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沙田柚为母本,枸橼CO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形态学与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杂交后代2年生幼苗进行早期鉴定。结果表明,形态学鉴定可将286株F1代幼苗分为偏父本型51株、偏母本型23株和中间型212株,SRAP标记鉴定可将F1代幼苗分为偏母本型23株和中间型263株。286株杂交幼苗中有235株的SRAP标记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的分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秋石斛四面佛与水芙蓉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5对SRAP引物组合用于杂交后代真实性的鉴定,供试17个杂交后代新株系均鉴定为真杂种;5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23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8.46%.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杂交后代在亲缘关系上先倾向于母本后倾向于父本;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与母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父本,说明供试杂交后代在遗传上更偏向于母本,与聚类结果吻合.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所筛选的5对SRAP引物组合用于秋石斛杂交后代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月季品种(2n =4x =28)为母本,玫瑰品种(2n =2x =14)为父本设4 个组合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3 个。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以及SSR 分子标记对其中的7 个杂交后代进行了杂种 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多具备父母本的中间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均表明7 个杂交后 代为三倍体(2n =3x =21),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1A 型为主;11 对SSR 引物扩增结果发现7 个杂交后代 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数据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现代月季和玫瑰的遗传物质 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玫瑰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也证明,流式细胞术 可以作为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的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亚洲百合杂种系亲本(‘橙色热情’ב迷恋’)、东方百合杂种系亲本(‘热情’ב甜梦’)及其杂交子代植株的DNA分别进行扩增,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与亲本间扩增谱带差异。从8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具有父本特征带的引物组合,选出带型清晰、稳定、特征带较多的引物组合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如下:具有父本特征带的引物组合共有57对,选取其中6对引物对亲本(‘橙色热情’ב迷恋’)及其子代进行标记,选取其中7对引物对亲本(‘热情’ב甜梦’)及其子代进行标记。2个杂交组合共计1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特征带,鉴定其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5.
在百合(Lilium)杂交育种中,常采用多个父本混合花粉与一个母本杂交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为此,研究明确快速父本鉴定方法极为重要。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百合Red Latin为母本,亚洲百合Matrix和野生种山丹为父本混合授粉后百合杂交Fl代进行父本鉴定。引物筛选共获得4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Me1Em4,Me5Em9,Me7Em2和Me7Em7)用于后续SRAP分子标记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个F1后代单株和3个亲本材料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用Me1Em4引物在11个F1后代单株里检测出3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8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2个后代的父本是山丹;用Me5Em9引物检测出2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3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1个后代是山丹;用Me7Em2引物检测出2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5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2个后代是山丹;用Me7Em7引物检测出2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3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综合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确定9个株系是Red Latin×Matrix后代,2个株系是Red Latin×山丹的后代,同时表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混合授粉后代父本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HB柚有性后代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B柚为母本,与江西无核椪柑杂交,获得380株杂交后代。筛选出5对SSR引物对其中的90株后代进行检测,杂种率为97.8%;杂种后代中出现了部分条带缺失和新条带。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后代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相似系数为0.720时,可将杂种后代分为4类,而与父母本聚在一起的杂种植株占少数。  相似文献   

7.
为提供红花蝴蝶兰新品种选育与育种亲本选择的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评价和SRAP分子标记,研究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自主培育的同一杂交群体的7个蝴蝶兰新品种、3个株系及其父母本‘聚宝红玫瑰’蝴蝶兰和‘红龙’蝴蝶兰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差异。首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表明,子代具明显的倾母本遗传,遗传变异程度较低,基本不具备超亲遗传;其次,对12份蝴蝶兰进行SRAP分析,筛选出带型稳定、多态性较好的24对引物,共扩增出172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7.17条,最多10条,最少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58.14%,根据UPGMA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778处,可把亲本和后代分成4类,这与根据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程度的吻合和较小的差异。综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和分子标记结果可发现,由于亲本相似性程度较高,导致子代的遗传分化较小,不利于优良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9):63-67
本试验以花生品系花7616为父本、H1338为母本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为材料,利用AhMITE标记对F_1代真伪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_1代群体78个单株中有8株呈现母本单一条带,50株呈现父本单一条带,20株是双亲杂合带型;结合父母本叶片表型特征,共有20个单株鉴定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25.64%,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综上,利用转座子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进而为高世代RIL群体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红掌杂交种的真实性,以红掌情人红、阿拉巴马和阿里桑娜为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并对其中的两个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以情人红为母本,阿里桑娜为父本,杂交得到一个叶型似母本,苞片似父本的杂种B;以阿拉巴马为母本,以情人红和阿里桑娜的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后得到一个叶片似母本,苞片似父本阿里桑娜的杂种E。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种后代进行鉴定,杂种B的鉴定中,子代在3个引物中均出现父本的特征带,说明杂B是情人红和阿里桑娜的真正杂种。杂种E的鉴定中,子代在3个引物中均出现父本阿里桑娜的特征带,说明杂种E是阿拉巴马和阿里桑娜的真正杂种。  相似文献   

