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多肉植物在上海越冬比较难,我特意建了小保温棚。由于注重细节,处置得当,难事变得不再难了。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生存与温度密切相关,适温约为16~32℃。当温度超过它们能耐受的极限时就会死亡,所以它们的越冬(当然也包括越夏)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在青岛信号山旁的总督府,德国的建筑师早在100年前就在房子的底楼造了一个很大的花房,并安装了水汀加温设施。我在钦佩之间于朝南方向拍下了实景(图1),深受启发。说起来,北方冬天虽然冷,但有暖气,闽粤地区冬季本来就不太冷,所以在这两大区域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越冬是比较容易的,惟有江浙沪地区越  相似文献   

2.
仙人掌类给人的印象是怕严寒,难越冬,实际上仙人掌类植物是较抗寒的。但重要的一点是仙人掌类植物只有在干燥的时候才不怕冷。水分多了,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就会稀,抗寒性就降低了。一般生长期的植物是不抗寒的,如果有休眠期,次年植物会开  相似文献   

3.
多肉植物目前很受广大群众欢迎,就是称不上是爱好者的人也喜欢买几个红球、黄球在家里摆一摆。但不断有人抱怨:这个东西好看是好看,就是难过冬,特别是在长江流域一带,让人太扫兴了。这是因为红球、黄球下面的砧木大多是量天尺,而量天尺属于一种原产热带森林的附生类型仙人掌类植物,习性比较特殊:既比其他大多数仙人掌不耐寒,又比大多数仙人掌类以外的多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这就令人左右为难:放室外温度太低,放室内光照不够。再加上缺乏管理经验,失败就在所难免了。那么普通家庭究  相似文献   

4.
问:仙人掌类和多肉花卉对越冬温度有什么要求? 答:各种类对越冬温度要求不同,一些耐寒的种类,在盆土干燥的情况下能耐0℃甚至更低的温度。大多数陆生类型的仙人掌类,应最低维持2℃以上,并保持盆土干燥。大戟科和萝藦科的大多数种类,应维持5℃以上,而一些半埋入土中的茎干状多肉植物,所需的越冬温度更高一些。附生类型的仙人掌类,冬季是不休眠的,最好维持较高温度,一些冬季开花的种类,如仙人指、蟹爪等更不能受  相似文献   

5.
大戟科大戟属多肉植物品种十分丰富,但外形酷似球形仙人掌的品种并不多,所以这些球形品种被视为珍贵种,而它们又出现的缀化变异,自然更加珍贵。这些缀化变异种大都出自国内规模化种植的场圃。从鉴赏的角度看,它们比球形种更珍奇。一是缀化变异种变异的机率非常低,有时要几十万株甚至几百万株才可能产生一株(这里指的是播种,如果嫁接,变异的机率就比较多)。二是缀化种比原种株体更大(成型株),有的甚至长大十多倍,所以显得比原种更加壮观珍奇。三是缀化种体形多变,有时会令人难以分辨,吸引爱好者猎奇。总之,物以稀为贵,物以异为奇。这里我介绍几种大戟科大戟属球形品种及其缀化品种,供大家欣赏。也许有朋友要问,这些球形种及缀化品种好栽培吗?应该说栽培一般大戟科植物并不难,只要注意越冬防冻就可以,但球形种特别是缀化种的栽培就不一样了。如果用*  相似文献   

6.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中有一些种类是非常不耐寒的。如仙人掌科的尤伯球属(Uebelmannia)、花座球属(Melococttts),夹竹桃科的棒棰树属(Pachypodium0,大戟科的大戟属(Euphorbia)等等,都是有名的不耐寒的多肉植物。因此,冬季为这些不耐寒的多肉植物保温,就成为养护中特别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5年3月认识了这些多彩、奇特的植物,在养护过程中获得了很大乐趣。因受居住条件的限制,我将它们放在西阳台上,下午4~5点钟时,西的光线照过来,犹如温房一般,从书上了解到多肉植物并不像仙人掌类植物那样喜欢强烈光线,它们都喜欢放散光,因此这地方倒也适合,植物多了摆放成了问题,偶然在超市看到这种塑料三层搁架,感到非常适合做花架,易于管理(上图)。笔者所在地为南北交界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冬夏两季难于管理,所以水分的掌握非常重要。阴雨  相似文献   

8.
仙人球一类多肉植物说好养也好养,但在家里想养好却不那么容易。仙人掌类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且色泽清新。我有一株绯牡丹,从3月上盆直到5月都罩在透明塑料袋里。夏天快到了,我怕温度太高对生长不利,就取了罩子,不想没几天就皱皮了,黯然失色,而且再也没有复原。我赶紧查资料,才知道  相似文献   

9.
1998年初夏,我随团去美国考察多肉植物。早就听说美国不但是园艺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仙人掌类植物的主要原产地之一。作为一个和仙人掌类多肉植物打了30多年交道的人,对这次机会自然十分珍惜。虽然没能到原产地去走一走,但也参观了很多著名  相似文献   

