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亚热带森林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监测灾后云贵山茉莉种群的恢复和演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评估了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对大明山中山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影响。[结果]样地内胸径≥1 cm的云贵山茉莉植株共1 090株,其中697株受灾,占总株数的63.9%;受灾植株中以冠损的数量最多,占37.6%,被压弯株数次之,占13.0%,折干占10.2%,掘根的个体数最少,仅占3.1%。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灾类型和程度存在显著的径级、树高级、冠幅和尖削度差异;冠损率和受灾率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压弯率则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受灾率、压弯率和折干率随着高度级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冠损率则表现为正态分布;林木冠幅级越高受灾率和冠损率越高,折干率随着冠幅级的增大而减少;尖削度大的植株更易发生冠损、压弯、折干和掘根。[结论]云贵山茉莉种群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如胸径、树高、冠幅、尖削度等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出以机械损害为主的各种受灾类型,直接被冻死的植株极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8年初特大冰冻灾害造成的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灾害类型及受损程度进行评估。[方法]2009年5月在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典型受灾地带设置了80个20m×20m(3.2hm。)调查样地,对其中6个优势种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受灾严重,受灾率达51.8%;不同树种的受灾率各不相同,其中以罗浮槭受灾率最高,栓皮木姜子受灾率最低;各树种受灾类型以冠损率最高,掘根率最低,且树种间的受灾率、冠损率和折干率有0.05水平显著差异;各树种的禾受灾及灾害类型之间的树高、胸径、冠长均有0.05水平显著的差异。[结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冰冻灾害类型的形成与树木的大小有关;云责山茉莉、罗浮槭、罗浮柿更易发生掘根、冠损等灾害。  相似文献   

3.
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研究,建立了胸径与年龄,树高与年龄两个回归方程,表明云贵山茉莉的林木胸径,树高与其年龄存在极紧密的相关,在20年恢复期的群落中,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为初生增长型种群,在50年的群落中稳定(成熟)型种群,在200年的群落中则表现为下降型(中衰型)种群,说明云贵山茉莉林只是次生常绿阔叶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福建沙县32年生乳源木莲纯林和杉木乳源木莲混交的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枝下高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尖削度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但混交林培育对乳源木莲胸高形数、枝下高比例和树干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乳源木莲相对胸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冠长、冠幅、冠形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等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研究结论认为,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培育可显著促进乳源木莲生长,提高干形形质,缓解林木竞争与分化,提高空间利用能力,模式在同类生境条件地区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温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13-12115
通过调查平阳县毛竹林受灾情况,对毛竹响应台风干扰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极大风速和过程雨量是影响干扰强度的关键因子,与风害率存在正相关,台风移动路径不同干扰强度不同;干扰形成主要方式是倒伏(含掘根和翻蔸),占总风害竹木97.2%。过程雨量高是造成倒伏比例极高的关键因子;地形条件对林木受灾起重要作用,高海拔风害低于低海拔,东北坡大于西北坡,不同坡度之间风害率随坡度递减;林木形态特征也会影响受灾情况,幼龄竹占总风害木的82.7%,壮龄以上竹占17.3%;不同栽培密度竹林风害率近似正态分布,胸径、高度之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次生林雪/风害干扰与树种及林型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试验站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林型之间遭受雪/风害时的差异. 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受雪/风危害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以枫桦受害最重,假色槭最轻;不同树种折断受害类型和被压弯受害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显著. ②雪/风灾害对林木的破坏与树木的大小有关,其中粗大林木(即冠幅较大)易受折断的危害;而低矮、小径级的林木更趋向于被压弯. ③不同林型遭受灾害的程度不同,以枫桦为优势种的林型与以假色槭为优势种的林型其受灾总量百分比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特征对生长形质及其综合表现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生长形质综合表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乳源木莲人工林中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综合表现等6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并验证。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胸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胸径具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冠形率对树干尖削度有弱度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树干尖削度有显著负向作用。冠幅对胸高形数表现极显著性的负向作用,冠形率对胸高形数有弱度的负向作用,树冠率对胸高形数表现显著正向作用。树冠特征因子间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促进生长、提高系列干形品质的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不尽相同。冠幅、冠形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冠幅>树冠率>冠形率。培育丰产优质乳源木莲理想冠形应为:首次有着宽大冠幅、其次较小树冠率,以及在宽大冠幅和较小树冠率前提下的狭长冠形的树冠结构。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  相似文献   

8.
对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失状况做了研究.对受灾林地19 128株林木(D≥1 cm)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不同径级和不同树高因子下林木的受损状况差异做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爱损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径级差异和树高差异.低矮的树木(H<6 m)趋向于被压弯,而翻蔸和腰折易发生在高的树...  相似文献   

