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萝卜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萝卜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以及萌动种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萌动种子在5℃下处理20 d,然后在温暖(>15℃)、长日照(16h)下生长,于不同花芽分化时期测定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间,无论是茎尖或是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品种之间较为接近。随着花芽分化的继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和淀粉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下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低于茎尖。冬性品种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始终较低,但在花芽分化初期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春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欧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休眠的关系,选用了欧李的两个品种20-03和中实-3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和枝条进行了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3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休眠前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实-3的可溶性糖在休眠前大幅度地下降,两个品种在快进入休眠到整个休眠期可溶性糖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休眠解除后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在休眠前都呈现上升趋势,休眠期呈现下降趋势,休眠解除后又开始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3.
以2 年生桔梗为材料,研究开花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桔梗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根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开花后25 d 降至最低。花枝和去花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开花后15 d 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花枝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花枝淀粉开花后呈上升趋势。去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花枝。与前1 d 17:00 时相比,经过一夜的消耗,早晨8:00 时花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而去花枝叶片则明显降低,叶片中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桔梗开花后25 d 内,根部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运至茎部暂时储存后,供给叶片、花和果实发育;25 d 后,根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开始升高,植株地上部分制造的有机物向根部供应促进根部发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慈姑田间越冬过程中球茎主要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气温降低时,慈姑球茎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甚至有所下降;第2年春,气温回升,含水量缓慢上升。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冬季有上升趋势,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含量逐渐下降。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还原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果糖含量基本不变。总淀粉含量在冬季略有下降,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含量迅速下降;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比值变化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低温处理过程中B_9对蝴蝶兰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永旭 《北方园艺》2010,(23):148-150
以蝴蝶兰叶片为试材,研究4℃低温胁迫4~12 h期间不同浓度的B9(二甲基氨基琥珀酰胺酸)处理下,叶片的活性氧系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细胞膜透性和电渗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期间,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膜透性上升趋势减缓。O2.-含量有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H2O2含量则是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在4~8 h,500~2 000 mg/L的B9浓度范围内二者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喷施B9明显增强了蝴蝶兰叶片的抗低温能力。试验证明,1 000~2 000 mg/L浓度的B9能够提高蝴蝶兰叶片的耐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6.
桃自然休眠过程中外源激素对花芽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分析了整个休眠期芽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及不同休眠阶段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然休眠前期淀粉缓慢积累,至11月下旬达最高值112.50mg/gDW,之后有大约35d的缓慢下降期,12月下旬迅速降低;可溶性糖则一直处于升高过程,与淀粉含量的变化相对应,12月下旬急剧上升至最高点110.34mg/gDW;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跃变期与自然休眠的进程相吻合。外源生长调节剂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因使用时期而异:10月10日使用,GA3、6-BA使芽中淀粉含量降低,却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ABA的作用效应刚好相反;11月10日外源喷布3种生长调节剂均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12月10日使用,GA3、6-BA引起芽中淀粉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迅速升高,但ABA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韦莉  彭方仁  王世博  谭鹏鹏 《园艺学报》2010,37(8):1303-1310
以蝴蝶兰‘V31’为材料,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比较了成花诱导和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内C/N、核酸及相关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即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和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低温处理35 d达最大值;C/N值的2次高峰先后出现于处理15 d和30 d,进入花器官分化期,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C/N值均呈下降趋势。RNA和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处理15 d后持续增加,45 d后随着合蕊柱和花粉块的大量分化而迅速下降;RNA/DNA值在处理前30 d基本稳定,花芽萌出后急剧增长,而DNA含量的变化相对平缓。认为高水平的C/N有利于蝴蝶兰花芽的分化,RNA/DNA值(主要是RNA合成量)的急剧增长与植株由生理分化转向花芽形态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百合鲜切花生理变化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施用钾肥对亚洲型百合鲜切花质量及其瓶插期间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时APRI处理的切花形态指标与常规均匀灌溉(CI)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一般优于部分根干燥灌溉(PRD)。此外,APRI处理的切花寿命比CI处理延长1~1.5d。切花当天和瓶插期间APRI处理的切花百合叶片和花被片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I和PRD处理,且APRI可减缓瓶插期间鲜切花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下降。