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80年代蜗牛在渝水区发生轻微.进入90年代中期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仅局限分布于仁和、鹄山等少数乡(镇)部分棉田与珠珊镇、城南办事处等少数蔬菜地.2007年蜗牛在本区突然大发生,发生范围之广、发生面积之大、螺口密度之高、为害之重,实属罕见.全区11个乡(镇)出现蜗牛严重为害,各类作物总发生面积1 066.7hm2.  相似文献   

2.
多种蔬菜都会发生枯萎病和青枯病.如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蚕豆、豇豆、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会发生枯萎病;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会发生枯萎病,也发生青枯病.这两种病害在蔬菜上很常见,而且,发生又严重,常给蔬菜造成3~5成的损失,甚至绝收.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3月9日~1日,湖北省植保总站组织相关专家和区域测报站测报工作负责人,对2017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与会人员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了2017年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2017年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病虫大发生.“两夏”作物方面:小麦条锈病鄂西北、江汉平原主产区大发生,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全省大部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秋粮方面:水稻螟虫、“两迁”害虫、纹枯病偏重发生;玉米螟主害代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偏重发生.经济作物方面:柑橘红黄蜘蛛、锈壁虱、大实蝇、茶小绿叶蝉、茶尺蠖偏重发生.蔬菜上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小菜蛾、豆野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发生,其它蔬菜病虫害偏重或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4.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作者对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花生疮痂病在辽宁发生轻重不一,阜新、锦州、葫芦岛地区发生严重,沈阳地区零星发生,铁岭地区尚未见发生.花生疮痂病已从次病害上升为辽宁省花生产区主要病害.作者结合花生疮痂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病害调查情况,分析了该病害严流行的原因并对防治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娟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2007,24(5):598-603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特征、灾害的等级序列和灾害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代渭河流域关中段洪涝灾害共发生130次,平均每2.06年发生1次.清代中后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渭河中下游的大荔、华县、华阴、渭南、潼关5县市.根据涝灾的等级序列可以得出,清代该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1级偏涝灾,3级大涝和4级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清代该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由气候波动和流域自身的地形、降水特征等因素决定的,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诱剂诱捕监测及田间调查,明确了山东地区确有三点棍腹实蝇的发生,且发生地区较多,包括菏泽、枣庄、临沂、淄博、潍坊、青岛等.但不同地区发生的种群数量不同.其中,菏泽、枣庄、临沂等地种群数量较大,其他地区种群数量较小.初步分析了其在山东境内的可能发生分布区域、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等,并明确了下一步研究方向重点.  相似文献   

7.
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计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东北大部、华南大部及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3 000万hm2次.其中,重发面积约406.7万hm2.2017年我国农区鼠害总体进入平稳发生期,部分地区将出现高密度种群集中危害的情况.农村地区鼠传疾病仍将较重发生,全国大部分农户因储粮导致住宅区鼠害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8.
余庆县2007年白背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贵州省余庆县水稻种植面积1.1万hm<'2>,全县白背飞虱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综合发生程度4.8级;其中,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第五代为中等发生.全县累计防治白背飞虱面积1.8万hm<'2>次,占发生面积的93.10%,累计挽回损失1 251万kg,仍损失323万kg.发生特点为:始见期比2006年晚、与历年接近,第二代、第三代迁入峰次多,第三代迁入主峰期田间成虫量大,第四代补充迁入大.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田问虫量三代重于四代,后期第五代发生程度中等,重于2006年和历年.6月5日田间成虫量是预报第三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6月下旬第三代白背飞虱残存虫量和第四代补充迁入虫量是预报第四代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7月下旬白背飞虱田间成虫量多少决定第五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柑橘溃疡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在我国柑橘产区都有发生,南方各省尤为严重.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等品种最为感病.据资料记载,黄岩于1955年发现柑橘溃疡病,当时属零星发生,发生面积很少.随着甜橙类、柚类、杂柑类等-些易感病品种的逐渐引进、推广,成年结果树的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总结分析了近30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1991年以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持续发生为害较重,赤霉病、叶锈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条锈病近年呈回升态势,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此外,在黏虫、黑穗病等...  相似文献   

11.
1998~1999 年度宜昌市油菜蚜虫超历史大发生,发生为害时间长、范围广、面积大、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同时严重诱发油菜病毒病发生.大发生主要原因是1998年秋冬长期干旱及冬暖,药剂防治效果差以及天敌控害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区各地冬后病虫源基数调查,结合长期天气预报、农作物品种布局、抗性、农事活动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1993年上半年水稻病虫发生总的趋势是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对早稻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预计稻飞螟,全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60%左右.梧州、玉林地(市),以及桂林地区大部、柳州地区东部为偏重发生区,特别是桂东南和桂东北局部可能达到大发生程度.南宁地区北部(大明山南侧)和河池地区中南部也为偏重发生区;稻纵卷叶螟,全区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60%左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麦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和程度为近年来少见,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笔者总结了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的特点,从菌源、气候条件及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南漳县发生早、发生面积大、流行时间长、为害重,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特点.全县发生面积2.72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3.2%,其中2%的田块因病损失严重,造成损失1 285.2t,是2002年大发生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我国草地螟发生范围小、发生程度轻、发生区域集中,继续维持2010年以来的轻发态势.总结了2013年我国草地螟各世代各虫态的时空分布特点: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西部早东部晚、灯下蛾峰时空集中、田间蛾峰持续短,虫量低;1代幼虫发生期偏晚、发生密度低、重发区域少;2代成虫蛾峰小、滞留少,2代幼虫零星发生.分析了2013年草地螟轻发生原因为国内虫源基数小、发蛾关键时期气象条件总体不利、天敌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杂草发生的高峰期,此时由于雨水多,气温高,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果园杂草主要种类有香附子、白茅、鸭跖草、莲子草、牛筋草等.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与防治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呈现出多种病害加重发生,主要害虫持续为害的新特点.结合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历史情况,分析了2015年小麦病虫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这些病虫害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栾川县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腥黑穗病在栾川县曾于20世纪60~70年代普遍发生.后经集中防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至90年代仅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自留种、串换种的地方有少量发生.然而,2008年小麦腥黑穗病却在栾川县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15.3hm2左右.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发生范围主要分布在栾川乡、庙子乡、潭头镇、秋扒乡、狮子庙乡、白土乡等地.其中以庙子乡新南村发生最为严重,病田率30%,一般地块病株率在20%-30%,严重地块病株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是湖北稻区中、晚稻常发病害.80年代平均年发生面积达180. 8khm2,平均年自然损失达19.05万t.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及鄂北稻区.其间发生规律表现为:初夏、盛夏大风、暴雨多的年份流行面广,为害重,淹过水的中稻和秧田淹过水的双季晚稻发生受害重.90年代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年平均发生面积104.2khm2,年平均自然损失万吨,为害较80年代明显减轻.作者收集了有关气象资料,并对稻白叶枯病的侵染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弄清了90年代白叶枯病发生水平降低的原因,为稻白叶枯病的风险预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