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昆虫信息素来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利用黄色诱虫板和信息素诱芯结合诱捕柑桔黑刺粉虱,其中诱芯载体包括泡罩、橡皮头、圆纸片三种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和载体为橡皮头的诱芯诱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赵磊 《北京农业》2013,(1):27-28
利用昆虫信息素来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利用黄色诱虫板和信息素诱芯结合诱捕柑桔黑刺粉虱,其中诱芯载体包括泡罩、橡皮头、圆纸片3种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和载体为橡皮头的诱芯诱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应用性诱复合板控制有机茶园黑刺粉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机茶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黑刺粉虱又是四川有机茶园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且缺乏防治手段的现状,利用黑刺粉虱成虫对性诱剂和黄颜色的趋性,2009~2010年开展了性诱剂+黄板组合技术控制黑刺粉虱的试验。结果显示:①在黄板密度相同情况下,性诱剂+黄板组合板(3板/区)与对照纯黄板(3板/区)相比,挂板后20 d组合板诱杀黑刺粉虱成虫总数为9618头/区,对照板为6410头/区,组合板诱虫量增加50.05%,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田间幼虫虫口减退率组合板处理为54.59%,对照黄板为31.09%,相差23.50%,表明性诱剂效果明显。②挂板后20 d,组合板挂板密度每小区2、3、4和5板4种处理,累计诱杀黑刺粉虱成虫依次为6195、9618、11860和12276头/区,田间幼虫虫口减退率顺次为48.01%、54.59%、63.93%和53.69%,以挂板密度每小区4板的效果最好,即每667m2使用性诱组合板20个左右,是控制茶园黑刺粉虱最经济、有效的密度。按照每667 m2使用20个组合板的标准,2010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挂板后25 d,组合板控制田间诱虫的效果比对照纯黄板提高21.18%。由此可见,组合板控制黑刺粉虱成虫和幼虫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纯黄板对照,可作为控制有机茶园和普通茶园黑刺粉虱的有效手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黑刺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顺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88.3%,粘虫效果为123.6头/(m~2·d),最适宜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对茶小绿叶蝉的最高防效达到78.05%,能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对茶园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目前,松阳县3500亩昆虫信息素诱捕技术示范基地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鉴定评价,成为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昆虫信息素诱捕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技术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  相似文献   

8.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黑刺粉虱在川西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为其绿色防控打下基础,通过7年田间调查,系统研究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卵、各龄幼虫(共3龄)、蛹和成虫的田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主要分布于茶棚中下层,约占虫口总数的90%,其中约70%的虫口分布于茶棚下部;川西茶区黑刺粉虱1年发生3~4代,主要以2~3龄幼虫越冬,越冬存活率约20%;黑刺粉虱在叶层厚且郁闭的茶园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刺粉虱在我市范围内大发生,危害我市茶叶生产,受害严重的茶园茶树上部嫩叶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60~70头,多的达109头,平均每叶有卵205粒,严重影响我市的茶叶产量和质量。为此,及时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1为害特点黑刺粉虱以若虫固定在成叶、老叶叶背,将口针  相似文献   

11.
克虱星是由水胺硫磷,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及增效剂等混配而成的,经对柑桔黑刺粉虱虫的毒力测定表明,其增效性明显,共毒系数达192.13。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的虫口下降率都在97.0%以上,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虫口下降率也达96.2%,是我省目前柑桔生产上防治黑刺粉虱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黑剌粉虱在我市范围内大发生,危害我市茶叶生产,受害严重的茶园茶树上部嫩叶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60~70头,多的达109头,平均每叶有卵205粒,严重影响我市的茶叶产量和质量.为此,及时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茶黑刺粉虱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仁 《福建农业》2004,(6):21-21
茶黑刺粉虱又名橘刺粉虱,在福安市于1991年初次发生为害,至今已成为我市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该虫遍布我市各类茶区,发生面积还在逐年扩展。由于该虫的危害,每亩茶园产值约减少1-2成,严重的3-4成,每年经济损失7-9万元,必须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5.
筛选出对Q型烟粉虱诱集效果最好的黄板类型、最佳诱虫时间及方位,为Q型烟粉虱的绿色综合防控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5—6月,选取4种类型黄板,按不同方位进行悬挂,对不同黄板类型、时间及悬挂方位诱集的Q型烟粉虱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种黄板对Q型烟粉虱的诱集量有不同程度影响,调查期间黄板虫口诱集效果由强至弱为信息素黄板、普通黄板、对照黄板、性诱剂黄板,诱集量分别为1 300~3 900、860~2 200、50~190、40~110头/板.一天中12:00—16:00虫口诱集效果最佳.黄板不同悬挂方位对Q型烟粉虱的诱集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其中方向南的诱集效果相对较差.在设施Q型烟粉虱发生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可优先选用信息素黄板对其进行监测和有效物理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更好地控制其发生,笔者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茶园内黑刺粉虱幼虫、蛹、成虫和卵的发生动态,越冬虫态和死亡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名山区茶园黑刺粉虱各虫态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主要以2龄和3龄幼虫越冬,不以卵越冬;卵初期为乳白色,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深至淡黄色、棕黄色,最后为黄棕色,与前人描述存在差异。依据调查结果,推测黑刺粉虱在该茶区1年发生3代。  相似文献   

18.
<正>茶树是我国特产经济树种,也是镇安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害虫黑刺虱与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两大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镇安县茶叶生产。现将茶树黑刺粉虱与小绿叶蝉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1黑刺粉虱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全国茶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黑刺粉虱为害前后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危害程度对茶树体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黑刺粉虱的危害,制定正确的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为害前福鼎大白和龙井43#体内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黄金芽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是龙井43#福鼎大白黄金芽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龙井43#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福鼎大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黄金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黑刺粉虱除直接刺吸茶树营养外,还可改变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同化产物的分配,因此需注重茶树上黑刺粉虱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振枝法和杀虫灯检测法对湖南省长沙市高桥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进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并比较无公害多种措施相结合对茶园重要害虫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行间覆草、悬挂杀虫灯和施用植物源农药集成的茶园无公害防治技术,与常规防治相比,较好地保护了茶园的天敌,提高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抑制了黑刺粉虱的暴发为害。表明茶园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逐渐上升,维护生态平衡,避免黑刺粉虱等少数害虫在没有农药压制的情况下暴发为害,能保证茶叶的食用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