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计算机视觉在芒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芒果分级采用人工观察和化学分析方法,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发出多种无损检测和分级技术以提高水果的市场竞争力,但受检测和分级设备的限制,目前的相关研究都停留在试验阶段。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芒果品质检测方法,拍摄芒果图像后利用自适应Canny算法获取目标区域的边缘,以大小、颜色和表面缺陷反映芒果的品质,并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对芒果的分级。仿真试验表明:计算机视觉对芒果品质分级的准确率超过93%,处理单张图像平均耗时0.8s,可以用于芒果品质的实时检测和在线分级。  相似文献   

2.
耿晗  蔡骋  刘斌 《农机化研究》2019,(10):186-191
快速无损检测水果糖度、硬度及含水率等内部品质对确定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分级销售有着重要意义。为准确利用理化特征对苹果内部口感品质进行无损分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苹果内部口感品质多语义分类模型。采用苹果的介电参数作为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基于TF-IDF算法对苹果内部口感品质进行分类,依据介电参数推断苹果的理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对苹果内部口感品质的多语义分类,均方根误差为0. 51,可为水果等农产品的无损检测及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视觉苹果分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回顾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和分级中应用的进展,提出了计算机视觉苹果高速分级的系统模型。计算机视觉苹果分级系统可以对苹果的外部缺陷、色泽、尺寸和形状进行全面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可对苹果进行高速和精确的分级。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高新分析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概述近年来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质检中的应用方向,为果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分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外观品质的单指标分级、多指标综合分级和水果内部品质检测分级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研究对象较单一、图像采集不全面、图像处理算法不多、精度不高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未来水果分级的发展方向,认为水果内外品质融合的一体化分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蛋品分级技术进行了综述。禽蛋品质检测一般分外部品质检测和内部品质检测两大部分。主要基于小波的轮廓特征提取算法、基于边缘算子技术等图像识别方法检测禽蛋外部品质;利用图像亮度、声学特性检测技术对裂纹禽蛋进行检测,主要有基于阈值、区域和梯度等图像分割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声学脉冲共振特性等;基于透射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非破坏性技术检测禽蛋内部品质;利用贝叶斯判别原理、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对进行分级。但目前研究多数是静态的,动态检测识别准确率偏低,因此改进识别方法提高检测准确精度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果品介电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对果品品质进行分析和监控,也能有效地利用电特性对水果进行分选、贮藏、保鲜、加工以及品质检测等。通过对国内外基于介电特性的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香榧品质检测、分级手段比较落后,检测效率较低等问题,讨论其他农特产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方法,借鉴果蔬等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探讨基于机器视觉和多光谱技术的香榧品质检测技术及与方法。最后指出: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建立一个完整的香榧质量分级体系,对香榧产业发展中的规划、选育与栽培、智能及规模化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应用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作业中的几种高新技术,如光电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介电分选技术以及核磁振荡技术等;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应用与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NDT)是指在不破坏待测样品的原始状态情况下,对其品质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快速、简便、高效,特别是非破坏性的优点,在果实品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水果品质的检测、定量评价和品质分级有助于提高水果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基于光学特性、电子鼻、机器视觉、核磁共振、声学特性及电学特性等无损检测技术对果蔬品质检测的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茶叶富含多种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化学物质,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茶叶产业的效益徘徊不前,原因在于茶叶分级技术落后,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计算机视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测范围集中在茶叶色泽和外部形态上,取得了较好的分级效果。为此,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茶叶形状和茶水颜色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判别茶叶的等级。结果表明:计算机视觉能有效地判别各等级的茶叶,检测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8.8%,可以应用于茶叶的实时等级检测。  相似文献   

12.
