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可为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22-123,128
通过提取霜霉病和炭疽病危害后黄瓜叶片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建立了识别这2种病害的判别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病害的识别正确率均在95%以上,可用于诊断黄瓜霜霉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包括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方面内容,以为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信阳市黄瓜主要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为防治病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的方法,调查了信阳市黄瓜主要病害。结果发现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6种病害是当前信阳市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析了各种主要病害症状特征、流行因子和发生规律,以期为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的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总结了保护地黄瓜叶片上容易发生的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叶斑病和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规律,并介绍了相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棚黄瓜面积的逐年增大,病害成为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现将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白粉病的发病症状,总结了其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黄瓜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害黄瓜的真菌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菌核病等.其他主要病害还有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10.
黄瓜是蔬菜中重要的种类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黄瓜病害的种类也逐年增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主要病害有黄瓜霜霉病、疫病、炭疽病。为了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本文针对以上几种棚栽黄瓜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做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温室黄瓜病害鉴定及其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8年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福建超大黄山农场设施种植的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Oidiumsp.)、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incognita)、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citrulli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毒病(cucumber virus)、煤污病(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黄瓜疫病(Phytophthora melonisKatsura),前6种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且黄瓜蔓枯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黄瓜抗霜霉病基因,研究黄瓜抗霜霉病机制。【方法】利用拟南芥和甜瓜抗霜霉病蛋白质序列,搜索黄瓜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候选基因特征,以黄瓜抗霜霉病自交系M801-3-1为试材,分析候选基因在叶片组织中的表达状态。【结果】共获得187个黄瓜抗霜霉病候选基因;确定了候选基因染色体位置和排列特点、序列相似性特征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大部分黄瓜R基因在未接种霜霉病菌的抗病自交系和感病叶片组织中都有一定的表达量,在接种霜霉病菌后在抗病自交系M801-3-1中Csa001907和Csa002921表达量下调,感病自交系M302-3 中Csa001907和Csa002921变化不明显。【结论】在黄瓜基因组中存在185个与拟南芥抗霜霉病基因同源的R基因,2个与甜瓜的抗霜霉病基因At1和At2同源的eR基因,通过聚类分析这些基因可以分为6类,初步认定Csa001907和Csa002921为黄瓜抗霜霉病的R基因,这2个基因在叶片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量,其表达量减少可诱发抗病黄瓜品种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3.
于2009 ~ 2013年对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大棚黄瓜病害进行调查及鉴定,结果表明:大棚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靶斑病、霜霉病、疫病、角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病毒病与黑星病,其中靶斑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针对国内外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这一情况,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念。重点介绍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抗病性研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对霜霉病防治的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41和406 bp,rDNA-ITS1 GC含量为41.13%,rDNA-ITS2 GC含量为46.80%(闵行区株和金山区株)或46.55%(浦东新区株),rDNA-ITS序列在种内保守性很高,种间差异性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分子特征证实研究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拟霜霉菌;黄瓜白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36和89 bp,GC含量分别为59.56%和66.29%,rDNA-ITS序列在研究材料中保守,与瓜类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完全相同,但与形态鉴别的结果Sphaerotheca fuliginea差异高达4.5%,提示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需进一步澄清和确定。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智龙  周鸿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7-6838
[目的]为高抗霜霉病黄瓜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自交系S94和S06及其构建的224个F6重组群体为材料,研究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苗期出现病斑较多的家系,成株期感病情况更为严重。通过抗性鉴定,获得17份抗病家系和16份感病家系。春、秋季苗期人工接种的病情指数与成株期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可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的辅助手段对黄瓜群体进行快速鉴定,评价其霜霉病抗性,筛选出优良的抗性资源,从而缩短育种周期。[结论]适宜条件下,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可快速鉴定出黄瓜群体中抗霜霉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防治唐山秋瓜霜霉病的最佳药剂,以清水作对照,对6种供试药剂进行了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对唐山秋瓜生长安全,且均对唐山秋瓜霜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阿米西达(120 g/hm2)对唐山秋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始终在90%以上,防效最好,且药效持续时间最长;72%克露WP (540 g/hm2)和大生M-4580%WP (900 g/hm2)防效次之,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始终维持在80%以上。建议在生产上各供试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唐山秋瓜霜霉病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以“津优30”黄瓜为供试作物,主要通过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防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竹醋液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00倍竹醋液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霜霉病孢子的萌发,防治田间黄瓜霜霉病,其抑菌及防治效果与72%克露600倍相当。  相似文献   

19.
4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4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药效,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d,10%银法利600倍液、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6.05%和84.77%,69%安克锰锌1000倍液和72%杜邦克露6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7.94%和74.73%,对照药剂甲霜灵防效仅为64.73%。建议生产上防治黄瓜霜霉病时,可将银法利与安克锰锌、杜邦克露等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霜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生物农药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3.0、6.0、9.0g·hm-2剂量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71%~69.03%、81.79%~82.52%和89.18%~90.49%。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为6.0~9.0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