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国内出版的盆景专著,专门撰写树石盆景创作的并不很多,除香港《伍宜孙盆景集》将树石盆景纳入"附石盆栽"一章论述较详细之外,内地第一位提出"论树石盆景"者恐怕是武汉的贺淦荪教授了。而今天我又欣喜地看到林鸿鑫先生寄来的《树石盆景的创作与欣赏》书稿真是喜出望外。应该说,关于以树石盆景创作为中心内容的专著也许这是国内第一本。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林先生与我有多次交往。最初,只知他为人诚恳,教学有方,曾先后担任国内多所大、中院校兼职教授,并受聘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兼职教授。再后来,又知道他不仅精于盆景艺术,还擅于设计施工各种园林景观,在香港花展期间,经他设计施工的展区由于风格独特,受到各国宾客的好评,被授予"特别贡献奖"。林先生的才艺不仅在浙江红欣园林艺术公司经营、投资苗木基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中获得了"精品示范园"和"绿色传播者"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盆景界尤其是盆景经营者中,嗜大之风甚炽。日前笔者走访了一位盆景收藏族的朋友,见满园所贮的尽是庞然大物,便建议多收藏一些精美的中小型盆景。他嗤之以鼻曰:"小型盆景再美,也值不了几个钱。"这种见解,很能反映盆景界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在当今的商品社会中,艺术品市场化已成为  相似文献   

3.
金秋的一个下午,我造访了盆景老友周木采先生。此时他正在屋顶上给他的"宝贝"浇水。老周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举目四望,一盆盆生气勃勃、造型各异的盆景映入我的跟帘,和我两年前见过的形态大不相同。我忙问:"投资不少吧,又进了许多新货?"他摇摇头说:"现在市面上较好的树桩一株都要以万元计数,咱又不是大款,哪能有多少资本投入,大多数还是老货色,只不过是旧貌换新颜而已。"  相似文献   

4.
广东容桂盆景协会会长朱本南是一位低调、谦逊、勤勉并卓有建树的盆景艺术家,在他的任内,容桂盆景协会欣欣向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就为使广大盆友对朱会长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特推出此访谈。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2014,(6):59-59
这个时尚的80后来自山东寿光。音乐是他的灵魂,盆景是他的思想。很早他就喜欢音乐,玩着摇滚,有一天痴迷上了盆景,从此他由一个歌者变成了一个思想者,他的音乐有了伙伴。一静一动,  相似文献   

6.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7.
于德炽先生是通州市骑岸中学退休教师。40年前他就迷上了花卉、盆景。在由业余走向专业这一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他始终把理论研究和技艺探索作为唯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9.
盆景与书法     
将书法艺术原理溶入盆景艺术领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潘氏有意将书法艺术原理引入盆景造型。他作的圆柏盆景《垂云》、黑松盆景《草书》,正是用行草的意趣营造了盆景艺象。那毫无拘谨、活泼而洒脱、富有情感的动态造型带着浓浓的东方情调,让人咀嚼回味。这不仅佐证了书法艺术亦对盆景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表露了潘氏从盆景角度对书法艺术的见解。他曾给友人回信写道:“以木为笔盆为砚,任尔挥洒咫尺天。”那是主张用书画的意趣强化盆景创作。他在总结松柏类盆景造型时说:“它的变化法则乃是层出不穷,‘反反得正’,就像游鱼调头、蝙蝠在飞翔中倏忽转向,它的意趣与行  相似文献   

10.
张华江先生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盆景艺术协会会长。他陶醉于盆景的改造与创作,不断实践,使其收藏渐入佳境。他的"虫二居"盆景艺术园,园内古树婆娑,锦鲤畅跃,环境幽雅,既是培养盆  相似文献   

11.
<正>苏健辉是一位高级园艺师,生于漳州。今年40多岁的他,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已有20余载。20多年间,他精心钻研岭南盆景各种树种的自然生长习性,以蓄枝截干的手法,创作出数十盆"根露、身明、枝清、叶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其作品以顺其自然、舒展大  相似文献   

