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20A/82—1(简称“威优821”)的恢复系,是湖南省安仁县农科所从1979年开始,用巾丰28/测64选育9代而成。1982年配组,表现优势明显。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早稻区域试验,8个点平均亩产484.15公斤。全生育期112—119天。单产略低于威优64,全生育期要短6—8天。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 6个点平均亩产465.55公斤,比对照湘矮早九号增产7.31%,达显著水平。单产在12个新组合中列第3名,日产4.035公斤。全生育期115.4天,比湘九早熟0.2天。198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18个点平均亩产471公斤。其中表现好的有零陵地区农科所和衡阳市…  相似文献   

2.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 8号与 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表现好的早熟组合之一。 “汕优125”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公斤,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公斤,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15公斤,日产量4.25公斤,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幅度为2.2—14.3%,1984年参加湖南省杂交…  相似文献   

3.
V20A/TO435     
TO435恢复系是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用TO494为母本,IR26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经测交选育而成。1产量表现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6个点平均亩产448.35kg,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96%,达极显著水平,日产4.015kg,全生育期平均111.7天,比广4迟熟1.1天。1986和1987年连续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18个点和16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98.5和442.4kg,比对照湘早籼1号分别增产1.28%和3.3%,日产为4.32和3.85kg,比对照高0.11和0.21…  相似文献   

4.
威优821     
V20A/82—1(简称“威优821”)的恢复系,是湖南省安仁县农科所从1979年开始,用巾丰28/测64选育9代而成。1产量表现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6个点平均亩产465.55kg,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7.31%。达显著水平。单产在12个新组合中列第3名,日产4.035kg。全生育期115.4天,比对照早熟0.2天。198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18个点平均亩产471kg。其中表现好的有零陵地区农科所和衡阳市农科所,平均亩产分别为555和475.83kg。威优821于…  相似文献   

5.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6.
威优测50     
威优测50(V20A×测50-1),1984年由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测 50-1-是从IR9224-117-2-8-3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籼稻迟熟类型,在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23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5-110天。   该组合1984年作早稻进入新组合预试,亩产470公斤,名列第一位。1985、1986两年参加江西省级杂交早稻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78.53公斤及480.13公斤,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3.65%、21.93%,均名列首位。198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早、中稻区试。早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485.2公斤,比统一一一对照威优35减产4.85…  相似文献   

7.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8.
品种简介     
湘早籼1号 (原名81—29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978年用“温选青”作母本,“湘矮早9号”作父本杂交,于1981年定型育成的迟熟早籼品种。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试验、试种及推广情况: 1984华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1010.7斤,此对照“广陆矮4号”增加8.6%,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6.4%,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继续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999.3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2%,此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4.6%,仍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淑浦县农科所单本示范繁殖12.2亩,平均亩产961.8斤,浏阳县试种325亩,平均亩产900多斤。该品种亩产9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斤。  相似文献   

9.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10.
“79—1163”是湖南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用“湘矮早九号”与“温选10号”杂交,经7代选育,于1979年育成的一个迟熟早籼品种。1980年至1982年参加湖南省一年预备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湘矮早九号”缩短1—3天,增产0.6—5.98%,居第一名。1983年至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广陆矮4号”长3—4天,平  相似文献   

11.
协优3550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协青早A与3550组配育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3550是从青四矮16与IR54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与江西矮败质源不育系协青早A组配定型后,“经过三个年次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受到普遍欢迎,1990年种植面积约12万亩。 一、产量表现: 1987年试种,亩产542.5公斤,比汕优30选增产27.65%。1988年参加水稻所杂交稻、常规稻混合比较试验,折亩产494.01公斤,比同熟期对照种钢白矮1增产20.69%,增产极显著,同季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8.5公斤,比汕优30选(ck1)增产11.75%,比汕优…  相似文献   

12.
V20A×密阳46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去年已有初报,现将湖南省试验情况综述如下:1986年湖南省18个区试点平均亩产516.23公斤,居5个多试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6.0%(达到极显著水平)。日产量4.24公斤,略低于对照。全生育期121.8天,比威优64长10.3天。1987年续试,全省17个试点平均亩产470.87公斤,居参试9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1威优64增产2.9%(不显著),增产幅度为1.4-20.6%。比对照2威优6号增产3.6%(不显著),增产幅度为1.0~30.1%,全生育期123.6天。比威优64长12.7天,与威优6号相近。 该组合繁茂性好,分荣力强,成穗率较高,茎秆较粗…  相似文献   

13.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干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我中心的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公斤,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公斤,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19%,居参试8个新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公斤,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公斤,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2 0.67%,增产极显著;湖北武昌试点亩产59o公斤,比对照增产13.7%,达显著水平。1987…  相似文献   

14.
汕优125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8号与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汕优125于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kg,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kg,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5kg,日产量4.25kg,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  相似文献   

15.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16.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交选育而成。19 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公斤,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 6号迟 3天,  相似文献   

17.
威优86049     
威优86049是安徽省青阳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早籼新组合。其父本86049系IR26通过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经多代测交选育而成。该组合1988年在青阳县初试鉴定,熟期早于广陆矮4号,平均亩产521.28公斤,比对照品种广四增产15%以上。1989年参加省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85.63公斤,居第二位。1990年参加省区试续试和沿江五省区试,在省区试续试中平均亩产482.47公斤,居第二位;在沿江五省区试中比对照威优48一2略有增产,熟期较早,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定为1991年沿江五省栽培试验统一组合。1990年在省内示范201亩,据对46.96亩连片示范实收统计,平均亩产51…  相似文献   

18.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9.
协优413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配组而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三年多点生产示范,表现增产幅度大,作单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583.65公斤,比汕优63增产13.97%;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1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该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叶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 一、历年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釉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1987—1989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融新组合区试,平均亩产511.87公斤,与汕优63相当。1987一198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