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为了简化核果类种子的层积过程,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对桃核进行了去壳处理,采用不同的基质在冰箱中进行沙藏处理。结果表明,层积70天种胚开始萌发,78天的低温处理能满足大多数种子低温层积需要。种子在珍珠岩基质中的萌发率达到97%,在蛭石中萌发率为90%,在沙子中达到79%,在草炭中为76%,综合而言,珍珠岩和蛭石比较适合桃种子在冰箱中层积。冰箱内沙藏去壳桃核的萌发率比不去壳处理提高51%,比露地常规沙藏处理提高49% 。大樱桃中晚熟品种破壳处理后冰箱层积萌发率可以达到45%-75%,剪口处理种子尾部的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试验结果说明硬壳和种皮对核果类种子萌发均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低温层积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种子酶活性及其萌发的影响,将一年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的种子进行低温(4℃)层积不同时间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处理下种子的酶活性、发芽率及活力水平。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最佳时间为30 d,在此处理条件下,种子休眠已完全解除,此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各项活力指数分别达到75%和0.0263,是对照(低温层积处理0d)的2.08倍和2.27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并逐渐稳定的趋势,低温层积60 d降至最低水平650.800 U/g FW·h,较对照降低了9.07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的推移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明显(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层积处理90 d前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徐小博  王英哲  闫冬  徐博 《草地学报》2019,27(3):775-778
本实验通过对千屈菜(Lythrum chiesas L.)种子进行冷层积处理、改变日光照时数以及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种子,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研究以上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在24 h光照时分别使用100 mg·L-1,200 mg·L-1,300 mg·L-1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以光照24 h、使用200 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为最佳处理方法。在16 h光照时,用100 mg·L-1,200 mg·L-1,300 mg·L-1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均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可得出千屈菜种子对激素刺激、光照刺激敏感,对冷层积刺激不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娜  张中华  周华坤  徐文华 《草地学报》2022,30(12):3284-3293
为明晰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提高莎草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率。本文以3种莎草科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8种温度条件、3种化学试剂和冷层积处理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莎草科种子对各种处理的萌发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变温下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恒温下的萌发率,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和帕米尔薹草(Carex pamirensis)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15℃/25℃和15℃/30℃;华扁穗草为萌发喜光性种子、帕米尔薹草为萌发光不敏感性种子;冷层积处理和化学试剂+冷层积综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华扁穗草种子的萌发率,并显著降低萌发时滞;化学试剂+冷层积综合处理能使帕米尔薹草种子的萌发率达到70%以上;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种子在化学试剂+冷层积下萌发率最高达到10%;一定浓度的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次氯酸钠(NaHClO)溶液均能破坏种皮,更易于水分和氧气进入种子,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以低温层积处理和室温干燥储藏下的黑果枸杞果实和种子为研究对象,以沙为基质,对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及不同沙埋深度下的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及恢复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PEG 溶液胁迫下的CK组,低温层积处理种子和果实出苗率比室温干燥处理分别提高了60.00%和16.66%,起始出苗天数分别缩短了7、9 d,说明低温层积能有效破除黑果枸杞种子和果实的休眠,提高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2)在-0.03、-0.10 MPa PEG 溶液高渗透势下,种子和低温层积果实的出苗指标与CK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轻度的干旱胁迫不影响种子和低温层积的果实出苗,未层积处理的果实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出苗各项指标呈阶梯式显著降低;-0.10 MPa PEG溶液的干旱胁迫成为黑果枸杞出苗的阈值。而干旱胁迫解除后,种子和果实仍能恢复萌发。3)种子和果实的最适播种深度分别为1和3 cm。可直接利用黑果枸杞果实播种育苗,是一件省时、省工且出苗率较高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亚兄  张萌  尚军 《青海草业》2021,30(2):20-22
为了探究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类型及其解除方法,运用了冷层积(4℃)和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对种子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4℃层积处理30d后种子萌发率有了显著提高,在60 d时,萌发率达到90.6%;赤霉素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作用非常明显,800 ppm浸泡种子24 h后,4℃条件下10 d...  相似文献   