12.
多次接触竹乡崇义县田发建先生创作的竹桩盆景,好几次想找个角度来谈谈他的竹桩盆景特点,可都是想了大半天而又无从下笔。也许,就盆景艺术的自身结构问题来理解和探寻他对清刚、耿直、贞心之竹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是"以形媚道"的归趣。也正因此,他采用"提根栽培法"来造竹,将近二十年的苦苦追寻,方成盆盎一片景,呈现给你我眼前的视觉震撼又岂止是一个"翕辟成变"的情感轨迹?竹桩的盘根错节、穿插曲绕,构架成一种瘦、皱、漏、透的竹根特色。盆景?根艺?其实我们关注的并非是一种可否作为盆景空间的单纯样态、一种存在于图样式的局限所表现出的作者语言,而应多探究他或是我们体悟盆景之道的理性和"神超形越"、"穷神  相似文献   

13.
桩头想象     
能成就一盆上档次的盆景,离不开一个奇特的桩头。但有特色的桩头,未必就能成就一盆好盆景。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盆展大奖的得主,不少是很有艺术造诣的人。对于有个性的桩头,盆景爱好者总是爱不择手,未来的树相也同时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眼前。请观赏曾耀民的紫薇桩头和奚志敏的榆树桩头。它们除了些许嫩芽,就是原原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15.
南通盆景,源远流长,与苏州盆景、扬州盆景鼎足于大江南北,素有"通派盆景"之雅称。在南通,能被世人以其名字冠名盆景的惟有一人,这就是97岁高龄驾鹤仙去的中国山水画大师尤无曲先生。那是在1992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徐晓白教授慕名亲赴尤无曲家中观赏盆景,迅即被尤氏盆景那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意境所激动,连称这是生长在南通盆景之乡的一支奇葩,特地给尤氏盆景题名为"南通曲园盆景"。时年,尤无曲85岁,徐晓白长其2岁。尤老先生一生无他好,惟绘画、盆景而已。其绘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声名鹊起。国画大师齐白石评价尤无曲"工画山水,下笔苍劲,有明人风。又擅金石,取汉印为归依"。而尤氏盆景,却如深闺少女,少为世人所识。直至老先生2000年举办国画盆景艺  相似文献   

16.
盆景题名有很多讲究和方法。景名的表情达意是很重要的一点。自古有诗言志,景抒情之说。景是客观的,特定的。情是主观的,人所特有的,具有社会性和个性,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性。一盆好的盆景作品,客观地展示了特定的自然景观,外在画面肯定是美的。而内含的意境则要靠人去领悟拓展。所以,盆景题名要以人为切入点,注入人文因素,增加情感含量,达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山石盆景《古道畅想》(见彩页),表现的是沙漠景观,很容易使人想起丝绸古道,大漠驼铃,风起沙滚之风韵,故题名为《古道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盆景》接连两期(7、8月刊)刊登了卵石制作的山水盆景图片和文章,欣赏之余,心里象有块卵石压着很不舒服。作者还特意加了"制作要求"的标题,令人不解。一、中国山水盆景源远流长,内函精深。卵石山水盆景,历史短暂,是近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04,(8):50-50
不久前,"中国商标服务网"网站上公布了广东省潮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陈歆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为他的盆景向工商部门注册上了名为《石敢当》的商标(见附图)。这在盆景界里可是件新鲜事。在当今繁华的市场上,在千姿百态的商品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商标,唯独没有看到出售的盆景上标示注册商标。陈歆田的行为,可说是盆景商品化以来,为使盆景生产进一步纳入经济轨道,更好地开拓销售市场而采取的一项开创性举措。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为盆景注册商标,是促进盆景流通、发展盆景事业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是世界盆景艺术的始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艺术积淀深厚,流派纷呈,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大型盆景虽然壮观美丽,但普通百姓只能"望景兴叹"。只有盆景专业户或有较大庭院的人家及宾馆、酒店等才能安放。大型盆景这种"大"的局限,使得住在上海的大多数普通人家,更喜欢小型及微型盆景。因为,微小型盆景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莳养方便。尤其是经过自己动  相似文献   

20.
在2007辽宁盆景艺术研讨会上,盆友林川带来一件用当地产石材创作的山水盆景,还有一些作品照图。赏阅之余,倍感林川多年的心血和历炼、作品终有成就。在制作中,对当地产石材的运用和掌握表现比较充分。交谈中,了解到他的创作心路和从艺历程及他的文化涵养。诸多爱好,在盆景艺术创作中使他受益。他的作品突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