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是岭南附石盆景的爱好者与实践者,经过三十余年的种植、制作实践与理论总结,岭南附石盆景的艺术风格特色可以总结如下几点。1.前辈佳作传承推广岭南盆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代表人物有孔泰初,陈素仁、陆学明,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而在岭南附石盆景创作这一分枝,最有影响力的名家是黄基棉、伍宜孙。黄先生附石盆景作品继承岭南盆景的优点,并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3.
岭南附石盆景艺术又名石树盆景,是由佛山叶恩甫借鉴发展起来的,经过盆景爱好者从技术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成为岭南派的特色。虽然历史不长,但它在省、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松,历来被认为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象征。广西梧州人热衷于山松盆景,不少优秀作品为粤、港、澳盆景界人士所喜爱,有的远销东南亚。遗憾的是,山松附石盆景尚属少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山松的根没有榕、福建茶、朴等树那样发达,附石难度大,成活率不高。笔认为,山松附石虽有“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5.
《花木盆景》2007,(12):9-15
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建国后形成独特风格,是我国传统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 岭南盆景师承画理,融会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几经传承,形成了雄伟苍劲、纯朴自然、飘逸挺拔的鲜明风格。截干蓄枝和分段培育是岭南盆景的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6.
刘少红 《花木盆景》2014,(7):F0002-F0002
5月28日至6月8日,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盆景精品展在北京市北海公园阐福寺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冶金工业协会理事长翁宇庆,国际盆景协会(BCl)理事长汤姆斯,原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主席胡运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长甘伟林、顾问傅珊仪、秘书长陈秋幽,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石安海,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郑冠宇等国内外盆景界知名人士出席。  相似文献   

7.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8.
松树雄壮、挺拔、常青的风姿和它坚毅、刚强的生命气质,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尚,也是盆景界常用的传统树种。江、浙、沪的松树盆景历两三代人培育,已相当成熟。在岭南盆景未成为系统流派时,香(九里香)、榆、松、柏一直为常用树种,山松(岭南地区习惯称马尾松)近十多年来更是受到热捧,有可能发展成为近代岭南盆景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9.
唐吉青 《花木盆景》2003,(11):40-41
附石盆景亦称为石附式,就其盆景材料结构而论,除树木之外,山石亦占有重要的构成因素。“附”字在汉语里有另外加上、靠近、从属或依赖等含义。附石盆景是否理解为在树木盆景中另外加上山石、树木与山石相互依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和依赖的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三至四种的树石结构,称为附石盆景。  相似文献   

10.
汪彝鼎 《花木盆景》2006,(12):54-55
101.怎样的形态特征称“附石式”山水盆景? 答:附石式在树桩、山水中全可引用,石的比重大可纳为山水盆景之中,如果树桩比重大时归为树桩盆景中。制作附石式山水盆景方法:挑选形态好、质地好、体态适中山石作“盆”,寻找相匹配的树桩。  相似文献   

11.
何庆鸿 《花卉》2013,(6):35-35
早春二月,第十九届广州(增城)园林博览会岭南盆景精品展览在增城隆重开幕。近180盆岭南盆景,春意盎然,争奇斗艳,为广州的春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2.
张钧和 《花卉》2012,(7):35-35
附石盆景是以石为主,树木依附在石头上生长,石树连成一体的一种盆景造型艺术。将树木附植于石间,根系伸入石缝而生,枝干盘曲伸入石洞或石上丛生。或悬垂石下,或横斜傍石.使奇石与古树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3.
岭南盆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技法和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盆景的一大流派。岭南盆景要不断学习其他盆景流派的长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创新提高,这已成为岭南盆景界同仁的共识。但是,岭南盆景艺术如何创新?是否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是否能突破已有的规则?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迎春花适应性强,是制作观花盆景、附石盆景的好材料。要使盆栽迎春花花繁叶茂,管理上要做好如下环节:  相似文献   

15.
作品赏析     
附石讲究内功,特别是岭南盆景,要求更高。三角梅为岭南常见树种,粗生易长,盆景花桩既有花,又有景观,树种优良。选其附石,易于保养,耐剪,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正附石盆景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盆景行业中非主流的存在,其发展一直受到石资源或地域限制而落后于主流的树桩盆景,但是,在今天的盆景百花园中,附石盆景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慢慢苏醒,开始发展壮大,崭露头角,新的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品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岭南附石盆景。得益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英石资源,岭南盆景的附石盆景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发展得最好,其群众基础最雄厚,制作最普及,收藏与销售市场做得最成熟。从英  相似文献   

17.
附石盆景能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有机融合在一起,是顽强生长绝壁悬崖石隙或峰峦岩巅的树木形象的缩影和特写。树身嵌入石壁,绕石穿洞,树干有依托,奇石有险势,树姿苍翠,根裸露抱石,穿石有形,气势连贯,浑然一体,神态多姿,风韵潇洒。  相似文献   

18.
庞泽海 《花卉》2012,(9):34-35
盆景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岭南瓮景中的树桩盆景以其独有的蓄枝截干制作手法,创作出一大批大树缩影的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岭南山水盆景却发展艰辛。在各种盆景展览中。很难发现行岭南山水盆景作品的参展。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00,(7):32-33
附石盆景以其造型优美,构思精巧,形式多样,选材便利,制作简单便于掌握,培养周期短,雅俗共赏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在多年附石盆景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附石盆景的制作经验,在此供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张钧和 《花卉》2011,(12):39-39
榆树是岭南盆景主要树种之一,它生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肼五人名树(九里香、雀梅、福建茶、榆树、满天星)之冠,其备“叶细、枝密、干粗、娼根”这四项制作盆景的基本条件。可培养成各种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