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人类一种比较稳定、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通常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农民的土地情感是指以人们对土地的长期占有和使用为基础,在土地为人们提供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多项功能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对于土地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内在心理体验。在土地征收与土地流转等实践中,土地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但却不同程度被忽视,这在实质上体现为土地政策的人性化不足。综合田野调查与文献回顾,阐释了土地情感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转化机理,进一步创新性地分析原生型土地情感与次生型土地情感的作用。研究表明:农民的土地情感确实存在并会进一步对农民的土地行动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将农民的土地情感纳入相关的政策制订与执行过程中,突显土地政策在制订与执行过程中的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推进农地征收与流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托克逊县南部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托克逊县南部区是新疆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驱动的结果。其中风力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过程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而土地整理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能,更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了在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只注重考核新增耕地数量,缺少质量的监督与评价,缺乏生态环保观念以及土地整理过程中资金的运作模式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发展等问题.并对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整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学"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养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的主干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强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的内涵丰富,在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土地整治工程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不同的土地整治类型在工程技术体系层面均有对应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在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和社会应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确权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盘活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土地确权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土地的测量,并且对土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详细界定和登记,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本文对土地确权工作中的问题和优化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土地就是农民生活的希望,承担着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障,然而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家庭经营土地模式已经远远不再适应生产力的需求,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土地效益规模经营,是我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因此,明晰基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与农民主体关系,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是推动基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土地管理工作是使土地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根本和前提。如何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公众参与,本文认为,监督机制与救济机制是土地管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监督与救济行为不仅可以对土地征收的行政决策进行重新调整与修正,而且实质上也是从程序性制度层面确保农民参与土地征收决策的权利。一是要坚持做到信息公开;二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完善舆论对土地征收的监督机制;三是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四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把土地管理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要转型,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本文对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呈现出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土地流转过程的市场化、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化等新特点。土地流转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高、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流转过程中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有效有序的流转,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中的利益主体是值得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我国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工的权益却往往受到侵害.从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流转基本现状出发,分析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及影响因素,并就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工权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土地是农民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资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的新方式,加强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土地价值。本文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何梅  陈龙乾  宋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67-16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与规划文本说明、规划数据库一样必不可少。该文以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为例,以ArcGIS软件为平台,从数据准备、图形编辑、土地用途分区、图形整饰与输出等方面介绍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土地确权指的是根据国家政策或法律确定、认定土地权利隶属及归属关系的过程,确权登记与发放证书是保护土地物权、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该文分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流转实践的发展,国外及中国台湾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并创新设立了一系列土地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中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整理的作用与功能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本土化的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对于促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构建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政府规划与市场运作相统一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坚持土地发展权移转收益归属的农民倾向与尊重土地发展权初始设定的政府权威是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基本性规定。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但农民的收益主体地位不容动摇;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的实现方式可以设计为土地发展权授予、土地发展权出让、土地发展权国家购买与土地发展权市场转让等形式,基于不同的政策目标其移转过程可以更加复杂;耕地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未来应用的两大政策目标与应用领域。此外,推进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还要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一切生产部门,首先是农业部门为实现生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从界定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土地系统研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问题愈发关注,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全球土地计划”等国际科学研究计划的推动下,“土地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土地系统研究成为土地系统科学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以全球土地计划与土地系统科学为指引,旨在明晰“农业土地系统”的概念,系统梳理农业土地系统研究的技术方法、内容对象以及关键科学问题,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土地系统科学学科体系,推动全球变化、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第一,多维度格局探测与分析是农业土地系统研究的重要基础:农业土地系统不仅关注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特征、规律和过程,而且更为关注耕地内部多熟种植制度、农作物空间格局、利用集约度、综合生产能力等结构和功能的多维变化,因此,需要依靠多学科/数据的交汇、融合等手段来揭示农业土地系统的复杂特征;第二,多模型耦合的过程与机制解析是农业土地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明晰农业土地系统时空格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系统格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在时间维度进行扩展,进而实现农业土地系统变化过程和机制的动态表达,目前,土地变化模型的建模手段已从传统单一的地理模型或经济模型研究转向模型耦合研究,以反映农业土地系统中“人类-环境”的复杂关系;第三,多内容的综合效应评估与调控是农业土地系统研究的关键任务:农业土地系统与全球变化、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关联,农业土地系统时空格局探测、过程机制解析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农业土地系统与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相互关系,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权衡优化关系,追求土地利用的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以建立人地和谐、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解决农业土地系统研究的这些关键科学问题,将有力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推动土地系统科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是适应新时期城镇化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重大举措。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土地的封闭性被打破,土地资源价值迅速提升,此过程引发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博弈与冲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按照土地流转发生环节将其利益冲突类型分为标的选择性冲突、流转利益冲突、补偿利益冲突、风险诱致型冲突四类,并从产权、政府强制流转、乡村治理、利益分配四个层面分析土地流转中冲突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0.
产权社会学视角下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社会学视角来解释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通过嵌入性的产权社会学视角,呈现土地流转镶嵌在国家、市场与地方社会的过程。虽然经济学、法学的研究强调市场制度和有关土地产权的法律是影响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但单单依靠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市场机制来讨论土地流转,脱离产权运作的社会环境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唯有加入地方制度分析,考虑国家、市场、地方性制度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过程,才能更清晰地解释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