol/(h·g),玉米穗位叶NR、GS活性排在前3位的处理与玉米整株吸钾量结果相同。种植并翻压春油菜后茬玉米产量增加了10.02%~33.47%,是CK的1.09~1.41倍,2 a间产量最高为15 700.94 kg/hm~2(2020年中油肥1901)。由通径分析可知,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起主要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中,叶片蛋白质含量通过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贡献最大。由相关分析可知,油菜全钾、土壤钾素、玉米吸钾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及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