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杂交果重,实生种子百粒和实生种子发芽率,随着杂交果在植株上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加重和提高;实生种子粒数随着杂交果在植株上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减少;杂交果在植株上生长20d,单果实生种子发芽粒数最多,是摘果的最适时期最后杂交授粉日期可延长到当地初霜冻前20d。  相似文献   

2.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实生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不同组合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分别播在含有0,0.2% ,0.4%和0.6%NaCl处理的土壤和MS培养基中,以调查NaCl对实生种子发芽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实生种子生长受到抑制就越厉害,土壤中盐浓度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仅为14.3%-27.8%,达到0.6%时幼苗全部死亡;MS培养基中盐分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为40%-46.7%,应先从培养基中开始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自然老化种子与人工老化种子性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自然老化种子和具相应发芽能力的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种子的细胞膜系统受到的损害大于自然老化种子,耐藏性不如自然老化种子,但其发芽和生理生化特性及播于田间后的生长性能均好于自然老化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自然老化种子的植株变矮,生育期缩短,而人工老化种子的株高及生育期均无变化,显示二者老化机制有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国内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研究进展及利用状况:介绍了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的主要技术及研完和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大批量种子及时收获后的安全干燥技术,设计收获后种子烘干至6个不同的含水量,分别为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即D1~D6),研究不同含水量种子在连续7 d常温贮存过程中种子含水量、霉变率、发芽势、发芽率、活力及脯氨酸含量等方面的变化,以期探索不同含水量的杂交水稻种子短期安全贮存效果。结果表明,含水量≤17%的杂交种子,最高能够临时贮存7 d仍能保持正常的发芽势发芽率(即发芽能力正常),但种子活力在贮存到第3天后开始出现较为显著的降低的趋势;17%≤含水量≤19%的杂交种子,能够临时贮存5 d保持发芽率基本合格,但种子活力在贮存到第3天后显著降低;含水量19%以上的杂交种子,在进行临时贮存1 d后,发芽率均低于80%。各处理初始含水量越大,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其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均越低,而种子霉变率和脯氨酸含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以其天然的不带病毒(利用杂交的有性过程弃除了病毒)、用种量少(大田667m。用种量仅为5~8g或更少)、用种成本低(按每克种子6元计算,667m^2用种成本为30~48元)、体积小运输方便,以及产量高(因种子具有杂交优势,利用杂交实生种子作种,大田第一代实生薯667m^2产量1500kg左右,用第一代实生薯作种,667m^2产量可达2500kg左右),受到广大薯农及生产厂家的普遍欢迎,通过使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水稻自然经种子和具相应发芽能力的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种子的细腻膜系统受到的在于自然老化种子,耐藏性不如自然老化种子,但其发芽和生理生化特性及播于田间后的生长性能好于自然老化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自然老化种子的植株变矮,生育期缩短,而人工老化各株高及生育期均无变化,显示二者老化机制有异。  相似文献   

8.
