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富  黄金田  丁研  许峰  茅玲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8-12930
[目的]为大蒜渣的合理利用和异育银鲫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用大蒜渣粉含量分别为0%、0.5%、1.0%、2.0%、3.0%、4.0%和5.0%的浮性膨化颗粒饲料饲喂异育银鲫,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大蒜渣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蒜渣可显著促进异育银鲫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蛋白酶、淀粉酶、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饲料中大蒜渣的适宜添加量为0.5%~2.0%。  相似文献   

2.
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及其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鱼、鱼种和亲鱼3个主要生长阶段,细鳞鲑胃内蛋白酶活性最高,幼鱼期蛋白酶活性略低,鱼种和亲鱼期维持在同一水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幼鱼、鱼种期逐渐增大,亲鱼期达到最大值;脂肪酶活性在幼鱼和鱼种期最高,亲鱼期的脂肪酶活性较低。3种消化酶在细鳞鲑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为,蛋白酶活性在胃部最强,其分布趋势为食道<幽门盲囊<肠道<胃;淀粉酶在各个消化区段均有分布,在前肠部位淀粉酶活性最高,在幽门盲囊和后肠处活性最低;胃内脂肪酶活性最高,从胃向后的消化道各主要部位的脂肪酶活性变化呈递减趋势,胃内最高,幽门部次之,肠道最低。  相似文献   

3.
外源酶对异育银鲫内源酶活性和肠道食糜排空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均重(60.0±2.3)g的异育银鲫300尾为试材,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制剂250 mg/kg、500 mg/kg、750 mg/kg、1 000 mg/kg后,外源酶对异育银鲫内源酶活性、肠道食糜排空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外源酶后,异育银鲫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但中肠食糜和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食糜的排空速度也加快。  相似文献   

4.
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剂量绿原酸(0~0.04%)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分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10、20、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血液白细胞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1.894×107/m l,比对照组提高了43.70%(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10 d时最高,为5 734.4 U/m l、239.72 U/m l,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9.7%、109.9%(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以在饲料中添加25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9.14 U/100m l,比对照组高145.7%(P<0.05),但在高剂量(400mg/kg)长时间饲喂时,将会抑制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产生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进行两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平均体重为(240±20)g的异育银鲫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8周后,各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分别为1249%、1279%、1410%、1232%,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表明:添加01%、015%、02%杜仲叶提取物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lasc,SOD)、溶茵酶(lysozyme,LSZ)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KP),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在肌肉品质方面,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肌肉粗蛋白含量和肌肉耐折力(P<005),降低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失水率(P<005)试验二:在基础饲料(含05%Cr2O3)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平均体重为(553±35)g的异育银鲫,测定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粗蛋白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异育银鲫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地衣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消化机能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也显著提高了食糜淀粉酶和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对异育银鲫的最适添加量为200~300 mg.kg-1。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肠道菌群和消化机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酿酒酵母(0.04%、0.06%、0.08%)、嗜酸乳酸菌(0.01%、0.02%、0.03%)以及枯草芽孢杆菌(0.01%、0.03%、0.05%)3种益生菌制剂,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成9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对肠道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乳酸菌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益生菌对大肠杆菌和气单胞菌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3种试验益生菌对异育银鲫前、中、后肠段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酿酒酵母对肠道消化酶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对磷表观消化率影响的极显著(P<0.01),对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菌种适当搭配可改善异育银鲫肠道微生态环境,有益于消化酶的分泌和饲料养分的消化,较优的组合为酿酒酵母0.08%、嗜酸乳杆菌0.03%、枯草芽孢杆菌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蚯蚓对黄鳝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25%、50%、75%、100%鲜蚯蚓的饲料饲喂黄鳝61 d。结果表明:添加25%蚯蚓的饲料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添加50%蚯蚓组肥满度最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胃蛋白酶活性随蚯蚓添加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随蚯蚓添加有一直升高的趋势。胰脂肪酶呈现随蚯蚓添加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胃、肠中总体上均较低,且胃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淀粉酶活性,添加25%~50%蚯蚓能显著提高胃、肠中淀粉酶活力。结论:添加适量蚯蚓可促进黄鳝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提高黄鳝的生长性能,结合黄鳝生长性能回归分析结果和消化酶活性变化情况,黄鳝饲料中蚯蚓适宜添加量为35%~4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0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料镉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00、200、400 mg/kg,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镉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逐渐降低,200、400 mg/kg添加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之间摄食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镉添加水平组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即可显著降低(P<0.05);罗非鱼脂肪酶活性仅在饲料镉添加水平400 mg/kg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罗非鱼对饲料镉耐受程度较高,饲料中镉达到200 mg/kg时,才可显著影响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水平镉对罗非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即可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仅在400 mg/kg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183;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183;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183;kg-1地衣芽孢杆菌也显著提高了食糜淀粉酶和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对异育银鲫的最适添加量为200~300 mg&#183;kg-1.  相似文献   

