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 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可分辨出20条谱带,较为清晰的谱带有16条.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处理之间的病菌菌丝可溶蛋白谱带数目和迁移率均相同,但谱带颜色的深浅和谱带的粗细有差异,表明蛋白种类一致,只是含量不同.在蛋白分子质量为90 u 处,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增强;在分子质量为16~35 u之间有6条谱带,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减弱.这说明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茶皂素对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茶皂素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小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黄瓜炭疽病菌Glomerella lagenaria、西瓜枯萎病菌Fusa rium oxysporum、芒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ugulat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黄瓜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 ythora litchi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茶皂素质量浓度1 000 μg/mL处理后,对稻瘟病菌和柑橘青霉病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对黄瓜炭疽病菌、番茄小核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9.12%、87.27%和83.13%;茶皂素质量浓度降至100 μg/mL处理后,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仍为100.00%,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茶皂素对稻瘟病菌和柑橘青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20.15 μg/mL和11.39 μg/mL,对香蕉枯萎病菌的EC50超过2 000 μg/mL;茶皂素对稻瘟病菌的活性明显优于硫·三环唑,对番茄小核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速克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的抗药性,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县分离的9株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对甲霜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EC50值平均为0.7 158μg/mL,其中,CGch-2的耐药性最强,EC50值为1.225 3 μg/mL.毕节地区的烟草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生产上合理使用戊唑醇防治病害提供参考,以苹果青霉菌、番茄绵腐病菌和辣椒菌核病菌为试验对象,戊唑醇使用浓度设0 (空白对照)、0.01、0.1、1、5、10和100μg/mL计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戊唑醇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浓度对抑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抑菌率基本随药剂使用浓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其中,戊唑醇10与100μg/mL浓度处理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指标值均显著其他浓度处理;戊唑醇对番茄绵腐病菌、苹果青霉菌和辣椒菌核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均敏感菌株的EC_(50)(0.455μg/mL),指标值顺序为苹果青霉菌(0.030 0μg/mL)番茄绵腐病菌(0.229 5μg/mL)辣椒菌核病菌(0.230 0μg/mL)。番茄绵腐病菌、苹果青霉菌和辣椒菌核病菌均对戊唑醇敏感,其中,苹果青霉病菌对戊唑醇更加敏感,番茄绵腐病菌和辣椒菌核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且差异不显著。生产中建议选用戊唑醇进行苹果青霉菌的防治,使用浓度10μg/mL即可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杉叶甲醇提取物的农用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杉叶片甲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等12种病原菌进行离体抑菌生物活性测定。在提取物浓度为2mg/mL下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的抑制率超过50%。对苹果腐烂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瓜果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1.33mg/mL、4.809mg/mL、2.198mg/mL、1.765mg/mL、2.483mg/mL、5.456mg/mL。  相似文献   

6.
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水稻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对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50~4 000 μg/mL质量浓度内,总生物碱对水稻和鳢肠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烟草幼苗的苗高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只有在最高质量浓度达到4 000 tw/mL时,总生物碱对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以及鳢肠幼苗的苗高才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在相对较低浓度下,总生物碱即对烟草、车前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苗高以及鳢肠幼苗的鲜重和根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5~400 μg/mL,质量浓度内,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00~400 μg 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茵核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00~400 μg/mL质量浓度内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和苹果轮纹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菌落的生长只有在400μg/mL的最高质量浓度下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400 μg/mL质量浓度时,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上述后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0.10%、20.54%、30.63%、34.82%和12.08%.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开发为水稻田用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冬青卫矛内生真菌2QR1菌株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39.1,146.6和180.1μg/mL;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6 mm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0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1.9%和81.6%。选用硅胶柱层析,以杀菌活性追踪为指导,对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得到化合物B9。化合物B9对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8,1.4,3.3和5.0μg/mL。  相似文献   

8.
10种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海明 《农学学报》2015,5(4):36-39
为了筛选得到对瓜叶菊菌核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瓜叶菊菌核病菌对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敏感性较高,其中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值为0.8742 μg/mL,EC90为19.4750 μg/mL,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低于福美双。对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菌核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依次下降,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0418 μg/mL,EC90为0.3138 μg/mL,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抑菌活性以腐霉利最高,EC50达0.2113 μg/mL,EC90为0.5889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低,其中EC50为7.6224 μg/mL,EC90为59.5022 μg/mL。因此,咪鲜胺和腐霉利为瓜叶菊菌核病室内生物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可以推荐供生产上使用,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选择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提高病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木霉和杀菌剂联合作用对绿巨人褐腐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木霉菌株及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菌效果为50.92%;杀菌剂爱苗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木霉T(5)菌株与多菌灵联用的抑菌效果好,抑制率随着多菌灵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多菌灵浓度为75 μg/mL时,抑制率仅为41.71%,而当多菌灵浓度增大至300 μg/mL时,抑制率即增大至82.86%.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95%醇提物对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鄂西北山区的鱼腥草(Houttuyniae cordata)95%乙醇浸提液为供试药液,测定了其对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豌豆根腐病菌(Pythium ultimum)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ber)5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①在抑制的时间动态方面,不同浓度的鱼腥草95%醇提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抑制效率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②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豌豆根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和大白菜灰霉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60.32%、58.50%、55.89%和55.17%;对辣椒白绢病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仅为17.19%;③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大白菜灰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豌豆根腐病菌抑制效果明显,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5.24%、90.48%、89.47%和85.71%,且在处理浓度不低于0.000 5 g/mL时对以上4种真菌孢子的抑制率超过40%;对辣椒白绢病菌抑制作用较弱,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仅为43.48%。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油菜与小白菜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4个白菜型油菜品系和 4个小白菜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白菜型油菜Vc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小白菜 ;可溶性糖含量与小白菜相当 ;有机酸含量略高于小白菜  相似文献   

