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华盛顿疾病防治联合中心的科学家提出新的证据表明,饲料中的抗生素与人体疾病有关。 美国大部分牲畜均饲喂抗生素以防御病害,促进生长。但近年来,科学家提出当这些牲畜被宰杀后,抗药性沙门氏细菌则在动物体内大量繁殖。 当人们吃了含有这种抗药性沙门氏细菌的肉后,会引起严重肠病,而治疗则很困难,因为普通用治疗的抗生素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最近提出一项新证据,证明在牲畜饲料中添加的抗菌素,与人类的某些疾病有关。在美国,许多牲畜都喂抗菌素以抵抗疾病传染,同时又用它促进牲畜的生长.但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坚持认为:在牲畜体内,某些与沙门氏菌竞争的有机体被消灭之后,能对抗抗菌素的沙门菌菌株便发展起来。牲畜屠宰后,人吃了受这种有抗药能力的沙门氏菌污染的肉,便会引起严重的肠疾,并且用常规抗菌素治疗这种病无效。此项发现确切证明了沙门氏菌是通过动物食品感染人类的主要源泉。预料这项研究将对在  相似文献   

3.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提出了在家畜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使人类致病的新论点。在美国,大部分家畜都喂给抗生素以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近年来,科学家认为,随着家畜体内与沙门氏菌相互制约的微生物被杀死,抗药性沙门氏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人们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类后,可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这种疾病很难治疗,因为原来喂给家畜的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1987年3月5日新英格兰医药杂志发表的研究初稿认为,家畜肉类是把耐抗生素的沙门氏菌传染给人的主要来源。这一研究将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政府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动物饲料中的抗菌素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新证据。在美国,牲畜喂抗菌素是为了防病和促生长。但近年来科学家们争论的是当竞争的微生物被消灭后,对药物有抵抗力的沙门氏菌株在动物体内就大量繁殖。科学家们认为,沙门氏菌污染的肉,人们食入后引起肠的疾病,再使用抗菌素治疗就无效了。  相似文献   

5.
动物微生态制剂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研制,用于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的一种活菌制剂,可作为动物治疗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使用。人们通过对化学药品残留和细菌抗药性的深入研究,发现化学药品,特别是抗生素作为治疗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首先是抗生素在灭杀致病菌的同时,也灭杀了对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导致幼畜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另外,长期饲喂抗生素致使动物体内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对人富有害。而使用微生态制剂则无此忧虑…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奥地利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动物饲料,可望替代牲畜用抗生素. 舍饲饲养的动物很易发生肠道等疾病,往往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但人吃了含有抗生素的肉类之后,对人的健康又带来不利影响。而研制成的这种含有牛奶成份的饲料,可以使工业式饲  相似文献   

7.
可替代抗生素的最新动物饲料据报道,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最新动物饲料,可望替代农场牲畜用抗生素。在禁闭条件下饲养的动物很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因此,往往要使用抗生素来使农牧场中的猪和家禽不致染上这些疾病。不过,这样又常招致人们的批评和反对,因为...  相似文献   

8.
据朝鲜《劳动新闻》近日报道,朝鲜国家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成功开发出新的牲畜抗生素。经试验证明,这种抗生素具有价格低、经济效益好、促进牲畜生长的效果。报道说,使用这种抗生素不会产生抗药性,药物本身也不会残留在牲畜体内,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使用。特别是这种抗生素能促进牲畜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提高牲畜的体重。为了实  相似文献   

9.
现代畜牧业 ,畜禽专业化和规模化饲养不断提高。为预防畜禽疾病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大量的抗生素被用作饲料添加剂。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剂。能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 ,抗生素等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 ,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国内外极为重视天然抗病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糖萜素是以糖和三萜皂甙为主体研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产品 ,可取代抗生素用于畜禽饲养。为验证糖萜素饲喂畜禽的效果 ,笔者于 2 0 0 0年夏季进行了利用糖萜素饲喂产蛋鸡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由于滥用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而遭到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反对。用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可能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而危害人的健康。这是著名学者 Swann1969年发表的声明,从而引起了消费者限制使用抗生素作动物促生长素的要求。这些呼声一直延续到20年之后的今天。值得提出的是英国去年由于发生沙门氏菌病危害,而第一次深入研究了饲料中使用抗生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糖萜素饲喂产蛋鸡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畜牧业,畜禽专业化和规模化饲养不断发展.为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大量的抗生素被用作饲料添加剂.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剂,能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抗生素等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国内外极为重视天然抗病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糖萜素是以糖和三萜皂甙为主体研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产品,可取代抗生素用于畜禽饲养.为验证糖萜素饲喂畜禽的效果,笔者于2000年夏季进行了利用糖萜素饲喂产蛋鸡的试验,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养殖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畜禽感染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及经济效益,多种抗生素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曾创造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革命,规模养殖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发展,动物的生产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剂所产生的负面效益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及畜禽产品中的药残直接危害人体健  相似文献   

