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菲律宾是由七千多个岛屿组成的千岛国家,国土面积大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万人。耕地约90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8公顷(合2.7亩),80%左右的人口从事农业或兼业。粮食以大米为主,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50%。1978年以前,菲律宾需从外国进口大米,  相似文献   

2.
<正> 养猪业的发展对粮食的依赖性很大。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一般只有360kg左右,今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继续减少,粮食紧张程度将长期存在。因而饲料短缺也将长期存在。开发和利用非粮饲料,这是减少饲料粮消耗的一项有效途径。为此,笔  相似文献   

3.
正粮食问题不是简单的供求问题。要不要生产那么多粮食?要不要收储那么多的粮食?要不要利用国际市场?农产品之间的市场替代如何应对?不同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如何培育?随着粮食问题的显化,这类讨论会不断升温。粮食问题的基本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资源禀赋。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仅1.4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耕地质量不高的人口大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粮食价格和供求都纳入了国际的范畴,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我国一定比  相似文献   

4.
秉恒 《中国农资》2008,(9):40-41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一旦短缺,所有人都会陷入恐慌之中,因为这是关系每个人生死的问题。国际市场直线升高的粮食价格,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社会动荡。粮食自给能力弱的国家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而打响"粮食战争",其激烈程度无疑将会超过正在上演的"石油战争"。我国有13亿人口,必须打赢"粮食战争"。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只有坚持化肥自给,粮食生产才能不受制于人,粮食安全才能获得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
泰国不仅是东南亚大米出口最多的国家,也居世界大米出口之冠,首都曼谷是当前国际大米交易中心。 稻谷生产在泰国农业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种植面积为耕地的90%左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稻谷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目前仅仅127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仅是747平方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2867平方米水平。同时每年净增人口600万~800万,耕地是常量,人口是变量,人口增加,食物需求旺盛。要想农产品价格稳定,必须先保证粮食生产丰收和产量稳定。国家对农业扶持的补贴和保护耕地存量以及淡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粮价暴涨,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每斤超过了6元,而目前国内市场的米价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在巨大的差价诱惑下,粮食走私出境案件时有发生,就连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泰国,也成了中国粮食走私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解放初期,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35866万亩,人口为5416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4.35亩之多。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耕地已减少到了190000万亩左右,但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却已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不足1.4亩,再加上粗放型经营的西北地区至少有40000万亩没有种植粮食,而是种植了经济作物,因此全国粮食生产土地不足150000万亩,与1957年相比,净减50450万亩。  相似文献   

9.
李盼 《农村科技》2010,(10):66-66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2033年达到15亿左右。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濒临18亿亩警戒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公布的《2010年到2019年粮食展望》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粮食产量目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耕地的不断减少将会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0.
刘静  成屹 《农业展望》2007,3(1):29-31
稻米是中日韩和东盟国家(以下简称10+3)地区居民日常消费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和供需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的食物安全问题。除新加坡、文莱外,其他国家都将发展稻米生产、提高稻米供给作为国内粮食主要政策目标,而且该区域稻米生产和贸易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际大米市场影响巨大。同世界水稻总产量相比,日本、韩国的水稻总产量很少,仅占世界总产量的4%左右,但是日、韩非常重视国内稻米生产,都大力推行稻米国内自给政策,如日本,按照WTO的要求,要开放一定的大米市场,但它不想让进口大米冲击国内市场,将WTO承诺购进的大米转捐东盟。这种做法值得中国加以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自远古以来,我国一直以粮食为基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对我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优越的地形和长时间的霜冻,东北水稻质量方面仍然处于国家的前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人口的生活水平,对优质大米的需求增加。在出口方面,出口大米的数量逐年增加。水稻对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要。对于国家来说,水稻是关系到民生生活,对人民来说,大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虽然我们的人口超过13亿,但粮食生产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耕地、粮食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耕地资源少,人口多,形势更为严峻。江苏省1986年人口为6270万,耕地6869.72万亩,粮食总产333.96亿公斤;人均占有耕地1.10亩,粮食553公斤。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与耕地不可避免的减少,人均所占耕地和粮食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对我省十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作认真回顾,从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对未来十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米是我国人口消费的主要粮食产品,其生产与贸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从我国大米进出口种类、贸易量、贸易额以及进出口市场的现状出发,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这2项指标分析比较了亚洲4个大米贸易大国(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米外贸竞争力。结果表明,同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相比,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较弱。同时,从政府政策、出口价格、质量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大米外贸竞争力的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国连续6年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国际规定的400公斤安全线。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国不仅要在粮食增产上"下功夫",也要在粮食收储运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62-264
我国人口密集粮食主产区提供了较大比例的粮食数量,其城镇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现象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出现。大量劳动力外流、耕地资源流失、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未实现人的真正城镇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证粮食的优质高效生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产业与人口合理集聚、推进粮食清洁生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通过多种渠道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这一矛盾还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曲靖市地处滇东北乌蒙山区,辖7县1市1区,耕地面积28.67万hm2,总人口632.27万人(农业人口占84.93%),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2,8(2):46-50
中国粮食贸易特点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出口占比已降至很低水平。中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粮价的联动性增强。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进口空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大米消费大国,也是大米生产大国,若算上不断增产的玉米、小麦等,中国粮食自给根本不成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大米库存量达到9 370万t,创历史最高纪录.显然,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际上每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热点新闻,有些是突发事件,也有不少纯属炒作.近日,少数西方媒体因为中国公布了2012年增加大米进口的数据,就开始炒作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大米净进口国",并断言由此将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同时推高小麦和玉米等其他粮食价格,进而引发国际粮食市场的恐慌.这些媒体如此轻易下结论,既片面又武断,由此"臆造"出来的所谓热点是不会有市场的.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耕地资源承载力及粮食用地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人口、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对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为550 kg/人条件下的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估算2017—2025年的粮食和粮食用地需求量。运用机制法对湖北省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进行评价,以湖北省1990—2016年的户籍总人口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和灰色GM(1,1)模型对湖北省人口发展趋势和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生产潜力为18 397.73 kg/hm~2,与实际生产力差距较大,属于高生产潜力区;(2)1990—2016年的人均粮食生产量平均约为407.31 kg/人,以温饱型消费水平为主,富裕型水平下的超载人口越来越多;(3)2025年湖北省人口将达到6 555.56万人,在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下,耕地资源将面临约有1 959.42万人的人口压力,粮食需求量在3 514.67万~3 605.55万t之间,湖北省需有567.334万hm~2的粮食种植面积才能满足粮食需求。虽然湖北省粮食产量潜力较大,但在富裕型社会标准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已超载,粮食问题将更严重,粮食需求量和耕地需求量将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