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微孔淀粉的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栉孔扇贝两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与75℃之间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5℃与60℃之间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25℃,蛋白酶的最适pH值有两个,分别是2.61和7.77,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栉孔扇贝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的性质及栉孔扇贝的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宁紫1号甘薯中提取和纯化β-淀粉酶,并对该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分级和Sephadex G-75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酶的比活力从287 U/mg提高到2 054 U/mg.酶经纯化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为60 ℃,最适pH为6.0,在pH 4.0~8.0内有较好的pH稳定性.采用海藻酸盐包埋法制备β-淀粉酶制剂,包埋率达94%,1 g酶制剂的酶活力达68 000 U,1 kg鲜甘薯可生产178 g β-淀粉酶制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交联明胶柱层析方法分离葛根淀粉,得到级份A和级份B两组分。高碘酸氧化、蓝值及β-淀粉酶水解证明级份A为支链淀粉,级份B为直链淀粉。葛根淀粉含18.1%的直链淀粉。葛根支链淀粉平均8.6个(1→4)连接的已糖单位有一(1→6)连接的分支。  相似文献   

6.
两种甘薯在中后期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在室温(7~22℃),相对湿度80%~88%条件下贮藏60~16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淀粉总体呈下降趋势;明度、红度和黄度较为稳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呈波动起伏状态。总的看来,两种甘薯的腐烂快速上升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期间,营养劣变加速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后,淀粉酶活高点期出现在贮藏105 d后。此外,白心甘薯在室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明显优于黄心甘薯。  相似文献   

7.
枯草杆菌AS1.398制备中性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枯草杆菌AS1.398发酵培养制备中性蛋白酶。对发酵培养基配比,培养条件,金属离子的影响等进行了摇瓶试验。制备的AS1.398中性蛋白酶有如下性质:最适pH7.2-7.4,在pH6.5-8.0稳定。最适温度42 ̄44℃,35℃下处理2小时能保持约85%酶活力60℃下10分钟酶完全失活,此酶被EDTA和Cu^2+所抑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制备缓慢消化淀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利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制备缓慢消化淀粉(SDS),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SDS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法制备SDS的最佳条件为:pH 6.5,酶反应时间50min,温度50℃,α-淀粉酶用量240 U,在此条件下SDS最高产率为7.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β-淀粉酶法制...  相似文献   

9.
昼夜变温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酶学角度对昼夜变温促进小麦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昼夜变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其淀粉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特性,白天活性较高,夜晚较低,而恒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则无此特性。另外测得两种酶活性最适温度淀粉酶是35℃,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30℃。  相似文献   

10.
影响甘薯茎尖培养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农业科学》1995,(6):20-23
在26~34℃范围内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均能成苗,在此温度范围两端,因品种不同成苗率有差别。最适温度为29±1℃。22~24℃下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虽能生长,但不能成苗。培养基pH4.6~7.0对较易培养成苗的甘薯品种成苗率无明显影响,高pH值对较难培养成苗的品种有影响。培养基琼脂浓度0.4~0.7%均适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 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金针菇不同菌株、pH值、淀粉原料、微量元素、多糖的组成单糖、表面活性剂等几个重要因素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F-1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强;产多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左右;以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作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其他淀粉的高;在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160×10-6的Mn2 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添加同等浓度的Cu2+反而降低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处理后2个月内,经0.1活性单位月光花素处理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0%~18%,净光合作用强度未变;块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7%~22%,在电泳图谱上出现一条新的蛋白质带;块根淀粉磷酸化酶活力提高30%左右.块根α-淀粉酶活力在扦插后100、140、160d分别比对照低18%、15%和19%.处理组块根总淀粉积累量比对照高30%左右.作者认为,月光花素对甘薯早期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其后期的生长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甘薯发育后期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金针菇不同菌株、pH值、淀粉原料、微量元素、多糖的组成单糖、表面活性剂等几个重要因素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F-1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强;产多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左右;以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作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其他淀粉的高;在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160×10-6的Mn2+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添加同等浓度的Cu2+反而降低胞外多糖产量.发酵过程中添加胞外多糖的组成单糖中的D-木糖、D-甘露糖和D-阿拉伯糖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并以D-木糖的效果最佳.此外,发酵过程中添加质量比值为500×10-6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大豆褐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褐纹力在PDA培养在上生长速度最快,在SPYJ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温度5-30℃,PH3.0-9.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6.9,在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天冬酰按的培养基上颊菌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温度10-35℃,PH2.3-8.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大于95%,在水滴中及供氧充  相似文献   

17.
温度,pH值对南方大口鲶,长吻Wei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Wei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Wei胃,胰脏和  相似文献   

18.
棒曲霉(AspergillusclavatusDes)HD-11是从绿衣观音土曲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糖化酶活性的菌株,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下,棒曲霉麸曲线培养30-40h,其产酶量达到高峰,糖化酶最适作用温度50-60℃,最适作用pH3.0~4.0,糖化酶在45℃以下,pH4.0~8.0范围内稳定,对淀粉水解程度为79%,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少量低聚糖。  相似文献   

19.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发,4h即可达到最高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最适pH范围为5-6,最适碳源为6碳糖,氮源以NH^+4形态为好。碳氮源逍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挖掘甘薯Ipomoea batatas基因组中β-淀粉酶(Beta-amylase)基因家族序列信息,分析结构与功能信息。方法 基于甘薯栽培种‘泰中6号’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鉴定到的12个甘薯β-淀粉酶家族成员进行结构域保守性分析、染色体定位、潜在重复基因筛查、保守基序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转录组数据进行低温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12个β-淀粉酶基因分布于甘薯第2、4、5、6、11、12、13和14号染色体上,含有8个具有潜在重复关系的基因对。多重比对和功能结构域搜索结果显示,甘薯β-淀粉酶家族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保守性较高的区域和10个保守基序。甘薯与其他物种β-淀粉酶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2个β-淀粉酶家族成员被分为S1~S7等7个亚组,甘薯β-淀粉酶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S2、S4、S5、S6以及S7亚组中,且大多与拟南芥、马铃薯以及番茄的β-淀粉酶为同一分支。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温贮藏的过程中有6个甘薯β-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出现变化,其中‘徐薯15-1’有2个基因上调表达、4个基因下调表达,‘徐薯15-4’仅有2个基因下调表达。结论 β-淀粉酶是一类关键的淀粉水解酶,在甘薯生长发育和薯块贮藏阶段淀粉降解为还原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得到的12个甘薯β-淀粉酶基因序列信息为进一步探讨甘薯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