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着重分析常规木材干燥室蒸汽管道不同供热状态的损失:当蒸汽管道供热温度一定时,干燥室温度越低,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当干燥室温度及蒸汽管道外壁温度一定时,蒸汽管道供热温度越高,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传热温差对损失的影响很大,当蒸汽管道供热温度110℃时,传热温差由40℃降到30、20、10℃,其损失分别减少46.08%、77.01%和94.48%,所以要根据干燥室需要的温度尽量减少供热温差,以减少损失。压差流动损失随压差增大而增加,而且压力较高时比压力较低时压降的损失大。蒸汽在管道内压差流动的损失数值比温差传热损失大许多,至少要大1~2个数量级。因此,由锅炉向干燥室供热,应该尽量减少降压节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金属壳木材干燥室是利用蒸汽来干燥不同树种和各种规格木材的干燥设备。由于它具有完全的气密性,保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在全国已建成并投产数十家。木材在以湿空气或过热蒸汽为干燥介质的金属壳木材干燥室内干燥过程中,均是在高温、高湿和木材溢出的酸性环境中进行的,对干燥室内部的零、部件结构表面如何进行防腐处理,是制造该种干燥设备的成败关键之一。我们就几年来对金属壳木材干燥室内部的防腐处理实践,谈  相似文献   

3.
木材常规干燥过程中,除干燥室中介质的温度和湿度外,循环风速也是一个影响干燥速度的重要参数。本文根据传热传质理论,主要建立常规干燥传质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界面条件,分析了风速对木材表面蒸发速度的影响。结合木材内部水分传输速度与表面蒸发速度,理论分析了循环风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抓住木材干燥室的重要部件—壳体结构进行论述,对木材干燥室的设计、制造、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端风机型木材干燥室于70年代初出现于芬兰,继而在苏联由中央木材加工机械化科学研究所研制,并已成为定型设计,定名为周期式强制循环蒸汽加热砖砌体2型木材干燥室。东北林业大学林工系于1981年接受工厂的委托,按年干燥量为5000m~2木材(包括软硬杂不同规格的材种)进行设计。设计中参考国内外近期的有关资料,并综合国内各主要类型干燥室结构和设备的优点,结合当前中、小型木材加工厂现有的条件(蒸汽、水电、投资等),设计了端风机型砖砌体蒸汽加热木材干燥室。此室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除湿干燥、太阳能干燥等技术设备应有尽有,常规蒸汽干燥也广泛采用了全铝组装壳体、室内直联电动机及计算机全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但这些设备由于造价高,使得一些小型木制品企业不敢问津。他们需要的是更符合自身实际,投资不多,且能保证干燥质量的木材干燥室。 笔者不久前对小兴安岭新林木制品厂的五间简易干燥室进行了改造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以有限的投资取得了良好的干燥效果。现介绍如下,供有关企业参考。1原干燥室的基本结构和缺点1.1基本结构 原干燥室属典型…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开发取得了可喜进展,成绩卓著.在常规干燥方面,室干锯材的比重逐渐增加,干燥质量有所提高;研制或引进了许多新型木材干燥室,如端风机型干燥室、旋风炉干燥室、沸腾炉干燥室、双堆侧风机型干燥室等,原有的长、短轴型及侧向通风型干燥室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金属壳体干燥室得到了愈来愈  相似文献   

8.
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合理、有效地使用木材,改进木材制品的质量和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厂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在学习抚顺木材一厂蒸汽远红外干燥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采用低温蒸汽热源远红外线干燥木材的新型干燥室。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四洞干燥室,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对加热面积、保温、排湿、涂料以及干燥工艺都做了改进。经过生产实验,证明这种新型木材干燥室效果良好,干燥椴木60×120×4000mm 板材,初含水率为100—120%,最终含水率达到8—12%,干燥周期为96小时;初含水率为50%的相同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五座有代表性的木材干燥室内的材堆循环风速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短轴型木材干燥室介质循环性能较好,采用可逆循环风机对于保证木材干燥的均匀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LZ型侧风机铝内壳蒸汽加热木材干操室的开发(150010)铁道部哈尔滨车辆厂郝利,宋晓庆哈尔滨车辆厂是承制铁路客货车辆的制造修理厂,大量使用干燥木材。我厂的强制循环干燥室建于1958年,该设备动力消耗、热量损失大,提高风速较困难,无法满足快速干燥的...  相似文献   

