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罗非鱼原料进行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提高中国罗非鱼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以保障中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1,(10):71-73
罗非鱼市场报告:进出口形势比较乐观 去年全球罗非鱼出口总额超过了十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罗非鱼进出口形势都比较乐观。纳塔尔世界水产养殖协会会议上巴西强调加强罗非鱼产业发展,巴西罗非鱼养殖和国内市场需求都在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下半年,在茂名高州大地上,中国第一家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长兴罗非鱼专业合作社破土而出,给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企业+合作社十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始在渔业生产上找到了发力点。时隔半年,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乡的肇庆高要也在白土镇成立了当地首家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兴罗非鱼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这一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罗非鱼产量预计为100万吨,比2009年下降13%左右.这是在11月份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给出的罗非鱼产量预测数据. 透过冰冷的数据,依稀可见的是,罗非鱼产业这一年中的跌宕起伏.2010年的罗非鱼产业,从年初步页遇倒春寒,春苗难产、投苗死亡率高,养殖热情受挫;到年中链球菌再次来袭,产业人士却苦无良策;再到水灾重创海南罗非鱼产业,加工厂货源紧缺,鱼价良好和秋苗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各类事件陆续发生,整年可算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罗非鱼养殖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和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其生产、加工、贸易产业均趋于稳定。本文综述了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罗非鱼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罗非鱼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罗非鱼养殖产量于2014年已达到15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位列中国水产品出口品种前三位。本文从罗非鱼产业链整体发展的角度,针对罗非鱼产业各不同环节,分析了各环节的现状及问题:一是苗种质量问题;二是化学物残留问题;三是养殖病害和微生物超标问题,四是出口罗非鱼产品腐败性问题。根据罗非鱼产业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联动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罗非鱼产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岁末,中国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在广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起了中国罗非鱼发展形势。尤其是出口形势——里外交困。他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罗非鱼产业“出口”廉价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黄皮书预警:市场形势复杂,风险增大 11月8日,广西南宁,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罗非鱼产业发展年度报告黄皮书~2009》。在风险等级里,黄皮书表示产业发展困难,风险较高。这意味着中国罗非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发展空间变小,投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养殖鱼类之一,也是我国养殖和出口产业化最成功的外来引进种,我国罗非鱼养殖稳步发展.2016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受到恶劣天气和疾病的影响程度与往年基本相似,但罗非鱼仍然是水产养殖者的重要选择.其中广东罗非鱼养殖产量和出口量仍将占全国的40%以上,在中国和世界罗非鱼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广东罗非鱼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种苗市场混乱、投机行为严重、病害制约、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问题仍然存在等.笔者分析了2016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概况,为罗非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东东 《内陆水产》2009,(11):26-28
11月9-10日,第六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在当前罗非鱼产业经历行业低谷时期,150余名业内人士协同国内外专家,交流、探讨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弊端。记者从论坛获悉,历经近一年的低迷行情,9月罗非鱼出口价格出现小幅回升,罗非鱼收购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扬。广西百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预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3,(12):8-8
本刊讯(李振龙报道)11月6日,第十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辽宁大连举行。本届罗非鱼研讨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主办,以“推动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分析国际罗非鱼产业贸易形势,推动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彦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2008,33(12)
12月11-12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罗非鱼产业链的发展与升级。通过多方面的业内交流共同探讨如何维持罗非鱼产业的良好态势,保持罗非鱼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跟踪罗非鱼产业新技术并借此加强国内外交流。我国多位罗非鱼专家及种苗、养殖、加工及贸易企业代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挪威等国家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上国内外专家针对罗非鱼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行情观测、罗非鱼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质量安全、亲本培育和养殖新技术等进行了研讨,并对罗非鱼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会后,与会专家与代表就罗非鱼加工与养殖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为鼓励广大罗非鱼从业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对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罗非鱼人物、最具影响力罗非鱼企业以及对罗非鱼长期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8日至9日,笔者应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邀请,出席了在湛江举办的"第七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罗非鱼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的主题演讲.根据本次演讲稿和笔者在本次论坛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结合笔者对罗非鱼产业的思考,特写此稿,与业界和同行提供探讨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5年起,中国罗非鱼出口出现下滑,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产业链各个环节利润被不断压减,罗非鱼发展进入了瓶颈期。11月23日,在第十四届国际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餐饮、零售等延伸产业链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从消费端打开罗非鱼内销市场的"头脑风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认为,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已成为全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产业升级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引进中国后经过数年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和供应国,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60多万吨。但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对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是挑战还是机遇?罗非鱼,优势何在罗非鱼生长快、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罗非鱼味道鲜美,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18~19日,第十一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北海举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罗非鱼产业如何推动可持续生产、把握最新市场走向、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营造差异化竞争格局"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讨。有业内人士表示,出口认证得到越来越多国外罗非鱼销售商和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养殖者必须了解掌握相关动向,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努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养殖业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罗非鱼养殖发展概况及罗非鱼国内外市场作了简单介绍,着重结合福建省情况,分析了罗非鱼产业存在的问题、再发展的优势,并对促进福建罗非鱼产业今后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罗非鱼产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广东罗非鱼严业化发展现状 广东发展罗非鱼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国际市场对罗非鱼加工制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2002年已达到30万吨,超过我国大陆罗非鱼产量的40%,广东罗非鱼接近全球总产量的20%。  相似文献   

19.
林俊丰 《水产科技》2004,(5):34-35,39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罗非鱼的市场前景,指出汕头发展罗非鱼产业的优势所在,并就汕头当前的罗非鱼产业现状提出了四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罗非鱼贸易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近年美国罗非鱼市场信息数据,对美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国家、进口总量变化、产品种类变化、价格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未来罗非鱼市场展望及建议,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占据美国罗非鱼进口贸易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以冻全鱼和冻鱼片为主,这2种产品在美国市场将继续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价格分析结果说明,冻鱼片价格明显高于冻全鱼,但中国内地由于产品质量和品牌问题,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同类产品市场平均价,表明中国内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罗非鱼产品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