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过大兴安岭的人,无不为那绵延千里、波澜起伏的苍茫林海而深深震撼,然而,就是久居林区的人,也未必能真正体会大兴安岭的独特魅力,只有那些用生命与之交融的人才能真正感悟她的博大和宽厚、美丽与神奇。我们——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调尖兵们,就是能读懂大山心声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大自然的海洋里远征,只有那些既会抒发乘风破浪的豪迈气概,又能在风卷浪涌中承受煎熬磨难的水手们,才能到达最后的港湾。同样,在人类生活的大海中扬帆,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能够到达一个又一个目的地的,是那些破浪而行的不懈追求者。 满归林业局的邱传龙,林区人自己培养起来的汽车司机,就是一位在人生大海上不知疲倦的“水手”。 大兴安岭真正的节律,苍茫大山深厚的心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味,只有那些以生命来与大山交融的人,才能感受到。 1980年,刚满16岁的邱传龙走出校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去山…  相似文献   

3.
孙进华 《中国林业》2010,(10):43-43
<正>人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在人之中,这表明人与自然界在本质方面是一体的,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在城市的绿化、美化建设中,只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市民营造舒适和宜人的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创建和谐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回归自然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在自然中爬山、涉水,必然会提高自身的健康状况,也陶冶了性情,修炼了品德,促进了心理的健康,成为一个健康的自然人。归根到底,我们只有通过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与感受自然,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真正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宗旨。在风景园林本科的景观设计方法教学中,关注"天",带领学生走进场地、感受场地、了解自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关注"人",观察使用者的结构组成、行为习惯,调查其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蝴蝶泉森林公园的植物王国里,飞舞的蝴蝶忽上忽下.落到了游人的头上,肩上,手上。人们不但观赏到了数万只彩蝶飞舞时精美绝伦的奇观,更能感受到大自然中蝴蝶与人相戏的奇妙境界。深刻体会到只有聆听、只有感悟,只有凝视。人与自然才能达成一种默默的交流,柔情的倾诉和深深的依恋。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发出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千古奇问。  相似文献   

8.
热爱生命,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物质丰富和责任感增强中只有爱才是真谛。各种陈规陋习和惯例是压制和迫害人的自由的祸根,反对中产阶级价值观,摆脱现实社会现实文化对人的制约,喜欢简单和随意,过起了波西米亚的嬉皮生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只有人与自然和谐了,才能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巴日图人谱写的绿色诗篇多连荣许多人喜欢用诗的形式描写森林和树木,抒发他们热爱森林,向往大自然的激情。是的,森林本身就是绿色的长卷,树木就是绿色的诗行,森林的广雄浑和树木的仪态万千,也只有诗才能充分而尽情的表达,那浓浓的绿意,那深邃而丰厚的内涵,只有诗...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社会经济生产与周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作为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体的维护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只有真正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恢复往日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开阔自己视野,拓展我们的环境,永葆人类在地球村上繁衍生息。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整个大地形的影响,我国整个西北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多数人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知识贫困、环境意识淡薄,导致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  相似文献   

12.
森林,沙沙沙     
大山会噬人,乍听起来,这话有点吓人。大山又没长嘴巴,怎么会吃人呢?要不是一次在大山里的亲身经历,任凭我怎么想象,也难以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可是我至今记  相似文献   

13.
贵州的大山好似一道屏,山外面的人似乎要伸长了脖子才能看到贵州山里的神秘景致;而山里的人似乎也在踮着脚尖,翘足看着外面的喧嚣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常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园林设计只有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立法逐步完善的时代,也应该注意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连接点——依法执政。只有依法执政,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运行,环境保护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上层建筑才能与经济基础相辅相成。以青狮潭水库为例,通过分析青狮潭水库现在面临的问题、原因以及当地政府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处,阐述了如何完善环境保护中的综合执法,以实现对青狮潭水库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农村改革工作重点之一。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诸多步骤和环节中,勘界发证工作最为关键。勘界是明晰产权的基础,林权证是落实产权的法律文书。必须依法进行实地勘界、明确“四至”、准确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保登记的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做到同、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只有这样,集体林业产权才能真正落地到户,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     
<正>一、生态道德的内涵生态道德是指:人类的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协调人们对于代内和代际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在道德行为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体系。生态道德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爱的循环:由人间的亲情延伸向对大地的热爱,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定力又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反馈于人间。(程红)"践行生态道德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  相似文献   

18.
《安徽林业》1996,(2):15-15
青阳县林业局局长潘孝纯,自1959年黄山林校毕业后,一直战斗在林业第一线。他热爱大山,热爱林业,带头苦干,一心扑在事业上。1982年他挑起县林业局局长的重担,为全县林业建设禅精竭虑,为消灭荒山、绿化青阳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绿化委员会和池州地区授予。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省绿化奖章”获得者、“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9.
在湘西北绵亘起伏的武陵山脉腹地,有一个扑朔迷离、莽莽苍苍的乌龙山。大山中,溪流潺潺,树木葱郁,飞禽走兽与人朝夕相伴,犹如一幅人与自然无比和谐的风景图……就在这片生态资源保护较好的美丽风景中,不时可见一支精干的队伍在奔忙,他们穿林区,爬山头,涉溪沟,忠实地护卫着宝贵的森林。这就是被土家百姓誉为乌龙山中“森林卫士”的龙山县林业公安股全体民警。重拳出击不手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林业公安股接到群众举报,一批来源不明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被人从四川、湖北等地秘密运进龙山县城,准备销往广州等地。得知这一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林分平均高和优势平均高与平均胸径的测算方法,林分平均高同胸径之间的关系,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在森林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的测算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