11.
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工性能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其稳态传热性能是节能效率评估指标之一。工程调研发现,轻型木结构墙体墙骨柱热传递过程易产生冷热桥,改善墙体保温构造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得到不同构造的墙体传热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设计人员优选墙体设计参数、研发墙体新型保温材料。试验采用标定热箱法与热流计法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对改善保温措施的墙体进行试验,分析了12种墙体试件的热流密度、传热系数、热阻以及日传热量参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性较好。研究发现:气凝胶毡放置在墙骨柱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平均传热系数3.8%~15.0%,随厚度增加可逐渐减弱或消除墙骨柱冷热桥效应;聚苯乙烯保温板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32.4%~35.1%,墙体蓄热能力较好;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5.9%~8.7%,提高墙体冷热面温差,平衡室内温度。选取的3种保温材料中,聚苯乙烯保温板相比气凝胶毡和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对墙体整体热工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杉木木材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杉木木材的特性, 研究制定了杉木木材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选择周期强制端风机喷蒸加热干燥窖作为该工艺的干燥窖型, 并拟订了其实施方案, 进而编制出具有实用性的杉木木材干燥基准,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此工艺可获得预期的干燥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燕  罗义英  赵美红  徐丹妮  陈骆  汤俊雁 《绿色科技》2019,(12):210-212,215
基于嘉兴地区主流墙体构造,模拟墙体表面温度分布,分析了主体墙传热系数与热桥线传热系数的相关性,研究了热桥效应对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节能建筑墙体设计时,在满足墙体保温性能同时,不应只重视主体墙的保温,还要考虑热桥部位保温构造,使主体墙与热桥柱的传热系数相近,避免墙体外表面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金属壳体木材干燥窑热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清浩 《木材工业》2002,16(3):33-36
本文主要分析了金属壳体木材干燥窑窑体的热损失情况。并与砖混结构窑窑体的热损失进行了对比。着重说明由窑门及边框冷桥产生热损失的严重程度,并指出减小热损失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频真空干燥、常规窑干和高温干燥3种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的心、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用毛细管上升法评价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能,用半薄切片法测定干燥试样具缘纹孔的闭塞率,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干燥试样微观构造的变化,比较分析3种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浸注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杉木边材,经高频真空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显著高于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后2种干燥方法对试样浸注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杉木心材,高频真空干燥与高温干燥后试样的浸注性存在显著差异,而高频真空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之间对试样浸注性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3种干燥方法处理后,杉木边材的浸注性均显著高于心材的浸注性;具缘纹孔的闭塞率较低以及部分具缘纹孔周缘破裂是高频真空干燥后木材浸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一种带有石蜡储热的新型太阳能干燥室干燥杨木,分析该干燥室的温、湿度变化对木材内外温度差和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并检测了杨木木材的干燥质量,结果表明:太阳能干燥室的温、湿度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一个温度变化周期内,干燥速度亦呈周期性.建议在升温段控制干燥速度,在降温段加快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工程竹产品——正交胶合竹(CLB)。已有试验对CLB墙体在稳态传热过程下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研究CLB墙体在室外综合温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的传热过程并探究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房屋的能耗情况,通过建立在稳态传热过程下CLB墙体的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建立了受到室外综合温度作用下的5种墙体模型,以此分析CLB墙体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下的保温性能以及不同保温方式对于CLB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DeST对CLB墙体房屋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建筑墙体受到的温度作用时,太阳辐射引起的当量温度不应忽视;CLB墙体拥有优越的保温性能,采用CLB墙体的建筑室内热环境稳定;无论夏季或冬季,保温层最合理的位置在CLB墙体的外侧;围护墙体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能够达到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率6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落叶松胶合板复合墙体的结构设计、保温隔热计算方法.对适于北京地区复合墙体保温隔热的计算结果表明:由水泥砂浆、落叶松胶合板覆板、保温材料以及石膏板等国产材料组成的木结构复合墙体,当保温层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厚度大于24 mm时,该墙体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规范中的保温隔热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40 mm厚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锯材为对象,研究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萜烯类产物释放浓度的影响,并与辐射松常规干燥中的萜烯类释放浓度作比较。高温和常规干燥过程中采抽气样次数均为5次,抽气速度为1.0 L/min,采样时间为30 min,采用Tenax管收集干燥过程中萜烯类产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高温干燥辐射松萜烯类释放浓度高于常规干燥辐射松与高温干燥人工林杉木,但萜烯类挥发物的组分有所差别。常规干燥辐射松锯材萜烯类释放浓度对环境是安全的,然而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尤其在干燥中后期,当萜烯类挥发物浓度大于1.5 mg/m3时,对辐射松和人工林杉木释放萜烯类挥发物应采取回收措施,以确保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