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落叶松伊腾厚丝叶蜂在黑龙江省1年2~3代,利用20%敌虫菊脂、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进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我旗自1980年首次发现落叶松叶蜂为害以来,到1985年统计,发生面积达7677亩,占成林面积的100%.落叶松叶蜂为暴发性害虫,发生林地内有虫株率达到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可达139头/株.最高可达1000头/株,可将针叶全部食光.1年后即发生枯梢现象,连续严重被害3年的林分可成片枯死。该虫不但为害成林,也为害幼树。  相似文献   

3.
榆鎚角叶蜂为膜翅目Hymenontera,鎚角叶蜂科Cimbicibae,古鎚角叶蜂属Paleocimbex sp.危害榆树,分布浙江、江西等省。该虫国内未见报导,我区普遍发生,受害严重时整株树叶被食殆尽,仅留残叶,虫口密度每株达百头以上,严重影响树木生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是我区高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从1956年到目前为止,引进并人工造林10万余亩,绝大部份巳经成林。1983~1987年在现场调查,华山松活立木受松树皮象(Hylobius sp.)严重危害,20~27年生华山松林受害株率为85~95%,7~10年生幼林受害株率为78%,对华山松林已构成威胁。作者在芷江、新晃、靖县、淑浦等地调查,发现此虫为害华山松、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特别是西南华山松受害十  相似文献   

5.
正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 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10月,在本院苗圃内,为害月季苗木的玫瑰三节叶蜂(Arge papana Pang)幼虫群体受到Erynia radicans(=Entomophthorasphaerosperma)感染,引起大规模的虫霉流行病,该流行病也同时波及圃中为害苦栋的一种尺蠖幼虫。5天内,玫瑰三节叶蜂死亡率从25%剧增至90%以上,虫霉大大地抑制了害虫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是华山松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华山松主干及其枝稍,造成受害株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整株死亡。在受害区被害株率高达100%,一般都在30%以上,年死亡率达5%左右。该虫蔓延很快。如个旧市白云山林区,1964年发生面积仅六百余亩,到1979年蔓延到二万余亩。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松象(虫甲)(Pissodes sp.)是华山松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华山松主干及其枝梢。受害株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整株死亡。在受害区被害株率高达100%,一般都在30%以上,年死亡率达5%左右。该虫蔓延很快。如个旧市白云山林区,1964年发生面积仅六百余亩,到1979年蔓延到二万余亩。至今,国内未见文献报导。为了探索其  相似文献   

9.
锈色粒肩天牛A priona sminsoni (Hope)是一种钻蛀性害虫,破坏性极大,主要危害国槐Sophora japonica、柳树Salix matudana Koide等.该虫于1996年随城镇国槐绿化大苗的调运传入阳谷县,近年来危害普遍,特别是北环路及谷山路受害较重,齐南路至阿城段稍轻.根据2010年的调查,全县1.5%的树木受害死亡,县城内受害树木有虫株率达70%,单株虫口密度平均12头,重者达55头,其它路段虫株率也达到35%.根据调查的表现来看,单株虫株率达20头以上的树木,受害木林木质部严重受损,主干以上出现枯黄而死.通过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有效防治,该县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有虫株率下降到20%,单株虫株率下降到平均6头,并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油松扁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扁叶蜂 ( Acantholyda posticalisMatsumura)属膜翅目、叶蜂总科 ,是油松的重要叶部害虫 ,近两年在涉县个别油松林发生严重 ,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经过对该虫长时间的调查、观测及防治试验 ,现将其为害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为害习性油松扁叶蜂以幼虫咬啃油松针叶。幼虫孵化后即钻入新梢基部 ,将幼嫩松针从基部横切咬断 ,并在其中吐丝拉网。 3龄以后在两枝梢相接处做一虫囊 ,一头口大 ,一头口小 ,大头取食 ,小头排粪 ,粪便粘在为害新梢部位。秋季以后受害新梢变干枯 ,从远处看树冠呈红褐色。该虫具有突发性、暴食性…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翼丝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丝叶蜂亚科,是落叶松林木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落叶松翼丝叶蜂,主要以幼虫群集于1~2a生枝条,于针叶簇丛中取食为害,受害林木针叶稀少。被害严重时,针叶食光,呈黄褐色,远望如同火烧一样,严重地感威胁着落叶松的生长。据调查,落叶松林木受害率一般为30%~50%,个别受害严重林地,被害率达60%~100%,单株虫口密度达数百头至千头以上。 1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白头翁开花时,初  相似文献   