7.
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4种国产无髯鸢尾玉蝉花、山鸢尾、金脉鸢尾和西南鸢尾的种子均存在休眠,萌发情况因种而异。通过对鸢尾种子的吸水性研究、不同的切割处理、胚根伸长的机械阻力测量、离体胚生长势测定以及冷层积处理,发现4种鸢尾种子难以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的生长势不足以打破来自于珠孔端组织结构(胚乳和种皮)的机械束缚。试验表明,4种鸢尾种子离体胚是不休眠的,离体胚的萌发率达到100%而且幼苗生长良好;适当的切割,特别是切除珠孔端胚乳可有效破除种子休眠;冷层积或外源赤霉素处理也能极大地提高萌发率。综合整个试验结果,4种鸢尾种子的休眠类型更趋向于浅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8.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9.
以5种苹果砧木为试材,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结果表明,小金海棠需层积35d,小金大果海棠需45d,茂县三叶海棠、喜马拉雅山定子需55 d,盐源山定子需65d。小金大果海棠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4种;小金海棠次之;茂县三叶海棠居中;喜马拉雅山定子、盐源山定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5种苹果砧木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且出苗率均在70%以上,但层积时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冬季层积处理对5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冬季层积对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同期收获的室内贮藏种子为对照,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土中、藏羊粪和牦牛粪中冬季层积的5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积对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和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种子发芽率、初始发芽天数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因种皮的完整性、层积基质和草种不同而异。和对照相比,冬季层积提高了破皮的矮生嵩草、华扁穗草、细叶鸢尾和无脉苔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了其初始发芽天数。冬季层积对完整种子萌发的影响小于破皮种子。牦牛粪中层积的破皮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在绵羊粪和土中层积的种子(P0.05),而破皮的矮生嵩草、细叶鸢尾、无脉苔草种子在各层积基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层积对完整及破皮线叶嵩草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12.
低温层积处理对4种苔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地区4种苔草(矮苔草、披针苔草、青绿苔草和涝峪苔草)的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测定了层积不同时间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指标,对苔草种子休眠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层积处理能够增加苔草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使矮苔草和披针苔草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从34%和40%提高到84%和81%,青绿苔草和涝峪苔草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从7.88和2.86提高到18.15和5.20;内源ABA含量较高是导致苔草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发芽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麻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低温层积、GA3、CaCl2、KH2PO4处理人工老化处理的麻黄Ephedra sinica种子,研究不同处理对麻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种子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增加,种子活力和发芽率逐渐下降.在利用最佳处理组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已老化的麻黄种子,种子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则相反,4种最佳处理组合处理后种子的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2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CaCl2·2H2O和KH2PO4处理的2种酶活性均高于层积和GA3处理.  相似文献   

14.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为热带、亚热带优良禾草之一,但其种子的休眠程度高,发芽率低。以层积0d为对照,对1年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的种子进行0~120d的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层积30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75%,是对照的2.08倍(P<0.01),休眠已解除;GA_3、IAA、ZR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A的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回升又下降的趋势;GA_3/ABA的比例在层积0~15d快速升高,15~30d保持较高水平,30d后虽有起伏但有降低(P<0.05)。GA_3/ABA的比例0~15d快速升高,15d后逐渐下降。IAA/ABA、(GA_3+IAA)/ABA比例0~15d快速升高(P<0.05),15~60d下降,之后略有回升。ZR/ABA比例0~30d快速升高(P<0.05),30~60d下降,60d后又开始升高(P<0.05)。相对较高的GA_3/ABA、IAA/ABA、ZR/ABA、(GA_3+IAA)/ABA比例是种子休眠解除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1 实生苗的培育1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以实生苗定植 ,直接培养实生树的 ,种子必须采自优良母树上充分成熟的果实 ,多从经贮藏腐烂的优良果实中取种子。如作嫁接砧木用 ,可选果实充分成熟的砧木树种 ,采下橄榄后 ,先沤烂果肉 ,洗去果肉后晾干 ,然后用湿沙进行层积处理 ,经 6 0天沙藏层积后即可播种。一般用本砧作砧木 ,嫁接亲和性好 ,成活率高。1 2 苗地选择 应选交通方便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粘重、易积水的不宜作苗地。1 3 整地 最好在冬季进行 ,先将苗地深耕 ,播前精细整地 ,…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变温层积过程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为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1~90 d为20~25℃,91~150 d为4℃),观测不同层积温度下,种胚形态、胚率、营养物质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活性及内源激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积过程中,淫羊藿种子胚形态从球形胚逐渐发育为心形胚,最后为子叶胚,胚率显著升高,变温层积有利于胚形态发育。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为种子的形态生理后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淀粉是该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赤霉素(Gibberellin, G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变化趋势与种子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可能有效促进了种子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NaOH处理对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提高显著(P<0.05),4%NaOH浸泡3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6.7%;线叶嵩草经NaOH处理后,4%NaOH浸泡3h、5%NaOH浸泡3、4h后,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5%NaOH浸泡3h后发芽率最高,为18.0%。不同浓度赤霉素(GA)处理对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不显著(P>0.05)。低温(4℃)层积30d显著促进矮生嵩草种子萌发(P<0.05),低温层积60d、20℃温水浸泡(10,15和30h)、磨破种皮对2种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促进作用。4%和5%NaOH溶液处理3~5h、低温层积、磨破种皮均提高了矮生嵩草种子发芽指数;4%和5%NaOH溶液处理3~5h提高了线叶嵩草种子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18.
红松是东北地区珍贵的针叶树种之一.红松种子属于生理性深休眠的种子,在进行圃地育苗,必须对其进行人工干预处理,才能尽快萌芽.目前,对红松种子处理最主要的方法为层积催芽法(即把种子与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促进其达到发芽).  相似文献   

19.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Ephedra sinica种子成苗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处理15 d和1%CuSO4·5H2O溶液浸种1 h后播种,2个处理后的种子平均成苗率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盐碱度较低(pH值为8.0左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适宜草麻黄种子萌发成苗;土壤绝对含水量对种子成苗的影响较大,含水量低于24.34%时,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土壤绝对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适宜的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9%~24%;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呈现S型曲线,当温度为20~25℃时,成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