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种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作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纯种和杂交种、结合抽样推断理论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这种判别检验方法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蚕期或结茧期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的一致性,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判别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正> 蚕种杂交率是一代杂交种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省定质量标准要求杂交率不低于95%。据省蚕种管理总站96年调查,我省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问题,除了应继续抽检蚕种杂交率,并不断完善检验方法,将其作为一个常规检验项目,以保证蚕种质量外,蚕种场应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杂交率: 1.防止品种混杂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若不同品种相互混杂,就会影响杂交率的提高。容易发生品种混  相似文献   

3.
杂交率是衡量一代杂交蚕种优劣的重要质量指标。依据国家、重庆市蚕种质量标准 ,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低于 95%判定为不合格 ,不得销售或使用。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的测定 ,是由省级蚕种检验机构统一组织 ,采取抽样调查办法进行。我市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测定抽样数量约占生产蚕种量的 2 0 %左右 ,如果未被抽样蚕种杂交率不合格 ,既影响蚕茧生产者的利益 ,对蚕种生产者本身信誉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蚕种生产者不但要保证蚕种杂交率合格 ,还要尽量提高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以及其它蚕种质量指标 ,以此为基本条件参予市场竞争。下面本人就提高一代杂…  相似文献   

4.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蚕种杂交率检验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祥  李兵 《江苏蚕业》2000,22(1):14-17
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从1992年起,在原有的蚕种检验办法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四率”检验的办法,即引入微粒子病毒率、杂交率、孵化率和良卵率作为衡量蚕种质量的指标,制订了蚕种质量监管条例。这对确保蚕种质量,维护蚕农利益,发展蚕桑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室在多年的“杂交率检验”的试验和实践中,对影响杂交率的因素和提高杂交率的措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本文就此谈谈有关看法。1“杂交率”问题的由来和对策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17世纪时就已经知道杂交种体质强健,茧质优良;1924年开始正式生产…  相似文献   

6.
李政 《四川蚕业》2002,30(3):33-34
<正> 家蚕是一种杂交优势相当强的生物,杂交种在丝茧育中的应用,是蚕茧生产的重大进步。现所采用的蚕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种子工作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全国各省蚕区将“四率”即微粒子病毒率、杂交率、孵化率、良卵率,作为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制订了蚕种质量监督检验办法,对确保蚕种质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多年蚕种生产,现将有关蚕种质量问题分析如下,以便蚕农对蚕种质量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蚕种质量标准及检验农业部关于一代杂交蚕种质量出台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行业标准,标准规定:一代杂交蚕种毒率≤0·5%,良卵率≥97%,杂交率≥95%,孵化率(两日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192-94蚕种质量》和农业部部颁农业行业标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规定,普通蚕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指标合格判定标准为≥95%。四川省从1996年开始,由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对全省各蚕种生产单位生产的越年普通蚕种实施了杂交率的抽样检验,凡是杂交率低于95%的蚕种,  相似文献   

9.
<正> 家蚕普种杂交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黄先勤1995年春夏蚕(四川蚕业1996第3期)对同品种、不同制种场别、不同饲养户调查表明:凡杂交率不高的普种,其发育缓慢、健康性差、抗逆性弱、发病率高、结茧率与茧层率低。杂交率低的普种,蚕农饲养难度大、单产不高、收入减少,对此反映非常强烈。为了确保蚕种质量,根据四川省《蚕种质量》、《蚕种检验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规定,1996年省总站制定了《四川省家蚕普通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家蚕杂交率调查及其检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兵  陶鸣 《江苏蚕业》2000,22(3):28-29
我省从90年代起把毒率、杂交彻底率、孵化率、良卵率作为衡量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杂交彻底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蚕种的质量。受江苏省丝绸总公司的委托,从1992年起,苏州大学蚕桑学院和省蚕种公司开始进行一代杂交种杂交率调查及其检验方法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不断地改进方法,实现了由单一调查母系向同时调查母系和父系的转变,实现了杂交率调查的科学化、合理化。1传统的调查方法 我省的杂交率检测可分为三次,分别为春、一秋、二秋,由于春季检测工作要在春蚕发种之前做好,从1993年起,把春季的检测工作放在广东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明 《蚕桑通报》2006,37(3):12-16
随着家蚕生理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工饲料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发,人工饲料品种的筛选和培育,以及人工饲料育在丝茧育、种茧育、基因工程产业化、蚕种杂交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13.
新型细菌病防治剂FN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家蚕的龄期经过没有影响,对杂交种的茧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原种的茧质性状及卵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的饲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及6个下属蚕种场1993—2012年蚕种生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蚕种生产量与超毒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蚕种场较安全的蚕种生产规模临界值,避免因蚕种生产量过大导致微粒子病暴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家蚕春秋兼用限性品种“南·岳×星·辰”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经春、夏、秋不同环境下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分别育成了中系限性家蚕品种南(1505)、岳(1507)和日系限性家蚕品种星(1514)、辰(1518),并根据杂交强势的原理,组配成春秋兼用四元杂交种南.岳×星.辰。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新品种春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虫蛹率96.20%,解舒丝长1 177.8 m,洁净95.50分;秋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高6.8%,虫蛹率93.29%,解舒丝长879.7 m,洁净93.67分。新品种的幼虫均为皮斑限性,日系原蚕蛾具有米黄色花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强健性多丝量新蚕品种"野三元"原原种野A、野B、784、84Y2的试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各品系的特征、发育特性、制种特点,对于进一步搞好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繁育,为蚕种场、蚕农提供优质蚕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索延期冷藏两广二号桑蚕种的有效时间和最适贮藏方法,可以提高生产中大量延期冷藏种的利用率。对已经冷藏160d.320d两广二号蚕种进行延期冷藏调查研究,试验中对蚕种设计了单式冷藏浸酸、单式冷藏不浸酸、复式冷藏浸酸、复式冷藏不浸酸区等处理方式。主要调查了实用孵化率、绝食80h蚁蚕生命率。结果表明延期冷藏蚕种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浸酸区孵化率稍高于浸酸区,复式冷藏孵化率稍高于单式冷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