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雨花石中的珠玉石以小胜大,以彩悦人,以圆润透而夺冠。一盘上乘的珠玉满盘雨花石,会给人欢乐祥和、圆润的美感。"珠玉"石是初玩雨花石者的"入门"石,也是广大雨花石爱好者走向收藏之路的"垫脚"石。但要配上一盘高档的"珠玉满盘"雨花石实乃不易,圈内人士有句俗话:"一盘珠玉三座山。"故此,上好的"珠玉"石也颇受藏石界的关注。"珠玉"石,又叫点睛石,配一盘彩石一定要有点睛石,不然不活。点睛石越圆越美、越透越秀、越润越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种类的观赏石,并都各自以其独特的风姿博得人们的赏识;但都不及雨花石那样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纹理奇巧,形象生动。尤其是雨花石品种中的花卉雅石更是难以寻觅。我40余年的藏石史中,集花卉雨花石只不过十来枚,故倍加珍惜。雨花石产于南京及周边六合、仪征县一带的砾石层,  相似文献   

3.
11月2日下午,来自江苏沭阳县的张金国,正用车驮着花卉从南京夫子庙花卉市场出发卖花。每天早上和傍晚,在南京的菜市场、居民小区,有一批用自行车或电动车驮着各种应时鲜花销售的流动小花商,  相似文献   

4.
鹤仙洞     
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系的大连山附近山坡上新发现一种石头,它不仅具有千奇百怪的形状:或险峰、或缓岭、或象形、或奇巧,还具有丰富的纹理和各种奇洞怪穴,几乎不需要任何加工即可成为优美的山水盆景或人见人爱的赏玩奇石,尤为可贵的是这种石头从里到外都呈现出橙黄色,也有的橙黄上夹杂着铁红。以下是笔者收藏的几块石头供大家鉴赏。出产该石头的山坡高不及百米,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该石头就只在山坡的东南山脚处,散落的面积也就一两百平米。顺山坡往上就又是该地区最常见的石灰石,在山丘的北面的山脚是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火山熔岩。笔者收集该石头后,查阅有关资料和在南京的几大花卉奇石市场均未有记载和发现。南京地区出产雨花石、栖霞石。但不知道该石头属于哪种石头。因此本人借附近水库之名将该石头起名为一黄龙石。不知有无读者了解此石头或知当地早有出产,欢迎告知释疑。  相似文献   

5.
雨花石盆景     
雨花石是大自然的造化,它的主要特色是自然美。聚天地之灵气,化日月之光华,孕万物之丰采,成石中之神品。自然界中有许多观赏石,各以其独特的风姿,博得人们的赏识,但都不及南京雨花石那样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纹理奇巧,形象生动,因而自古以来倍受人们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种小石头,能让人想入非非、让人心醉、让人着迷、让人爱不释手,它就是雨花石。因为在小小的雨花石中能经常发现精彩的画面,有小中见大的美妙效果。请看周友良先生收藏的这枚《苏堤春晓》。石长4.2厘米,宽2厘米,就是这小小的画面中呈现出一幅醉人的景色。石中油黄、嫩绿、玉白、淡棕四色搭配,石下部的嫩绿非常养眼诱人,仿佛西湖的春水,中间一道玉白色的横线似湖光,上部的淡棕、油黄色形成一道苏堤,石上部左边恍惚杨柳依依。妙的是石上部中间显露一轮明月,明月的上下还有道道白云,不乏景深感。堤上新柳如烟,湖波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最早出现的茶馆是在明代。周晖《二续金陵琐事》上卷载:万历四十一年,新都人开茶坊于钞库街。万历四十六年又有一僧人开茶社于栅口,曰五柳居。以后茶楼、茶坊逐渐增多。清代,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已成为繁华一景。南京历史上最盛时有茶馆近千余处。民国时期,仅秦淮河两岸夫子庙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就有茶馆二三十家之多,据零星片断的记载,整个秦淮河畔约有300多家茶馆。所以,民国时期称"秦淮茶馆甲江南",亦不虚妄。  相似文献   

8.
<正>水的灵动,山的厚重,构成了画家笔下一幅幅气势恢弘的山水画卷。殊不知,小小的雨花石上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石上记载了阴阳、晴雨、寒暑、朝昏等自然景观,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最近南京著名藏石家戴康乐先生就展示了一枚得意藏石《黄果树瀑布》。此石具备了山水画的沉稳与灵动特性。长5.5厘米,宽4厘米,石中白色、黄色与绿色三  相似文献   

9.
2000年岁末,我在南京夫子庙花卉市场,从一位来自四川都江堰的兰贩处,买了一丛3株老中青三代带花的朱砂蝉兰。爱不释手,照料得很精心,其长势也不错,假鳞茎个个都有鸡蛋大小,上一年长成的假鳞茎每年都能发两个新芽。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夫子庙花卉市场生意兴隆,丈余宽的小巷摆满了色彩各异的花卉,赏花、卖花、买花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两个东北花商摊前,招来众多君子兰爱好者。一个工人模样的中年人相中了一株“短叶和尚”,7—9个叶片,以一张“大团结”成交。这里脱手最快的是棕竹、苏铁、茉莉、山茶。南通的雀舌松刚刚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碧螺春还得从面前的这只显得有点陈旧的茶叶听说起。1982年10月5日,我和新婚夫人南英在南京捡了雨花石后来到了苏州。那时候时兴旅行结婚,我俩国庆节后第二天就乘列车到了南京,苏州是这次旅行的第二站。著名园林拙政园、虎丘几个景点已没有什么印象,洞庭湖商场化九角钱购买的这只扁平碧螺春茶叶听却一直珍藏着。茶叶听开始几年装得是烘青毛茶,接着几年装得是金华龙井,到了1995年3月金华县农业实验场引进碧螺春茶  相似文献   