苏欣 《农机化研究》2017,(6):242-2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苹果时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农产品加工作业中,导致分级精度低和劳动生产率低。利用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技术,依据主特征参量对苹果进行自动分级,相较于传统的苹果等级人工分离方法,不仅提高了苹果等级分离的正确率,且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苹果内部品质产地检测分级需求,本研究研发出检测模块和分级模块,构成可移动式苹果内部品质果园产地分级系统。在此系统的基础上,以苹果糖度和霉心病为代表品质指标,提出一种基于乘法效应消除(Multiplicative Effect Elimination,MEE)的光谱校正方法,用于消除苹果物理属性差异导致的有效光程变化对光谱的影响。利用该系统获取苹果600~900 nm漫透射光谱数据,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SNV)和MEE算法对苹果光谱预处理后,建立糖度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预测模型和霉心病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结果表明,MEE算法相比于MSC和SNV算法建模结果更好,糖度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959、0.430%、0.929和0.592%;霉心病判别模型的校正集敏感性、校正集特异性、校正集准确率、预测集敏感性、预测集特异性和预测集准确率分别为98.33%、96.67%、97.50%、100.00%、90.00%和95.00%。将建立的最佳预测模型导入分级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分级准确率为90.00%,分级速度约3个/s。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等优点,可以满足苹果内部品质果园产地检测分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苹果在水果消耗中占有较大份额,对其进行分级销售可提高经济效益。在以往的苹果分级中,大都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只考虑大小、色泽方面的影响,导致分级精度低和人工消耗大。计算机系统现今已被广泛应用在精细农业中,如水果和蔬菜的自动收获及农产品的分级。为此,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采集提取苹果图像,采用边缘检测、图像改善、图像二值化等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对采集的图像前处理,设定等级区分参数,再依据特征参数对苹果进行自动分级。采用机器视觉进行苹果等级分离,提高了苹果分级的正确率,节省了劳动力,可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苹果产业作为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当地果农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苹果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程度将影响其经济效益。为推进苹果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与智能装备研发,本文概述了苹果生产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阐述了动力底盘、除草装备、收获装备等苹果生产装备主要技术特点,归纳了自动调平与控制、自主导航、自动避障、杂草识别、杂草去除、苹果识别、苹果定位、苹果分离等技术分别在智能化动力底盘、智能除草装备、苹果采收机器人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阐明了上述3种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苹果生产智能装备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柑橘外部品质是影响消费者采购和决定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柑橘颜色、大小、形状和缺陷等外部品质指标的人工检测与分级费时、费力并且主观性强。因检测结果客观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传统机器视觉技术和高光谱视觉技术成为果蔬外部品质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我国机器视觉技术和高光谱视觉技术在柑橘外部品质检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是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茶叶品质检测体系不完善,分级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传统的茶叶分级是由人工分析判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计算机视觉是一种新型的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茶叶品质分析。为此,将拍摄的茶叶和茶水图像进行预处理、灰度化和阈值分割,获得目标轮廓并分析颜色特征,并通过建模集样本确定用于色泽检测的特征量,然后对检验集样本进行色泽检测。结果表明:检验集中被错误识别的茶叶种类极少,总体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 0%,为准确评价茶叶的色泽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辉 《农业工程》2017,7(5):151-153
结合陕西省礼泉县苹果生产和市场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研究陕西礼泉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礼泉苹果产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陕西礼泉苹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主要从品牌形象化、种植规模化、产品多元化和营销战略化4个方面提高苹果质量,以此来保持陕西礼泉苹果产业具有长期持续的竞争力,重塑陕西礼泉苹果形象,提升陕西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柴洪  何莉  杨林娟  殷富岐  赵涛 《农业工程》2021,11(8):135-140
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势构建了苹果产业链物联网管理应用系统,实现苹果产业链状态监测、管理过程控制、模拟预测和咨询服务。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需要解决苹果种植质量控制的问题: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技术对果园进行管理过程状态监测,通过智能精准管理提高苹果质量,合法保护苹果及苹果加工产品的地理原产地。结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加速苹果产业链大数据整合与共享,降低人工投入成本,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