11.
匙吻鲟的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匙吻鲟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该4种酶活性在试验期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在食道中活性最高,其次为肝脏、胃、幽门盲囊,肠道最低;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都表现为十二指肠高于肝脏、幽门盲囊,食道居中,胃最低,且在匙吻鲟胃中脂肪酶活性极低;淀粉酶活性也是在十二指肠中最高,其次为食道、胃和肝脏,幽门盲囊最低。在6-10月的试验期间,消化器官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过程,8月份最低;胰蛋白酶活性随试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9月份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成4组进行,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壳聚糖、0.50%壳聚糖和1.00%壳聚糖的试验饲料,自然水温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50尾/池[初始体质量为(78.31±2.15)g].64 d后,采用国标常规方法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国标间接法(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测定饲料能量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并计算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白肌RNA/DNA,旨在探讨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0%以上的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消化率(P<0.05)和白肌RNA/DNA(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P<0.05),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P<0.05).添加0.25%和0.50%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鱼体肌肉中的灰分含量(P<0.05).由此看来,在饲料中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重为(12.8±0.2)g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包被酸性植酸酶对建鲤生长性能、磷利用率、体组成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5组饲料,即磷酸二氢钙含量分别为2.5%、2.0%、1.6%的3组饲料,及在2.0%、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2 000U/kg植酸酶的两组饲料。90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2.5%磷酸二氢钙组具有最高鱼体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和最低全鱼脂肪含量;1.6%磷酸二氢钙组的生长性能最低,全鱼脂肪含量最高;在2.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磷储积率和全鱼组成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和肠脂肪酶活性;在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磷表观消化率、磷储积率和全鱼粗蛋白、灰分含量(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和全鱼粗脂肪含量(P0.05),但对肠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含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包被酸性植酸酶可促进建鲤生长,降低鱼体粗脂肪含量,提高磷表观消化率和磷储积率。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酶的活性直接影响有机物厌氧分解的效率,为了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原料,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添加量分别为发酵物总量的0、0.01%、0.02%、0.03%、0.04%、0.05%,35 ℃下发酵25 d,测定发酵过程中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添加量为0.01%~0.03%时,餐厨垃圾发酵累积产气量随添加量的增加有较大幅度提高,添加量超过0.03%后,产气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到40%以上,但增加幅度放缓甚至略有降低。鼠李糖脂添加量达到0.03%以上时,COD去除率接近70%,TS(总固体含量)降解率增加到30%以上,VS(挥发性固体含量)降解率增加到50%左右。鼠李糖脂添加量在0.01%~0.03%范围内时,四种水解酶的活性与添加量的增加成正比,添加量达到0.03%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60.23%、30.47%、38.51%和36.16%,此后酶活增幅不明显。综上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可以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水解酶活性,适宜的添加量应为0.03%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养殖环境下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摄食量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设置水体温度为5、10、15、20、25、30、35和40℃共八个实验组,观察叶尔羌高原鳅的摄食情况并计算其摄食量;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在20~35℃区间内摄食较多,其中摄食峰值出现在30℃;不同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胃及幽门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肝胰脏和肠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后肠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0℃,其余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幽门,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后肠幽门,脂肪酶活性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胃幽门。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消化蛋白的主要部位是前肠和中肠,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是前肠,消化脂肪的主要部位是中肠。在消化酶呈现出活性的温度范围内,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相似文献   

16.
用含不同剂量(0~400 mg/kg)氧化苦参碱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 d、5 d、10 d、15d、20 d、25 d、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100 mg/kg试验组的异育银鲫血液中白细胞水平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在第15 d和第10 d达到最高,为1 m l 2.59×106个和11 875.79 U/m l,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0.44%和443.81%(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0 mg/kg试验组中分别在第10 d、第5 d达到最高,为121.46 U/m l和11.94 U,分别比对照组高6.89%(P<0.05)和148.75%(P<0.01)。  相似文献   

17.
外源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外源消化酶、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分别添加15g·kg-1和30g·kg-1的消化酶制剂,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2.3%、17.7%、12.5%(P<0.05)和42.0%、25.2%、16.5%(P<0.01),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升高了62.4%、28.8%(P<0.05)和54.0%、27.4%(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3.2%(P<0.05)和43.6%(P<0.01);添加1g·kg-1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11.4%、49.5%(P<0.01)和14.0%、24.1%(P<0.05),对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10g·kg-1柠檬酸使胃蛋白酶活性提高29.6%(P<0.01),肠道蛋白酶活性下降35.1%(P<0.01),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分别上升30.7%和29.4%(P<0.01);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兴凯湖翘嘴鲌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测量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年龄(1龄、2龄、3龄及4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in Khanka Lake)消化道指数及各消化组织的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4个年龄组的脏体指数和肠体指数1龄鱼最低,2龄至4龄呈下降趋势,肝体指数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肠长指数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整体可见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大小相当,后肠次之,肝胰脏最小,各消化组织的蛋白酶活性2龄至4龄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兴凯湖翘嘴鲌肠道是淀粉酶生成的主要器官,整体而言,各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各年龄组的脂肪酶活性大小依次为中肠、后肠、前肠和肝胰脏,各消化组织的脂肪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灌喂方法研究牛磺酸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包括时间梯度试验和浓度梯度试验2部分.结果表明:(1)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灌喂后2 h达到峰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2 h和5h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时间延长一直升高;(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8,0.8和1.0 mg/mL时达到峰值,肝胰脏3种消化酶的活性则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2,0.6和0.8 mg/mL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