此外,施用适量钾肥提高百合叶面积、叶片数、株高以及延长切花寿命1~1.5d;且能增加采收时鲜切花叶片和花被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降低花被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还可减缓瓶插期间鲜切花叶片和花被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下降和MDA含量的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施用钾肥有利于糖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丙二醛的积累,这将可能延缓亚洲型黄百合切花的衰老和提高切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长期增施CO2条件下黄瓜叶片淀粉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优35号’黄瓜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在长期增施CO2的条件下黄瓜叶片淀粉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单纯的高温处理(40 ~ 45 ℃)会抑制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常温处理以及高温 + CO2和常温 + CO2两个处理,而且在处理22 d时就已经达到最大值,光合产物——淀粉的合成也最少,其分解成的可溶性糖也最少。②增施CO2可以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而且高温 + CO2处理 > 常温 + CO2处理;高温 + CO2处理在处理36 d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常温 + CO2处理在处理29 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③黄瓜叶片内淀粉含量的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出与淀粉含量相反的变化趋势。高温 + CO2处理淀粉含量在处理第36 d以后开始高于对照,随着时间处理的延长,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转化成的可溶性糖含量开始下降;常温 + CO2处理22 d以后淀粉就开始积累,而在处理36 d时其净光合速率就已经低于对照,淀粉的积累对光合作用造成了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温度下兰州百合种球淀粉代谢与萌发关系初探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不同的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兰州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顶芽6℃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10℃处理最低;鳞茎盘的淀粉含量与之相反;鳞片的淀粉含量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鳞茎各部位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顶芽和鳞片的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鳞茎盘的淀粉酶活性为6℃处理最高,2℃处理最低。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贮藏初期的34 d,顶芽在鳞茎内迅速发育,鳞茎内物质变化最活跃:淀粉含量明显下降,淀粉酶活性迅速增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顶芽和鳞茎盘的变化幅度大于鳞片,外部鳞片的变化幅度大于中部和内部鳞片。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之间的显著互作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鳞茎的萌发。在本试验中,2℃贮藏101 d为解除休眠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于花后25和30 d喷施浓度1.5%和3%的葡萄糖,研究处理后短枝顶芽的发育状况、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与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葡萄糖处理后,短枝顶芽长度、宽度及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短枝顶芽中,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在生理分化中前期显著高于对照,淀粉含量整体升高,而果糖含量在整个生理分化期显著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酶合成方向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不同时期有所增加,而酸性与中性蔗糖转化酶,及蔗糖合酶分解方向酶活性普遍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积累明显,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发生相似改变;顶芽糖代谢相关基因及2个MdTPS基因都响应葡萄糖处理;成花关键基因MdFT 1、MdFD、MdLFY、MdSOC 1和MdAP 1均显著上调,而成花抑制基因MdTFL 1从花后30 d开始,表达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12.
以"青芋2号"菊芋为材料,研究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方式下菊芋块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贮藏至第15天,总果聚糖含量保持稳定,同时低聚合度果聚糖和单、双糖含量迅速增加;15~56d高聚合度果聚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呈现起伏变化,低聚合度果聚糖和单、双糖含量缓慢增加至峰值;56~113d高聚合度果聚糖和总果聚糖含量迅速下降,低聚合度果聚糖和蔗糖含量保持稳定,还原糖也逐步降低。贮藏结束时,菊芋块茎总体呈现果聚糖聚合度降低、果聚糖总量减少、单双糖增加、可溶性总糖增加的趋势。不同贮藏方式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很大影响,室外堆放和库藏时,块茎内的果聚糖聚合度降低、含量大幅度减少,单双糖含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西瓜幼苗为材料,利用便携式植物效率仪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4 ℃低温胁迫中叶片快速叶绿素诱导荧光特性的效应.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导致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JIP相逐渐降低,而ALA处理可以保持较高的荧光产额.西瓜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捕光性能(PTR)和传递电子性能(PET)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大幅下降,而ALA处理叶片PIABSPTRPET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低温胁迫96 h后,ALA处理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以及捕获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等,均显著高于对照,而与反应中心关闭有关的荧光参数Mo和V j均显著低于对照.ALA处理提高低温下西瓜叶片单位受光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几个与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性能有关的荧光参数包括Fk-jFj-iFi-p等均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证明,ALA处理对低温下西瓜叶片光合作用的促进效应与其提高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电子传递链受体获得电子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The initiation of leaves and flowers by selected axillary buds of the glasshouse rose cultivar Sonia (syn. Sweet Promise) has been studied both while their extension growth was inhibited by apical dominance and after the inhibition had been removed at one of two times (“early” or “late”). Leaf initiation occurred during growth inhibition so that leaf primordia accumulated in the axillary buds. Flower initiation began, with both treatment times, only after removing apical dominance. Although the total number of leaf primordia formed before the flower was greater in plants of the “late” treatment, the axillary shoots produced in both treatments had similar numbers of leaves with expanded leaflets. Thus many leaf primordia of the “late” treatment plants became scales.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lower initiation cannot begin while an axillary bud is subject to apical dominance, and that after its removal another factor results in the production of shoots with a relatively constant number of leaves with expanded leaflets.  相似文献   

15.