9.
以1 hm2马尾松次生林为试验样地,调查全部植株不同维度的生物学参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比分析了多维度下种群属性参数的空间格局类型、聚集强度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属性参数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三维参数(植冠体积、地上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二维参数(冠幅面积)一维参数(株高、胸径、冠幅直径)的趋势。株数的空间格局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即随尺度增大其格局类型由均匀分布变为聚集分布;其他属性参数始终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均随尺度增加而增大。各参数的变异系数随尺度增大均显著减小,但变异复杂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植冠体积变异复杂性最高,而地上生物量最低。可见,仅株数一个参数并不能全面反映种群空间格局特征,需结合其他属性参数来共同表征。  相似文献   

10.
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海城市绿地植物雪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28-14430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上海城市绿地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树种遭受雪害后主要表现有枝条折断、枝条弯曲、树体倒伏等;雪害严重的植物有香樟、雪松、广玉兰、女贞、夹竹桃、竹类等,其受害程度与树种特性、树冠形状、种植密度、木材特性、新引品种、立地条件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坡向对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根据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的变化规律。[结果]阴坡和阳坡林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阳坡;总体来看阴坡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影响较大,两者在35、30 a时差异最大,最大差值分别为0.001 4、0.003 2 m3。[结论]处于阴坡的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邓恩桉的生长特性和生长应变,为邓恩桉木材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以9.5年生人工林邓恩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评估树高(Ht)、胸径(DBH)、胸高比(DBH/Ht)、生长应变,并分析生长应变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邓恩桉树高、胸径和生长应变的小区间差异显著。胸径和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0.2~24.5 cm,-0.227~-0.064 mm。生长应变水平在上坡方向显著高于下坡方向。邓恩桉生长应变与树高、胸径、胸高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邓恩桉可作为速生材培育,邓恩桉木材的生长应力不受生长性状的影响。实现高生长和选择低应力水平的速生邓恩桉作为实木加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树冠尺度及生长空间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树冠的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态价值,探明树种合理的生长空间需求对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与经营维护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合肥环城公园内优势度靠前的10个城市森林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公园6个景区57块固定样地,在对冠幅、胸径及树高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异速生长法,利用箱型图检验离群值,比较构建冠幅、树高与胸径的最优模型,并对树木最适宜生长空间大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树种冠幅与胸径、树高与胸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两种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侧柏和栾树外,异速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3,R2整体高于一元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布范围在0.2~0.3之间,整体上小于一元回归;F值除雪松外,均高于一元回归F值。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异速生长模型拟合度优于一元回归模型;不是所有树种的冠幅、树高都与胸径高度正相关,在10个树种的研究中,银杏、女贞和椤木石楠的冠幅-胸径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2分别为0.793、0.757和0.665;银杏、栾树和雪松的树高-胸径模型拟合度较好,R2分别为0.772、0.579和0.547;栾树、侧柏的冠幅-胸径模型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096和0.188;构树、刺槐和桂花的树高-胸径拟合度较差,R2分别为0.065、0.010和0.112;选择分位数回归对异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构建10种树木的异速生长模型并在95%分位数回归下进行讨论,以树木平均胸径15cm为例,预测估算出当胸径为15cm时10种树木在适宜的生长空间中的冠幅和树高大小。结论本文构建的最优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均显著,说明冠幅、树高变量对合肥环城公园内树木胸径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其中冠幅-胸径模型拟合精度略高于树高-胸径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柚木生长因子与冠幅的关系,准确反映各生长因子与冠幅之间的关系,建立冠幅预测模型,为柚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凭祥、云南德宏、云南景洪、海南乐东4个地区不同林龄阶段的柚木人工林中优势木为研究对象,以胸径、树高、冠长、林龄4个因子作为变量与冠幅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因子建立柚木冠幅生长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胸径(R=0.5342,P=0.0001)、树高(R=0.1798,P=0.0026)是影响柚木冠幅的关键因子;胸径、树高与冠幅的一元回归方程:冠幅与胸径y=15.7893x+1.84766(F=516.4180,P=0.0001),冠幅与树高y=0.3717x-0.60189(F=174.2954,P=0.0001)。并应用胸径、树高2个关键因子与冠幅建立回归模型:y=13.5658x1+0.1064x2+0.35866(F=279.5048,P=0.0001),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小(F=0.0140,P=0.9072)。可以根据目标树的培育目标胸径、树高因子,利用该模型来预测该目标树的冠幅,从而确定单位面积内保留目标树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蔡家川流域30块油松标准地的调查资料,对油松林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胸径能够较好地用于全株、树干和树枝的生物量测定,建立了以胸径为基础的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平均生物量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树干平均值为63.82%,树枝平均值为26.47%,树叶平均值为9.72%;坡向影响油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并且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冠幅面积对油松整株、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和树高胸径均有影响: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 m2,整株生物量增加1.842 kg、干生物量增加0.941 kg、枝生物量增加0.704 kg、叶生物量增加0.196 kg;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m2,胸径增加0.149 cm、树高增加0.08m;油松树冠冠幅面积对油松器官生物量分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