将自1978年至1991年采收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分别用纸质种子袋包装于普通玻璃干燥器中存放于室温条件下,于2006年2月根据种子数量播种于育苗盘内进行发芽和出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条件下,马铃薯实生种子贮藏20年后出苗率仍达到50%以上;贮藏15年后出苗率仍有75%。试验结果还说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内其出苗率不同。采用同样的方法播种,当年采收的实生种子出苗率可达到85%~90%。可见贮藏15年后出苗率只下降10%左右,贮存15~20年出苗率刚迅速降低。20年后下降速度更快,平均出苗率只有1.5%~4.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马铃薯实生幼苗与西红柿、苋菜、黄花烟幼苗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相比较,得到如下结论:a.幼苗干物重、叶面积、茎粗等与种子贮藏物质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实生种子小是实生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之一。b.实生种子发芽温度以20℃左右为宜,超过25℃发芽将受到抑制。c.实生种子贮藏物质以脂肪为主,脂肪转化为结构物质缓慢,因此实生种子即使在最适发芽条件下也需5~6天才能发芽。d.实生幼苗光合产物在根、茎、叶中分配不合理,分配到茎中较多(高达40%),分配到叶片的比其它作物少,致使叶面积小,光合产物少,这是实生幼苗生长缓慢的又一原因。e.实生幼苗光合产物分配状况是其生理特性决定的,实生幼苗茎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低,表明茎的代谢旺盛,因而促进了茎的生长;而叶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低,吲哚乙酸酶活性高,表明叶片生理代谢弱,致使叶片生长缓慢。f.DTO—33不论是在根系生长、叶面积增长、干物质积累上,还是在匍匐茎产生、膨大方面都比克疫天然籽显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杂交水稻种子田间快速干燥技术,选用两种脱水剂(以A和B表示),分别以4个浓度在杂交水稻制种组合‘H638S×R534’种子腊熟期喷施,以不喷施为对照,测定杂交种子田间含水量、种子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活力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A、B两种脱水剂均能使杂交水稻种子田间含水量快速降低。在喷施后连续5 d晴天条件下,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大,种子含水量下降的幅度加大;同一浓度处理,随着喷施天数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日下降,并呈现出前3 d急速下降,后2 d缓慢下降的趋势;平均日脱水速率在1.5~1.7个百分点,田间种子含水量降低7.0~8.5个百分点。(2)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喷施脱水剂对适时收获的种子粒重无显著影响;随着药剂处理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药剂处理浓度条件下,随着喷药后天数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也呈现下降趋势。(3)在满足种子田间含水量降低至18%的条件下,根据脱水剂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两种脱水剂以750~1500 m L/hm2浓度处理,适宜在喷药后4~5 d收获。(4)在第6、7天遇连续下雨并延迟到第8、9天收获的情况下,各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均较喷施后的第5天有较大幅度降低,故应注意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香稻品种青香优19香为材料,设置超声波处理种子(UT,种子发芽前,放入隧道式超声波处理器,在室温下以50 kHz频率处理1.0 min)及非超声波处理种子(CK),用钵苗盘在低温人工气候箱(白天12 h 22℃,晚上12 h 12℃)、高温人工气候箱(白天12 h 35℃,晚上12 h 25℃)和室温网室(白天平均温度为25.3℃,夜间平均温度为16.6℃)培育秧苗,20 d后统一转移至网室盆中种植至成熟,测定苗期秧苗素质、抗逆性相关酶活性、产量和2-AP含量,以探明超声波处理种子对香稻秧苗素质、抗逆性、产量和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UT处理提高了水稻苗期植株的株高和茎基宽,显著提高了苗期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UT处理后青香优19香的POD、CAT活性和MDA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SOD活性、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从而显著提高产量;UT处理种子显著提高了青香优19香的2-AP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实生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不同组合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分别播在含有0(CK),0.2%,0.4%和0.6%NaCl处理的土壤和MS培养基中,以调查NaCl对实生种子发芽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实生种子生长受到抑制就越厉害,土壤中盐浓度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仅为14.3%~27.8%,达到0.6%时幼苗全部死亡;MS培养基中盐分达致电0.4%时,幼苗的存活率为40%~46.7%,达到0.6%时为10%~23.3%。笔者认为从实生种子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应先从培养基中开始,做初步淘汰工作,为最终的田间筛选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PP333)对大豆增产作用和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荆,经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盛花期喷施,可以使植株高度显著降低,喷施后8d可降低16~20cm,成熟期可降低40—41cm,同时也可使结荚高度降低12~13cm,而且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但对植株主茎节数没有明显影响。喷施多效唑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17%-18%,光合效率增加29%左右。