内源ABA和GA3对欧洲甜樱桃花芽自然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8年生欧洲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花芽内源GA3,和ABA含量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间,花芽AB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月上句达顶峰。GA3含量变化与其相反,休眠初期急剧下降,11月下旬达最低谷,休眠解除期间含量不断上升。ABA/GA3随休眠加深而升高,随休眠解除而不断降低。低温5℃显著增加了GA3含量,降低了ABA含量,使ABA降低和GA3升高的时间提前,较对照提早解除休眠。高温(20℃)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变温(5/20℃)处理对休眠解除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高温(20℃)对休眠解除的抵消作用,其破眠效果不如持续低温(50℃)处理明显。落叶前遮荫处理使GA3 含量稍有降低,但对ABA影响不大。长光周期处理促进了GA3的合成,抑制了ABA的生成,从而抑制了休眠,而短光周期处理显著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了GA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5-氨基乙酰丙酸(ALA)10 mg·L 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弱光下生长的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而低温胁迫明显降低甜瓜幼苗叶片光合能力。经ALA处理过的甜瓜幼苗光合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气孔开度、叶片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b)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在ALA处理3 d之后将幼苗转移到8℃低温条件下4 h,对照叶片光合能力基本丧失,而ALA处理叶片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能力,并在20 h内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若幼苗在低温下处理6 h,对照植株完全死亡,而ALA预处理植株仅出现少量伤害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以提高植物耐弱光性和抗冷性。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CO2 对蝴蝶兰CO2 吸收速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O2 (700 ±50) μmol·mol-1、(1 000 ±50) μmol·mol-1、(360 ±30) μmol·mol-1(对照) 对蝴蝶兰CO2吸收速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蝴蝶兰叶片净CO2吸收速率在02∶00 达到最大, 可滴定酸积累在04∶00 达到最高; CO2加富显著提高蝴蝶兰夜间的CO2吸收速率, 在处理30 d时, 所测得的CO2吸收速率的增幅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34.11%和435.3% , 可滴定酸积累的分别比对照增加65.05%和119.42% ,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CO2吸收速率增幅逐渐下降; CO2加富促进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 的积累, 在CO2 (1 000 ±50) μmol·mol-1处理组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尤为明显;总生物量的测定表明, 处理60 d, 鲜样质量比同期对照增加了23%和49% , 干样质量增加了38%和57% ,处理150 d时, 鲜样质量比对照增加了50%和94% , 干样质量增加了19%和64%。以上结果表明CO2加富能显著促进蝴蝶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高温水培环境下叶面喷施氯化钙对生菜生长生理的影响,以辛普森精英散叶生菜为材料,在35℃/25℃(昼/夜)下设置4个氯化钙浓度1、3、5、7 mmol·L-1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mol·L-1氯化钙处理生菜最大叶宽、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3 mmol·L-1与5 mmol·L-1氯化钙处理后生菜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和叶色值均显著提高,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35℃/25℃(昼/夜)环境下,叶面喷施氯化钙提高了生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高温胁迫对细胞质膜的伤害,促进生菜的生长,5 mmol·L-1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疏果对梨果实糖积累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伍涛  陶书田  张虎平  宋跃  姚改芳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1,38(11):2041-2048
 以‘丰水’梨为材料,研究不同疏果程度和疏果时期对果实糖积累及源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果程度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提高,重度疏果、中度疏果与不疏果(对照)相比,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72.5%和95.9%,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增加31.8%和20.7%。疏果对可溶性总糖组分的影响主要是增加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重度疏果、中度疏果与不疏果(对照)相比,蔗糖含量分别增加134.8%和91.5%,山梨醇含量增加53.2%和26.7%,葡萄糖含量减少45.0%和22.7%。不同时期疏果与不同疏果程度相似,表现为疏果早的果形大,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高,花后90 d重度疏果仍能提高果实糖积累水平。花后80 d不疏果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而花后110 d则相反,重度疏果的处理最高。花后110 d不疏果果台副梢叶片的叶绿体嗜锇颗粒增多,片层结构模糊,说明不疏果植株叶片在后期光合速率下降与叶绿体结构改变及其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东方百合围径为6~9 cm的自繁种球为试材,采用热水处理的温度分别为39℃和40℃,分别浸泡1.0、1.5、2.0 h,研究其对根螨的灭杀效果及对种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热处理技术在百合种球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栽种期和采收期,经过不同热处理种球的带虫率显著低于对照(CK)。仅在40℃热处理2.0 h,褐变率为2%,其它处理褐变率均为0%;各处理在膨大期其株高、第一节茎粗、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在采收期其地下部鲜质量与鳞茎围径都高于CK。其中39℃热处理2.0 h及40℃热处理1.5 h效果最好;在新鳞茎形成初期,各种热处理组合与CK的淀粉含量相近;从新鳞茎形成期到膨大后期淀粉含量迅速增加,40℃热处理1.5 h在新鳞茎膨大前期开始淀粉含量就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39℃热处理2.0 h,CK淀粉含量最低。40℃热处理1.5 h,新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鳞茎形成期到采收期一直高于其它的热处理组合及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