12.
梨卷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丽华  王树良  胡振生 《林业科技》2001,26(4):26-26,58
梨卷叶象甲 (Bycitsbetuloc linnaeus)属鳞翅目 ,卷叶象甲科。该虫在黑龙江省杨树人工林中发生较为普遍 ,以 3~ 7年生杨树受害最重 ,受害率达 90 %以上。由于该虫在杨树展叶后就开始产卵 ,致使杨树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就受到危害 ,所以危害性是极大的。1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6 mm左右 (头管除外 ) ,头向前延伸呈象鼻状 ,虫体色泽有青蓝色或豆绿色两种 ,具金属光泽。触角黑色 ,鞘翅长方形 ,侧缘肩的后方微凹入。整个鞘翅表面具不规则的深刻点列。雄虫头管较粗而弯 ,前胸背板宽大呈球状突起。卵 长约 1.1mm,乳白色。蛹 裸蛹 ,略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地区红松林连续遭受红松梢象鼻虫(Pissodes nitidus)危害,部分林场受害较重,受害率约达60—70%。一九七四年发生面积1050亩,现已蔓延7800亩。该虫分成、幼虫两阶段危害,受害林木轻者针叶脱落、主梢干枯,树梢成扫帚状,重者整株死亡。从现地调查8—30年生红松均有受害,天然散生红松也有发生,平均虫口密度8—10头/株,最高可达23头/株,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害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现将所得材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5.
叶蜂科(Tenthredinidae)两新种(膜翅目:广腰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危害林木的叶蜂(Tenthredinidae)两新种。一种为刺楸叶蜂(Conaspidiakalopanacis),隶属于叶蜂亚科(Tenthredininae),同盾叶蜂属(Conaspidia Konow),危害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树叶,据报道1975年江西省萍乡市刺楸受害有虫株率达90%。另一种为杨潜叶叶蜂)Messa taianensis),隶属于黑特叶蜂亚科(Heterathrinae),潜叶叶蜂属(Messa Leach),为害小叶杨、小青杨、欧美杨等,据报道1978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西平林场一片17年生小叶杨林,受害严重,虫口密度很大,平均每株树有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6.
愚肖齿舟蛾(Odontosino morosa(Kiria koff))属鳞翅目,是我国舟蛾科特有种之一。首见于云南丽江,省内除丽江外尚分布于曲靖、云龙和宜良三县。该虫曾于1979年9月在本场小白龙营林区华山松纯林内猖獗为害,发生面积2500余宙,其中1378亩严重受害,据标地调查,有虫株率平均95%,平均虫口数144头/株。爱害林木针叶全被吃光,状如火烧,严重影响树势生长。虫灾后,曾耗资万余元发动3500多人上山挖蛹,在严重受害的978亩林中共挖出虫蛹1287公斤,每平方米虫蛹数高达40余头。该虫如此暴发为害华山松,迄今尚属鲜见。为经济、有效地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我们从1980年起经两年连续饲养观察和林内调查研究,记载了该虫的生活史和部分生物学习性。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nichson(?) Hartif)属膜翅目,叶蜂科。该虫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高海拔(1800m以上)的落叶松林内。发生严重时,常将针叶吃光,成虫产卵时刺伤嫩梢皮层,致使枝梢弯曲枯萎,严重影响树木生长。该虫2000年侵入晋冀交界的河北省驼梁山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以来,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云南松林区新害虫祥云新松叶蜂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结合各种控灾防治措施,作出该害虫防治技术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10月初~11月初,在林分平均高4.0m以上,郁闭度0.6以上,林间风速1.5米/秒以下,采用“741”、“敌对”烟雾剂防治;在林分平均高6m以下,郁闭度0.3~0.5,风速1.5~2.0米/秒,采用“花虫敌”喷粉和5000ppm25%“1605”微胶囊水剂喷雾防治;在林分郁闭度低、小面积虫源地,个别高大植株、林缘地带采用5~25%甲安磷、5~50%杀虫双、5~25%增效氧化乐果打针注射防治;8月中旬~10下旬,在低矮林分人工剪除有卵(虫)校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祁连山东段林区苗圃地青海云杉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笔者调查了青海云杉苗木受害程度,观察了阿扁叶蜂生活史,并研究了不同化学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祁连山东段林区青海云杉苗圃地阿扁叶蜂每2年发生1代。化学防控后,均降低了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与对照(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防控方法应用后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CK蛹期土壤拌药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药幼虫为害期树冠喷药。其中幼虫为害期树冠喷使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后,防效最佳,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分别下降到0.52头/株、1.47%和0.12%。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ach)是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蔓延成灾。据受害严重的长子县调查:全县达椽材以上的杨树受害的约300万株,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由于该虫的为害,受害木树干内虫道交错,树干外千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