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奶牛发生变形蹄后,不仅直接影响肢蹄的发育,使正常运动受阻,而且还影响产奶量,国内外已有报道。如Knegeric(1964)报道,澳大利亚全国有15%奶牛是过长蹄,使产奶量减少10%。马振岳等(1982)提出,变形蹄较重的奶牛可使产奶量降低8~15.82%。根据我们1983~1984年对兰州地区8个奶牛场的调查,奶牛变形蹄的平均发生率达38.74%,其中兰州五泉奶牛场较为严重,全场167头成年母牛中,发生变形蹄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们在对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奶牛场黑白花奶牛变形蹄的调查过程中,通过对该场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变形蹄牛的血液、蹄角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的测定,尾椎触摸及X线诊断,发现日粮中钙磷不足、  相似文献   

3.
奶牛变形蹄会造成产奶量降低,繁殖性能下降,利用年限缩短,对社会供奶和经济收入都有很大影响。我们对兰州五泉奶牛场奶牛的变形蹄,采取了削蹄矫正措施,使严重变形蹄患牛临床症状减轻,中度及轻度变形蹄患牛经过矫正可达到或基本接近正常的蹄形。现将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发生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制定蹄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对北京南部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248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蹄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蹄病平均发病率为24.75%,其中变形蹄、指(趾)间皮炎、蹄底溃疡等发病率高于其他蹄病;后蹄发病高于前蹄;单只蹄发病数最多。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活动,还会造成其生产性能下降,处理不及时还会导致奶牛被淘汰,给牛  相似文献   

6.
对包头市九原区散养牛户和某公司奶牛场共计754头奶牛的变形蹄及蹄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变形蹄牛较正常蹄形牛更易发生蹄病(P〈0.01),尤其产奶量高的牛更易发生变形蹄和蹄病(P〈0.01),且变形蹄占37.7%,变形蹄以延蹄为主。发生过蹄病的奶牛达39.84%,而且以多蹄并发为主。因蹄病淘汰的牛占总淘汰牛的19.4%,仅次于中毒病、代谢病的淘汰率。同时成年奶牛的变形蹄和蹄病发病率随胎次增高呈上升趋势,而且蹄病发生率与父系关系差异显著(P〈0.01)。奶牛发生变形蹄和蹄病后的产奶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2015年4月,课题组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发病率最低的是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P0.01),蹄叶炎又能加剧蹄变形(P0.01);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3~5月份;大量饲喂精料可导致奶牛蹄叶炎迅速发生;3~6胎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蹄皮炎、蹄糜烂和白线病等疾病。在一些奶牛场淘汰的奶牛中,因蹄病淘汰的奶牛占22.5%或更高。因此有些专家学者指出,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应该引起广大奶牛养殖户的重视。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下面就这两种病的特点和预防治疗措施作一简要介绍.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de护蹄     
1奶牛护蹄的重要性发展奶牛业,要靠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牛的护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现在,有些饲养户对护蹄工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更重要地是忽视蹄的护理,造成蹄病和蹄的变形,导致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降低。调查研究指出,奶牛蹄病和变形蹄发病率都很高,北京市对1070头成年黑白花奶牛调查,其中,变形蹄有589头,占总数的55.05%,因变形蹄而被淘汰的牛占22.6%。据印度报道,在农场617头奶牛和363头延蹄牛中,取50头牛进行削蹄,削蹄后产奶量增加3.8%。据前苏联报道,对变形蹄牛削蹄后产奶量增加5.1%~7.1%。2如何护蹄2.1蹄的卫生牛蹄负担体重…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病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的发生情况,从而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于2013年2月份—2015年10月份对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牛场进行了奶牛蹄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病种、临床症状、饲养管理等情况的追溯性调查。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主要有14种,总体发病率达37.55%,发病率较高的四种蹄病分别为蹄变形、蹄叶炎、指(趾)间皮炎、蹄糜烂,占到发病总数的77.08%,成为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蹄病的发病率、治愈率与修蹄次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修蹄是降低奶牛蹄病发生的主要管理措施;说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病种多,病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2002年,广州珠江奶牛场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起,我们调查了282头跛行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在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淘汰4头。现将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定期正确修蹄,预防奶牛蹄变形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蹄变形病是指奶牛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上形成长蹄、宽蹄、翻卷蹄。定期正确修蹄作为治疗奶牛蹄变形病的主要手段,往往被奶牛场和奶农所忽视,进而使病情加重,甚至继发其他类型蹄病。蹄变形病常为慢性经过,不能直接引起患牛死亡,但它确可引起牛只疼痛、不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产奶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甚至使良种和高产奶牛过早地被淘汰。我区某奶牛场由于忽视定期正确修蹄工作,致使蹄变形病相当严重。据统计,该牛场从2000年8月至2003年末,共淘汰母牛81头,  相似文献   

