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席文秋  刘谞  孙娜  郑岩  杨占全  马佳 《当代水产》2021,(4):76-77,79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从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模式转变,高密度、低污染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已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该模式以人工投饵为主,加之养殖密度高、投饵量大,养殖过程中易产生并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和生物残体等物质,水体中氮素含量超标,并积累了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最终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精养池塘水体过度富营养化所带来的蓝藻暴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提高、品质保证,给水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风险。充分了解蓝藻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带来的危害,结合水产养殖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蓝藻防治方案,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蓝藻对池塘水产养殖的危害水产养殖池塘常见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等,其中微囊藻的危害性最大。1.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长当蓝藻水华暴发时,  相似文献   

3.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4.
<正>近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流,目的是发挥各类有限的水体资源,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产量。人工养殖对水产品生产的贡献日益增大。但是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分解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水产养殖业,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不但会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药物残留[1],引发水产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也可因破坏水体、养殖生物肠道菌群结构而进一步加剧菌群的失衡,有益菌减少乃至消失,有害菌迅猛增加,如此,更加恶化养殖生物健康。也正因此,目前水产养殖业界的共识是生态养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部分养殖户片面地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质及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些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和无二次污染的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稀土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殖业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和最高产量,水产养殖投入品的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水体中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大量积累,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池塘环境逐渐恶化,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病害频发;再者,底层污染物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直接造成水体溶解氧(DO)降低或缺乏,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免疫能力下降,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健康,出现缺氧浮头、发病、死亡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份持续的高温天气,给江苏地区部分水产养殖户造成了突发性、毁灭性的打击。8月份是持续高温,同时伴随着大雨,甚至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高温使生物代谢旺盛,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多;降雨导致养殖水体p H值降低,使生物体的抗应激和抗病力下降,水体极易滋生各种有害病菌,导致生物更易发病。为将养殖风险降低,结合在笔者2017年生产实践,总结了如下养殖管理措施,以便对养殖户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二十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防生物附着网具材料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洋生物对网具的附着情况 ,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养殖业 (近海网箱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吊笼养殖、网拦养殖等 ) ,是国家面临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相关“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大量捕捞渔船纷纷歇业转产的情况下制定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海洋生物 (藻类及软体动物类 )对养殖网具的附着 ,尤其是 6~ 9月高温季节是海洋低等生物的高发期 (4~ 5月是贻贝的高发期 ) ,大量生物对网具的附着 ,影响了养殖水体的交换 ,降低了水体中的溶氧 ,极易诱发病害。传统的办法是在藻类及软体动物高发期 2 0天左右即换一次网箱 ,既增加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和…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约占全世界养殖产量的68%,其中池塘养殖是最主要方式。近些年来农村的水产养殖业获得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然而由于追求高产量,养殖密度大于水体的养殖容量,大量残饵、肥料及生物代谢物的累积,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体富养化,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引发养殖生态系统失衡。采用微生物修复养殖水体,不但能有效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而且能够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13.
绿色药物防治水产养殖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的逐渐普及,养殖水体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因此导致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迅速增加,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如何预防及治疗水产养殖生物疾病成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及养殖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硫酸铜、敌百虫及磺胺类药物到开发应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抗菌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等,都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降低了水产养殖生物的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是随着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人…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业是利润风险比较高的产业,其风险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养殖水体水质不良而造成。对水质数据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可以使养殖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时掌握养殖水体水质情况。本文设计及实现了一种经济型水质预警机,为养殖户提供了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可降低或避免水质不良造成养殖对象致病与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也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我国传统的对虾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体,采用"三塘合一"的养殖模式,对虾的摄食、排泄和活动在同一个池塘里完成。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败、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产生有害物  相似文献   

16.
  亮等 《科学养鱼》2014,(3):85
<正>4.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电、路配套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大宗鱼类产业效益下滑,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殖户没有闲散资金投入,水电路基础设施跟不上,一系列问题如生产资料进不去、产品出不来,养殖水体缺氧无法加注新水、无法充氧等,严重影响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方美娟 《河北渔业》2011,(6):28-29,43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本试验采用珍珠蚌、三角鲂混养,池塘立体养殖的方式,养殖效益高,具有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无公害等特点,可以立体综合利用水体资源,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蚌鱼立体养殖系在河蚌育珠池塘内混养三角鲂为主,并适当混养部分其他  相似文献   

18.
正EM菌和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微生态制剂对于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调控及水产生物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均十分有效。水产微生态制剂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必备物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发现,水产用EM菌等品种五花八门,应用范围基本相同、菌体含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差极大,但作用效果并无天壤之别,这些因素限制了微生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业发展日新月异,工厂化程度不断提高,水域污染日趋严重,导致病害频繁发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抗生素及大量药物的滥用,污染了水体,破坏了水产品的品质。因此,水产养殖迫切需要开发出既能满足无公害养殖要求,又能使水产动物快速、健康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日益普及,一些养殖水域受到了污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水体里大量繁殖,导致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流行,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于是消毒剂的应用便成了抑制水体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措施,自1980年代末以来,水产养殖界从使用漂白粉逐渐过渡到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及三氯异氰脲酸、溴制剂、碘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