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1985—1987年试验在扬州、响水等8个点上进行,亩植2000、3000、4000、5000株,生育类型分早、中、晚三期,岱字棉15号,4个区组。试验明确了高产优质棉花栽培应系统调节苗、蕾、花、铃、絮等时期的生育进程和强度,使棉花高能期与该棉区常年高能季节及时同步。适宜密度为3000-4000株/亩,棉株以6月下旬达盛蕾期,现蕾后单株平均3天左右出一台果枝,8月中旬亩最高果节量宜在25万左右,最大叶面积指数4,群体高度的上升与果节量增长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棉花适宜种植密度及田间小气候条件,以棉花新陆早45号为供试品种,设计5个不同密度,选择棉花郁闭度最大的开花后期,测定群体不同层次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透光率和光照度,收获期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群体间温度差异较小,而株间梯度温度差异明显,适宜棉花群体间梯度温度差应小于0.4℃。群体间空气相对湿度高密度处理(27.00万株/hm2)比低密度处理(9.00万株/hm2)高3个百分点。棉株间地面透光率应在5.5%以上才能实现高产。棉花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单株铃数、单铃重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当前栽培管理水平下,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应在18万~22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根据1979—1981年棉花综合高产栽培试验资料,通过同群体內和不同生育进程的群体间,测定不同生育阶段株高日增量与蕾、铃增长,以及蕾与铃增长的相关系数,表明株高日增量具有牵动棉株生长发育全局的一个反应比较灵敏、变化比较稳定的生育性状。株高日增量与相应时期蕾、铃增长的正负相关,因生育阶段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别。在前期,它与早期的蕾、铃增长为正相关;在中期,它与同期的蕾、铃增长为负相关;在后期,它与同期和以后的蕾、铃增长都为正相关。说明了高产棉花生长与发育之间必须保持协调发展,以及有一个适宜的生育进程,才能保证多结铃,结大铃。由此,以株高增长为指标性状,根据蕾、铃随株高增长的回归方程,计算出高产棉花各生育阶段适宜株高增长量,参照多年实际观察数据,制订出亩产皮棉200斤以上的株高增长模式,并分别用不同产量的实际株高增长动态进行检验,证明是可靠的。为简化和提高看苗诊断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汪国怀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89-89,112
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为县棉花大田移栽密度应适度增加,考虑到用工成本及烂铃影响,大田生产密度以1500株/667m2为宜,高产攻关田密度应在18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冀中棉区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冀中地区适宜的棉花群体结构,在密度1.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冀中棉区多雨年份和精细整枝条件下,棉花高产优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9万~8.7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1985—1987年,试验在沿海棉区启东县进行,品种岱15,设早、中、晚不同生育进程和2000、3000、4000、5000株不同密度,4次重复。棉花产量随高能期与高能季节同步程度而异。同步较好的比差的处理增产23.9—27.4%。同步时间及同步期铃强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同步程度好的处理在同步期内生物产量与生殖器官干重分别为388.1—422.8、219.5kg/亩,各占一生总量的63.73—70.00、68.98%。同步期成铃占最终成铃数的75.41%,好的比差的处理高27.78%;同步期光能利用率为1.4—1.5%,比差的处理提高0.2—0.5%。因此,棉花在高能同步期光合产物高积累、向结实器官高运转、铃强和光能利用率高是棉花“同步”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花结铃率、单株成铃数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施肥(氮)量和化学调控。对株高、主茎果枝节间距影响最大的是化控,其次是密度和施肥量。同时为实现高产优质,提出了沿海棉区中等肥力棉田适宜的栽培密度、施肥量和缩节安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1985—1986年江苏省不同生态棉区棉花生育展叶进程(叶序列)与各器官的形成。具体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棉花叶诊断栽培模式的理论依据;(2)不同展叶棉株根系生长及根冠比的变化动态;(3)不同展叶棉株株高、主茎叶面积增长动态;(4)棉株果节形成的合理动态:(5)调节棉花生育展叶进程,提高成铃强度。  相似文献   

9.