14.
正蹄病是奶牛场三大疾病(代谢病、乳房炎和蹄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按照奶牛步态评分统计,部分规模化奶牛蹄病发病率达30%以上,可见蹄病已经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蹄疣在奶牛场中发病最为普遍,已被列入奶牛场最主要的五大蹄病之一,蹄疣早期很难发现,患牛没有痛感,急性溃疡阶段患牛痛感强烈,常出现跛行,奶牛不愿起立,严重影响其采食,使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给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选取2016年2-5月新疆垦区11个集约化奶牛场的9 718头奶牛为研究对象,统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春季蹄病主要为蹄壁过长、腐蹄病、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蹄冠病、白线病,总发病率为5.66%,其中,腐蹄病、蹄壁过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蹄病(P0.05),占所有蹄病的33.82%、32.18%,高产泌乳奶牛蹄病发生率最高(10.94%),青年牛蹄病发生率最低(0.59%),干奶牛蹄病发生率居中(5.90%)。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发生与年龄、泌乳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惠霞  崔平  李本科 《中国乳业》2024,(2):51-54+59
[目的]为了解山东滨州地区奶牛蹄病流行病学及治疗情况。[方法]于2022年6—9月对山东滨州地区某规模奶牛养殖场5 086头奶牛进行蹄病发病调查,对比复方中草药疗法与抗生素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奶牛中有1 114头奶牛患有蹄病,总发病率为21.90%,发病率占比最高的3种类型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复方中草药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86.67%、73.33%。抗生素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66.67%、53.33%。[结论]山东滨州地区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养殖户应根据该地区奶牛蹄病的发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对奶牛蹄病采用复方中草药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奶牛蹄部变形每年造成的淘汰、死亡给奶牛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预防蹄病的发生,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对增强奶牛运动和采食,提高奶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奶牛运动,春季、秋季定期修蹄,坚持蹄部药浴,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奶牛场二队1984年奶牛蹄叉腐烂病的发病率达15.44%。笔者从1983年以来,在西宁市奶牛场二队应用樟脑鱼石脂治疗奶牛蹄叉腐烂病56例,疗效100%。现介绍如下: 1.清理患蹄:用3%来苏尔或3%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清洗患蹄,使患部完全暴露。有些病牛蹄底角质形成裂缝或空洞,不易发现,必须细心检查,并用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海南新海乳业奶牛场奶牛腐蹄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求在海南地处热带区域这个特殊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引发奶牛腐蹄病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寻求适合本地区奶牛蹄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为热带地区奶牛饲养管理及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调查表明,海南新海乳业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且与年龄相关。由该病导致淘汰的牛,占淘汰牛的比例为27%。蹄病类型较多,其中蹄底溃疡引发化脓感染的发病率高达23%。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奶牛场发生蹄病为例,初步统计了该牛场每年蹄病的发病率在18%左右,蹄变形发病率约为26.7%,蹄叶炎发病率约为18.2%,并阐述了发生蹄病的原因、今后如何预防蹄病的发生以及蹄病和蹄叶炎的防治,利用本文防治蹄病的方法,该牛场发生蹄病的奶牛数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因此,奶牛蹄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引起各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