10.
多肉植物王国中国苦芭苔科多肉观赏植物/邢全等〔1,2)多肉植物土壤配制全攻略/赵章(1.5)星球属有性繁殖杂谈(上】/王颖翔(1.6)星球属有性繁殖杂谈(中)/王颖翔〔3.10)星球属有性繁殖杂谈(下)/上颖翔(418)逆思出佳作—火祭盆栽培育记/顾长龄(!,8)金边虎皮兰管理点滴/陈涛(1.9)昙花冬季养护技巧/贾守运(1.8)冬季,太阳晒壮仙人指/司戍盯(J .9)千燥.仙人掌科植物越冬的法宝/耿蕾(1.25)大刺仙人掌快速繁殖法/焉卜景余(2.33)我的蟹爪兰嫁接法/刘网光(2,33)由科尔编号再谈生石花分类/谢维荪(4.16)劝君种株米邦塔/方志勇(4.16)令箭荷花如何栽培多开…  相似文献   

11.
每年5月5日前后就到立夏时节,但5~6月上中旬北方还不是那么热,昼夜温差也较大,对多肉植物的生长比较有利。而6月下旬入伏后,温度高,昼夜温差小,且闷热、潮湿,这样的环境对多肉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对"冬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此外,夏季冰雹、大风以及因暴雨、连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也会对多肉植物造成较大的伤害。在夏季,仙人掌科的金琥、姬牡丹、绯花玉、金星,龙舌兰科的之雪、王  相似文献   

12.
在江淮地区,家养花卉的越冬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茶花杜鹃还好办放入室内,保持0℃以上,一般都能应付;米兰苿莉加个塑料外套,改善管理,也能平安无事;最怕的是那些小型洋兰仙人掌科花座球属植物以及来自热带的观叶植物,它们没有10~15℃以上的温度根本难以越冬。温度问题在有供暖的北方好解决,在温暖的华南地区更不成问题尴尬的只有我们这个不南不北的江淮地区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暖气(即使有空调,也只有夏季使用冬季甚少打开),但却曾有过-18℃的短时低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1万多种,常见的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萝科和菊科。由于多肉植物品种大多来自国外,在国内的名称不统一,因此多肉品种的命名很混乱。本刊挑选了10多个常见品种,简单介绍其生长习性,方便大家普及入门。  相似文献   

14.
如今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的收集者是越来越专业了。我有几个朋友已专业到只收集生石花和十二卷属的种类,还有些朋友为方便种植,只收集裸萼球属的品种。我的院子原来还大,不管什么品种都通通搜罗来。如今搬上楼房,还养了不少兰花和碗莲,阳台上能给多肉植物留下的宝地就十分有限了,不得不精而简之。  相似文献   

15.
多肉植物如仙人球、仙人掌等嫁接一般均采用平接、劈接法,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于伤口面积较大,常常留下较大的伤痕,降低了观赏价值。为此,我们试创了引孔嵌合嫁接法。具体做法是:1.用刀片或小刀将接穗下端两侧面各削出一个斜平面(适于蟹爪兰之类扁平的多肉植物),或在接穗下面斜削数刀,削成楔形(适于宝石莲等比较粗圆的多肉植物)。2.用竹木或铁钉磨削成与  相似文献   

16.
在多肉植物王国中,缀化、石化和斑锦变异品种总是格外吸引人。本文将介绍的是2005年国际(厦门)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展览会部分获奖展品及近期新引进的一些精美种类。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上海仙人掌多肉植物专业委员会在浦东新区召开种植企业(户)和相关行业联谊座谈会,上海市花卉协会、上海鲜花港、上海市花卉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及20多位来自种植企业的种植者参加了会议。"多肉植物热销、行业冷静应对"是座谈会的主题,大家针对这一主题,对当前多肉植物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认为,目前多肉植物市场  相似文献   

18.
灿烂金秋,辛亥百年,值此举国纪念之际,由武汉市政府主办,武汉市绿委办、武汉市园林局和武汉晚报联合承办的第七届武汉花卉展隆重举行。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仙人掌与多肉植物专业委员会也参加了此次展示活动。这次展出的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有100余属的种、变种、栽培品种,共计800盆(株)。展览分成仙人掌科、景天科、龙舌兰科、番杏  相似文献   

19.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是一类特殊的观赏植物。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奇特。其花、棱、刺、毛等器官或附器都极富观赏性,可用于不同环境的布置和美化。同时,大多数掌类和多肉植物易于繁殖,管理粗放,耐旱性强,十分适合干旱的城市环境,倍受工作繁忙的城市人喜爱。更为特别的是,掌类和多肉植物多有以景天酸代谢(CAM)途径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性,对于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有  相似文献   

20.
徐民生领衔编著的《仙人掌类及多肉植物》一书出版后,我多次买不到,说明十分畅销。后来偶然从出版社弄到一本,读完之后,确实觉得多年来对仙人掌类植物在分类方面的困惑得到了缓解。因为仙人掌科(Cactaceae)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科,近200年来,许多植物分类学家对于这一科的内容有很多争议,主张分为亚科、族、亚族及属的形态依据很不一致,因此所包括的种也多少不一。从1753年林奈最早所提的22种,到1977年巴克伯(C.Backberg)的专著中提出的236属3800种,已变化很多,直到1980年以后仍不断出现新的论著,众说纷纭。因此情况很复杂,莫衷一是。而在读者中引起的困惑就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