棉花株型栽培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株型栽培,以多结优质铃为根本,把优质铃开花期长短作为栽培措施应变的依据。主要把握3个环节:⒈要根据熟制、种植方式,选用相应熟性的品种和适期播种,以争取有较长的优质铃开花期;⒉为保证棉株内围果节的蕾均在优质铃开花期内开花,确定所要培植的株型,选定合理密度和单株果枝数、果节数;⒊在满足棉株生长所需足够的肥水供应前提下,以化控为主要手段,配合其他措施,尽量缩小棉株营养体,建起与密度相适应的株型,促使棉株内围果节多结铃、从而达到铃数与铃重协调配合,实现优质高产之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把握住以上3个环节,即使优质铃开花期只有20天左右的麦垄直播夏棉,同样可取得早熟与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夏直播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性见花施肥、固定氮磷钾施肥比例条件下,研究了5个种植密度对夏(麦/油后)直播棉花(Gossypium spp)主要农艺性状、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棉花在种植密度6.75万~7.50万株/hm~2时,对单株成铃数、铃重等产量相关性状有明显影响,烂铃数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因此,该种植密度可作为夏直播棉花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11.
化学封顶棉花高产诊断指标鉴定及产量形成的生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疆地区化学封顶棉花,产量形成所对应的生育规律及叶龄指标,建立高产诊断指标并研究高产形成的生育规律。【方法】选取高产、中产、低产三块棉田,分析不同产量棉田棉花生育过程及农艺指标变化规律,建立诊断指标表。【结果】不同产量棉田各生育时期在株型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出叶速度,茎粗,果枝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时间。化学封顶高产棉田主茎叶片数控制在17片左右,株高控制在75~80 cm,化学封顶后株高增长量在10 cm以内,各果枝第一节位现蕾、开花速率宜保持在3 d/台,吐絮在2.12 d/台,现蕾至开花以22 d为宜,开花至吐絮以57.5 d为宜。【结论】制定化学打顶高产棉田“叶龄-相对株高法”、“叶龄-相对茎粗法”叶龄高产诊断指标表,保证化学封顶棉田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需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合理控制株形、出叶速度及长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无人机系统已应用于作物产量估算,利用无人机搭载的RGB相机在花铃期和吐絮期从3个高度(10、20和30 m)分别采集棉花冠层图像,提取图像的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进而对提取的特征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筛选出重要特征并构建棉花产量估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2个生育时期和3个高度的产量估算模型,最终确定利用RGB图像对棉花进行产量估算的最佳生育时期和最佳高度。结果表明, 20 和30 m高度下花铃期图像建立的产量模型拟合度以及模型精度均比吐絮期好,而40 m高度下2个生育时期的模型拟合度接近,但花铃期的验证结果不显著;对比20和30 m高度下花铃期以及40 m高度下吐絮期的产量估算模型发现,30 m高度下花铃期通过SWR方法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由此表明,棉花产量估算的最佳生育时期为花铃期,图像采集的最佳高度为30 m。综上,利用无人机RGB图像能准确快速估算棉花产量,为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棉花产量估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并为其他农作物估产模型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为陆地棉(G.hirsutum)中熟品种苏棉8号。芦管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比试验(盆栽和小区)结果指出,芦管育苗移栽棉的生进程、株高、果枝数、现蕾量和经济产量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棉花的生育过程中,芦管育苗移栽棉的主茎、果枝和蕾量的增长具有前(盛蕾至开花前)慢后快的特点,明显地显示出中期稳发后劲足、盛花以后蕾铃脱落少、成铃早而集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冬、春灌的棉田,一般都能满足棉花发芽、出苗和苗、蕾期发育的需水量。春旱年份,高密度棉田、早熟品种先显旱。地膜覆盖有明显的保墒提墒作用。花铃期棉田需水量最大,常年气候条件下,需补充灌水70~80立方/亩,这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地膜棉田、早熟品种需水高峰期明显提前。吐絮期棉田一般不需灌溉,但个别秋旱年份,初絮期灌溉对创高产有利。在春旱情况下,提倡蕾期蓄水灌溉,但要注意控制徒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有利于提高干旱胁迫下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最佳外源物质。【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大田试验采取控水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黄腐酸、6-BA、甜菜碱、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测定各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产量等指标,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5种外源物质对增强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综合效果。【结果】在干旱胁迫下,供试的外源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棉花花铃期的抗旱能力,棉花株高、茎粗、果枝台数、主茎叶片数增大,地上部干物质、鲜重、籽棉产量增加;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能力的调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值(D)排在最前外源物质是水杨酸。【结论】外源物质增强棉株对干旱环境适应性,可作为一种补偿途径,减轻花铃期缺水对棉花的伤害,利于棉花的高产、稳产,其中喷施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施用硅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滴施硅肥,每隔10 d调查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吐絮期测产调查,取样考种,纤维检测,分析施用硅肥与对照(CK)棉田在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 滴施硅肥处理的株高低于对照;现蕾速度、蕾转化为铃的速度和数量、果枝生长速度和数量高于对照。滴施硅肥的棉花各产量性状均优于对照。