13.
《饲料研究》2005,(12):56-56
最近,某肉类进口国检疫部门从来白德国的火鸡产品中检测出了一种高抗药性的沙门氏菌。这种细菌对目前17种抗生素类药物中的16种显示了较大的抗药性。而惟一能杀死这种病菌的药物氟洛芬尼目前还未被允许当作人用药物使用。因此,如果这种沙门氏菌侵入人体而引起肠炎,日前无药可治。各进口肉品国应引起警惕。同时专家呼吁:在禽畜喂养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更多的抗药性病菌。  相似文献   

14.
药敏试验的兽医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养猪经济效益的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越来越高,但猪病的防治问题仍然是制约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农民养猪由于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和兽医诊疗知识,对临床发生的猪病很难进行针对性治疗,一旦发病不可能对其病因、病原进行综合分析,多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方面造成病情的延误,更严重的是引起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由于许多饲料厂家为了提高饲料的疾病预防作用,在常用饲料中添加有不同成分的抗菌药物,加速了饲用动物的抗药性产生.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多次遇到细菌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为了提高细菌性疾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我们应用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抗生素在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露出来,如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破坏动物体内正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英国在利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方面发展迅速,以致人们担心如此广泛的使用会引起抗药性细菌的出现,从而使抗生素治疗失去效用。由于发现细菌可以将抗药性从一种菌型传输给另一种,这个问题就变得极为突出。例如,由于饲喂抗生素而产生的抗药性大肠埃希氏菌,可以将此抗药性传递给肠道内沙门氏菌。 1970年,Swann委员会对所获的证据进行广泛研究后提出:只有某些不作药用的抗生素,才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由于其他一些非药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畜牧生产者也并未因在饲料中禁用四环素类,青霉素或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添加微量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因此,抗生素被广泛用作畜禽生长促进剂。但是,抗生素的广泛和长期使用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给人畜疾病的防治带来不良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滥用抗生素作助长剂,牲畜产生的各种抗药性的病菌可以通过食品传给人,产生很难治愈的疾病。因此有的国家禁止使用人畜共用抗生素。开发利用安全性高的天然资源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已呈现出一  相似文献   

18.
益菌多微生态制剂对雏鸭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肉鸭、蛋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饲养环境相对落后,鸭霍乱、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给饲养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为降低损失,饲养者不得不借助于抗生素及各类化学药品控制疾病,但使用后引起的副作用如动物的消化功能和免疫下降;细菌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在动物体内残留,危害食用者健康等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微生态制剂益菌多是以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为有效成分,微量(0.1%~0.3%)添加于饲料中,通过调整和维护动物体内菌群平衡,强化机体免疫功…  相似文献   

19.
坏死性肠炎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8):26-26
抗生素由于能提高家禽生产性能,近年来在饲料中广泛使用,然而人们很少关注饲喂抗生素对坏死性肠炎的效应,这种疾病是由肠内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增殖和产毒所引起,而这种细菌分布很广,对环境抵抗力强,对进行平养的集约化家禽饲养方式有潜在威胁,它在肠内的增殖导致急性临床疾病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处于亚临床状态的病禽则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和肝脏病变(胆管肝炎),引起屠宰时报废率上升,人类对病原菌抗药性的极其担忧,导致公众越来越要求在畜牧业中停止使用现有的以及正在研发的用作预防效应的有关人用药物,因此,需要研究控制坏死性肠炎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RichardGast研究了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作为其对家禽的研究的一个部分。四年的研究使他得出结论,认为把抗生素加入家禽日粮是可能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并且这种细菌是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但发生这种情况并引起人类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沙门氏菌试验以抗萘啶酸和链霉素的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