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使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光合效率提高,可增加单株粒数和荚数,粒重提高,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Ti质粒介导的B、t、k-δ内毒素蛋白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以Ti质粒为介导,将pKT54B7C5质粒上的B、t、k-δ内毒素蛋白基因导入东北大豆“黑农37”、“黑农39”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从胚轴和子叶节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卡那霉素筛选和冠瘿碱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共获得81株再生植株,其中成活30株,仅3株结7个荚,得到7粒种子。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鉴定这7株再生植株呈阳性反应,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7粒种子均已萌发,植株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大豆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初步看出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根量和根瘤,提早成熟3d,大豆种子应用等离子体处理后,提高产量17.8%。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种间嫁接生产应用可行性,以解决连作咖啡园再植植株长势弱、死亡率高的问题,布置了以未嫁接的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对照,查理种16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大田试验。经过5 a的田间性状观测,结果表明:1年生种间嫁接植株株高、茎粗、冠幅、最长一级分枝长度大于未嫁接植株,但差异未达显著,种间嫁接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节数显著大于未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未嫁接植株显著高于嫁接植株,其余年份(2014年、2016年)差异不显著;干鲜比、百粒重、单株鲜果产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虽然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显著低于未嫁接植株,但种间嫁接促进了中粒种咖啡的生长,增加了单株结果节数,因而嫁接植株单株鲜果产量未显著减少。综上,嫁接不影响中粒种单株鲜果产量和果实的品质性状,该组合的种间嫁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红麻不同熟型品种的生长发育与纤维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红麻67份不同熟型品种,结果表明:晚熟型品种植株生长速度比早、中熟快,且快速生长的持续时间长。干物质累积进程以晚熟型品种较快,不同器官占全株干物质重量的比率,随生育时期而变化。叶片所占总干物质的比值,随生育天数增加而下降,以苗期最高;麻骨所占的比值则随生育天数增加而提高;麻皮的最高值出现在旺盛生长高峰期。单株叶面积在苗期以全叶型品种较大,旺盛生长后期以裂叶型品种较多。净光合生产率以旺盛生长初期最高。经济产量系数在旺盛生长后期最大。本文还详细论述了品种的纤维发育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鉴别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并提出对品种利用意见等。  相似文献   

18.
以新台糖ROC22号为试材,对甘蔗全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随着植株的生长,其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其中以茎的积累最快。整个植株的氮素积累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上升,在生长稳定期达到顶峰后下降;茎中氮素的积累从拔节开始不断上升,但叶片中氮素的积累表现出先升后降。氮素在叶片的分配比例是随着植株生长而下降,而茎则相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素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茎和根的浓度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贮藏不同年限的马铃薯实生种子为材料,对其活力和反映活力状况的若干生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从种子活力的角度测定了种子的实用价值。主要结果是:马铃薯实生种子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渐趋降低,幼苗生长速度减慢;砂培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比普通发芽试验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更能确切地反映种子的活力;随着种子活力的下降,其内部的脂肪酸价升高,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活力高的实生种子,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较活力低的实生种子数量多,颜色深,酯酶同工酶亦有相似的结果;同薯8号和克疫两品种的实生种子活力下降的速度不同,前者慢、后者快;马铃薯实生种子在一般室内温湿度贮藏条件下,经8年或更长时间贮藏后,仍具有种用价值,可作播种材料;马铃薯实生种子活力的测定,采用活力指数或发芽指数较其它生态指标更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脂肪酸价和相对电导率作为活力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劣变速度快的实生种子是灵敏而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红毛丹种子的贮运、播种时间等提供参考,并为提高红毛丹杂交育种的种子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毛丹为材料,通过不同储藏方式对红毛丹种子进行储藏,以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对红毛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常温贮藏和低温(4℃)贮藏下种子发芽率整体趋势随着贮藏天数增加逐渐降低;低温贮藏的种子发芽势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常温下贮藏8 d的种子发芽势最大,为32.5%,常温下贮藏4 d的种子发芽势最低,为10.0%。[结论]常温贮藏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整体趋势均高于低温贮藏下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