10.
葡萄是遗传上高度杂合的木本果树,获得真实性杂种是有效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玫瑰香×红地球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单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筛选出在双亲间有特异位点的SSR引物,对210株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10株杂交后代中有183个单株具有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结合田间形态学分析,确定为真实性杂种。SSR分子标记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种间杂种的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问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切花小菊‘南农银山’和紫花野菊进行种间杂交,并对后代的表型和耐涝性进行鉴定,以期对切花小菊的耐涝性进行改良。【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银山’为母本(不耐涝)、紫花野菊为父本(耐涝)开展人工杂交。杂交后代通过形态学和SRAP分子标记进行鉴定。耐涝性通过测定淹水处理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个种间杂交后代,其株高、叶长、叶宽、管状花数、舌状花数等形态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SRAP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子代中同时具有父、母本特异条带,说明获得的后代是真杂种。淹水处理后,子代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低于母本‘南农银山’,且具有比母本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结论】通过种间杂交能将紫花野菊的耐涝性导入切花小菊品种,进行切花小菊种质耐涝性改良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杂交大豆核心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及群体结构特征,以来源中国东北和国外的100份杂交大豆核心亲本为材料,通过SRAP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SRAP标记共扩增出2 13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 130条,多态性位点占比99.76%,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数为137~204条,平均为178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范围在0.074 0~0.153 7,平均值为0.125 7;2)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于0.450 0处划分为2个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460 0处将类群Ⅰ划分2个亚群,又在遗传相似系数0.480 0处将类群Ⅱ划分2个亚群,并将主要来源于中国东北的保持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Ⅰ,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恢复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Ⅱ;3)通过对10个已审定强优势杂交种的13个亲本进行分析发现,杂交种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多分布在0.329 2~0.637 6;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类群I与类群Ⅱ内遗传多样性相似,4个亚群中的亚群Ⅰ-1和Ⅱ-2遗传多样性均大于亚群Ⅰ-2和Ⅱ-1;通过主坐标分析,亲本同样被划分为2个类群,验证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综上,基于SRAP分子标记成功将100份春大豆杂交种核心亲本划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类群Ⅰ的中国东北材料与类群Ⅱ的国外材料之间杂交配制组合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14-3-3 proteins belong to a family of phosphoserine/threonine-binding modules and participate in a wide arra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regulatory events. Our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a14-3-3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leaf and root tissues of hybrid wheat at the tillering stage. In this paper, three homoeologous Ta14-3-3 genes were cloned from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 AABBDD) and mapped on chromosomes 2A, 2B, and 2D, respectively.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s ectopically overexpressing Ta14-3-3 displayed shorter primary roots, delayed flowering and retarded growth rates, indicating that Ta14-3-3 acted as a growth inhibitor in Arabidopsis. In wheat, Ta14-3-3 was down-regulated in roots and leaves of hybrids as compared to their parental lines. We proposed that Ta14-3-3 proteins might regulate growth vigor in hybrid wheat.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收集到的来源于11个国家的19个剑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扩增出的274条清晰条带中,具有多态性的有144条,占总数的52.6%;2)28对引物的多态性指数(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介于0.16~0.43,平均值为0.28;3)剑豆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285 6,基因流(Nm)为0.065 6;4)通过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发现,剑豆种群间差异占总差异的88%,种群内差异占总差异的12%,种群间差异为剑豆差异的主要来源;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19个剑豆种群可分为5个类群,每个类群均有不同的表型。  相似文献   

19.
斑割复合体及其杂交后代的生物量及根系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前期获得的含广西斑茅和广西割手密血缘的甘蔗育种新材料及其亲本共11份无性系进行桶栽试验,分析了参试材料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的主要相关性状在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利用过程各世代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的斑茅割手密复合体及其与甘蔗杂交、回交获得的F1代材料以及BC1代在株高、茎径、单茎重和叶面积上都表现比其亲本甘蔗有更大的优势;根系重量和活力都略有增加;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上均表现出超亲效应,其超亲效应与绿叶面积的超亲表现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研究证明一些烟草杂种能自发形成遗传瘤,而正常条件下杂交亲本各自本身并不能自发形成遗传瘤。该研究首次从烟草Nicotiana glauca品种中诱导产生出遗传瘤,这些N.glauca遗传瘤与杂种N.glauca×N.langsdorffii遗传瘤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能正常分化、对外源植物激素不敏感等特点。该研究结果同时还进一步证明种间杂交并不是诱导烟草产生遗传瘤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