12.
牛岁迎春     
子年鼠来辉煌业,丑岁牛奔旖旎春,2009年元月18日,在牛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在雨花台的雨花石市场有幸觅到一枚《母牛》雨花石。  相似文献   

13.
<正>在雨花石中,有的是以质取胜,有的是以色取胜,有的是以象形意蕴取胜。象形意蕴是赏玩雨花石的最高审美层次,它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还具有常读常新、百看不厌的效果。这里介绍一枚以象形意蕴取胜的雨花石《松鼠对语》。它是藏石家许辉先生的得意藏石。石长5.5厘米,宽4厘米,虽然仅仅黑白两色,却搭配巧妙,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画面。石中黑色部分一左一右呈现出两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乍  相似文献   

14.
奇石的收藏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质地坚硬,万古不朽,是石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涉及地矿、园林、盆景、文学、美学、哲学、工艺诸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奇石由于品种的多样化,就各有侧重某方面的功能。例如各类造型石(包括形象、意象、抽象石)、图纹石、彩石、音响石等,不但形、质、色、纹、声奇特,而且内蕴无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价值,有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完善人格的功能。又如陨石是研究天体的材料,化石是考古的标本,雨花石是馈赠友人的佳品,太湖石峰是园林的点缀,大理石是建筑中的美饰,宝石类是尖端科技中的骄子、豪华名贵的首饰。奇石收藏价值还在于:收藏必先收集采集,这就意味着化埋没以见天日,变平凡为神奇,串零散于系列。奇石不去发掘采收,它总是“石沉大海”而无任  相似文献   

15.
水的灵动,山的厚重,山水相连,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强调山与水的交融,那一座座敦厚的大山,山崖间一道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下流淌着的正是那灵动的清泉。如果一幅山水画,没有水的灵动,大山会显得呆板;如果缺少山的沉稳,流水也会变得单调;只有山水融合,方显和谐之美。山水画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料,到了唐代已完全成熟。然而在小小的雨花石中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记载下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等自然景观。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胧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下面介绍几枚山水画面的雨花石。  相似文献   

16.
世上的人,大多有自已的“嗜好”。有人钟情于琴棋书面,有人热衷于花鸟虫鱼,真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痴”。随着收藏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雨花石的身价也水涨船高。酷爱玩石的我,不得不收敛了许多。1997年7月,经收藏家协会推荐,江苏电视台专题跟踪采访我,把我的“瘾”又吊了起来。碰巧做了一个星期的技术咨询,捞了一些“外快”,口袋里有了几个钱,觅石的“烧”又“发”了起来。腰藏几万分下青山,挨家逐户地寻访觅宝。中途遇到一位小姑娘,熟悉地和我打招呼说:“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到你这个老石痴,今天又来找‘活石’(玛瑙石)了。”并主动地带我去找寻近期每家抄到的好“活石”。翻山越岭好几家都无收  相似文献   

17.
一切艺术品,都要有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才能引导读者或观众深入其境,领略无限风光。作为天然艺术品,雨花石也一样不可无名。好的命名,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价值,雨花石界对其取名素有讲究,一般为观石、拟题、选题、定名。通常来讲,雨花石取名不能像青菜、萝卜一样太平、太淡,要讲点方法。本人总结出6种方法,供石友们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匡正。  相似文献   

18.
一、看桩景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这是艺术品收藏的基本要求。如果是普通桩景,市场上,别人家到处可以买到或见到,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消费者就不会认可,也就不能体现其附加值,那就不值得收藏。二、看桩景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低,尽管收藏桩景件数多,但是由于占地大,养护费时费事,回报率  相似文献   

19.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而雨花石上的三个和尚妙趣横生、表情各异的神情,又使人重温起这则寓言。静观雨花石上的三个和尚(见图),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大大的眼睛,惟妙惟肖。那老和尚瞪着双眼,好象在训斥两个和尚:"你们怎么还不去抬水,难道还要我去吗?"那大和尚爱理不理地歪着头像在说:"水应该是小和尚去挑,他的‘学徒’期还未满呢。"小和尚两只眼睛咕碌碌地转,灵机一动跑到老和尚身边争辩说:"我还小呢,您不是常说大的要照顾小的吗?水应该他去挑。"老和尚气得满脸铁青,大和尚急得脸色通红,小和尚争得脸色发白,但却还在相互争执、相互推诿,水始终未担来。三组雨花石的质、色、形、纹、象形、意蕴都巧妙地融合、搭配,给人在欢愉中以启发,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20.
赏石长廊     
《中国花卉盆景》2003,(4):50-51
宝岛:石中间的纯白底色,清晰勾画出十分酷似宝岛台湾版图全貌的雨花石,天然逼真。它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