除单铃重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外(P>0.05),滴施硅肥的棉花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对照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上半部长度和伸长率有较小水平的提高,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结论】 硅肥可以加快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氮磷钾积累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静波  黄玉萍  何江勇  杨国江  樊庆鲁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74-13776,1378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科学施肥氮、磷、钾配比、施用时间及施用量。[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分析不同产量棉株各个生育期的氮、磷、钾的积累量。[结果]高产和中产棉株对氮磷钾最大积累量和积累最高速率远大于低产棉株。滴灌棉株出苗后40~95d左右是氮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51~110d左右是磷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47~90d左右是钾积累的旺盛期。[结论]保证棉株苗蕾至花铃前期吸收足量的氮,满足棉株花铃期到吐絮期对磷的高强度需求,并保持棉株生育后期对钾仍有旺盛的吸收能力,是形成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e cotton direct seeding after wheat(rape) harvested is under trial and would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at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region of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branch and stem architecture on cotton yield and identify the optimal cotton architecture to compensate the yield loss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individual production capacity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in the direst seeding after wheat harvested cropping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em and branch archite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chitecture of the stem and branch with yield formation were studied on eight short season cotton cultivars during 2015 and 2016 cotton growth seasons. Based on the two years results, thre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of stem and branch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piquat chloride(MC) application 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tem and branch, boll retention, and the yield in 2017.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plant height, all fruiting nodes to branches ratio(NBR) in the cotton plant, and the curvature of the fruiting branch(CFB) among the studied cultivars.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stem and fruiting branch structures: Zhong425 with stable and suitable plant height and NBR(about 90 cm and 2.5, respectively), high CFB(more than 10.0), and high boll retention speed and seed cotton yield; Siyang 822 with excessive plant height and NBR, low CFB, and low boll retention speed and seed cotton yield; and other studied cultivars with unstable structure of stem and branch, boll retention speed, and seed cotton yield across years. And MC application could promote the appropriate plant height and NBR and high CFB and thus resulted in high boll retention speed and the yiel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uitable plant height and NBR(about 90 cm and 2.5 respectively), and high CFB(more than 10.0), which was related to both genotype and cultural practice, could promote the higher boll retention speed and seed cotton yield.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9年试验资料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和有关性状影响的大小,因生育时期而异。整个生育期间,干燥度和蒸发量是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铃重和绒长与其关系密切;苗期,蒸发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与其关系密切;蕾期,降雨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和株高与其关系密切;铃期,蒸发量和积温是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绒长和生育期与其关系密切。其间,各因素对有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了较高的同步性。由此认为,这一规律可作为旱地棉田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并提出了旱地棉花育种和栽培的有关方略。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较多,棉田易遭受雨涝危害,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为探索有效缓解棉花涝害的措施,根据棉花花铃期受重涝危害的情形,模拟棉田淹水5~10 cm持续10 d,设置T1、T2两个处理,其中T1处理为受涝前不施用缓释氧肥,T2处理则于受涝前2 d每株穴施2 g缓释氧肥,涝后观察棉花生长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成熟季节实收计产,同时以正常管理未受涝害的棉花为对照。结果表明:涝前施入缓释氧肥能显著增加受涝棉花的株高,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过度升高,减少丙二醛的累积;T1处理的棉花产量为对照的43.31%,T2处理的棉花产量为对照的50.94%,可见,涝前施入缓释氧肥可显著缓解棉花涝害,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