12.
对柑桔溃疡病病菌的分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新叶新病斑上更容易分离到柑桔溃疡病病原物,只要用70%酒精消毒7~10 s后就可以培养皿分离,得到柑桔溃疡病病菌.  相似文献   

13.
微型结球白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4个直筒形和11个圆柱形微型结球白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丰产性、经济效益方面综合比较,结合抗病性考查结果,初步筛选出2个适合在温州市早春推广栽培的品种。绿箭为直筒形微型结球白菜,市场上称嫩芽菜;春月黄为圆柱形微型结球白菜,市场上称娃娃菜。  相似文献   

14.
乌菜组织培养及耐热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静娴  聂凡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01-202,205
以安徽地方品种“合肥黄心乌”的下胚轴、子叶、茎尖组织为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培养条件下,获得大量的下胚轴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其出愈率为75.5%,愈伤组织转入MS+8mg/L6BA的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但分化率很低,仅为0.5%。茎尖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直接产生芽簇。这些不定芽和芽簇经切割继代培养,形成正常植株。在乌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基础上,进行耐热诱导和定向筛选。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处理,有10.6%的小苗再生植株,这些植株移入大田后,在延后栽培的高温下能正常生长,但影响结实率,仅有30%左右的植株正常结实。再生植株后代的耐热稳定性及品质在进一步试验之中。  相似文献   

15.
淮南黄心乌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单株自交、分离、筛选和系统选育,培育出了淮南黄心乌1号、黄心乌3号和黄心乌6号系列品种,单株重量0.43~0.46kg,产量45~52.5t/hm2.已推广到湖北、江苏、山东、河南、浙江、重庆、贵州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5万hm2.  相似文献   

16.
 从1983~1990年,用云南主要的4个菌系群菌株,测定了28个单位的940份地方水稻品种抗性,结果表明抗1群菌的材料占30.0%,抗Ⅱ群菌占29.3%,抗Ⅲ群菌占30.3%,抗Ⅳ群菌占28.2%。通过比较分析,筛选了部分品种供生产和推广使用,研究证明菌系与品种有特异性交又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中PCR克隆得到删除信号肽的纤维素酶基因engXCAΔSP,并成功使用CPEC(circular polymerase extension cloning)方法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ngXCAΔSP;将该载体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用IPTG诱导蛋白质的表达;通过Ni-NTA树脂非变性亲和纯化到了较纯的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engXCAΔSP基因编码出约50 kD的蛋白质ENGXCAΔSP。然后对该酶成功进行了固定化。该酶比活为60 U.mg-1,固定前后最适温度为53℃与62℃,最适pH为5.4与5.8,动力学常数分别为Vmax:411μmol.mL-1.h-1与383μmol.mL-1.h-1,Km:0.2500%与0.3125%。  相似文献   

18.
春油菜新品种甘南 4号是甘南州农科所以“82 C- 1”作母本 ,“新城黑菜籽”作父本杂交 ,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白菜型 ,具有含油率高、芥酸含量低、稳产、适应性强、抗寒、抗病等优良特性。在 1997- 1998年的甘南州油菜联合区域试验中 ,折合平均产量 1792 .2 kg/ hm2 ,比对照品种清油 14增产 19.4 %。该品种生育期 10 5 d左右 ,属中早熟品种 ,适宜在甘南州海拔 2 6 0 0~ 32 0 0 m的高寒阴湿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简称Xcc)hrpW基因的功能及Xcc的致病机理,实验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以5~6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带柄子叶再生体系,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rpW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经PCR检测法分析,证明hrpW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hrpW基因编码HarpinXcc(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Harpin蛋白),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也为选育高效抗病油菜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种白杂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出的白菜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白杂 1号具有抗寒、耐旱、抗倒伏的优良特性 ,在 1997- 2 0 0 0年度的陕西省渭北旱塬油菜区试中 ,折合平均产量 180 2 .7kg/ hm2 ,比对照品种秦油 4号增产17.37%。适宜在陕西省延安市以南、关中北部的渭北塬区、海拔 10 0 0~ 130 0 m的地区以及同类生态区种植。作者在介绍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 ,从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 ;及时间、定苗 ;追施暖苗肥 ,培土冬苫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