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非洲凤仙(Impatiens wallerana Hook.f.)茎基腐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害由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G4-HG-Ⅰ融合群引起。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丝较适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生长较佳的培养基为OA和PSA,较佳的碳源为D-(+)麦芽糖、α-乳糖和可溶性淀粉,较佳的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p H=7时菌丝生长最好;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影响;菌丝致死条件为51℃、10 min。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3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300亿个·g-1内生芽孢杆菌WP、1 000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WP、25%肟菌·50%戊唑醇WG、40%氟硅唑EC敏感性较高,对其EC501.0 mg·L-1,可以作为田间防治非洲凤仙茎基腐病的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有效的冬小麦雪腐病菌杀菌剂以指导小麦生产,以冬小麦感病材料337为试材,采用13种杀菌剂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毒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药剂在系列浓度下对冬小麦雪腐病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该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0%腐霉利WP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防治效果最佳,其EC50为2.88mg·L-1,菌丝抑制率达到85.4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5.4%,相对防效高达95.7%;12.5%腈菌唑EC的防治效果次之,EC50为4.62mg·L-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6.5%,相对防效为87.1%;50%多菌灵WP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17种杀菌剂对五味子叶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7种低毒杀菌剂对五味子叶枯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对五味子叶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510 1 mg·L-1;80%代森锰锌WP对五味子叶枯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20 5 mg·L-1.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芹菜茎基腐病科学防控技术,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系统观测了芹菜茎基腐病田间病情自然消长动态;采取组织分离、形态和系统发育分析、菌丝悬浮液接种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常用杀菌剂对芹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并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芹菜茎基腐病在芹菜上普遍发生,6—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引起芹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芹菜茎基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75%肟菌·戊唑醇WDG或70%甲基硫菌灵WP对芹菜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可用于苹果轮纹病防治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测试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室内毒力最强的3种药剂是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和3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WP),EC50分别为3. 155×10~(-2)μg/m L、3. 429×10~(-2)μg/m L和8. 856×10~(-2)μg/m L;室内毒力相对较弱的为1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WP)、5%香芹酚(AS)、大蒜油(EC)、0. 3%丁子香酚(SL)、1%蛇床子素(EW)、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EC_(50)分别为7. 556μg/m L、1. 480×10μg/m L、1. 719×10μg/m L、5. 901×10μg/m L、6. 601×10μg/m L、1. 181×10~2μg/m L。综上,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和300亿/g解淀粉芽孢杆菌(WP)有望成为防治苹果轮纹病的候选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防治除虫菊根腐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除虫菊根腐病菌的主要致病菌——镰刀菌GF4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镰刀菌GF4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微生物杀菌剂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对镰刀菌GF4的室内毒力最强,EC50值为1.40E-06mg/L;其次是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剂,EC50值为0.0039mg/L;化学农药80%多菌灵也表现出较强的室内抑制效果,EC50值为51.6346mg/L。该研究筛选出了能有效抑制镰刀菌GF4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用量少且毒性低,为除虫菊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 7 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安全生物药剂用于指导百 香果生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7 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菌的毒力效果,观察药剂对病原 菌孢子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并用离体接种法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7 种生物药剂处理对菌落生长均有 抑制作用,但对孢子的生长和形态的效果不同。室内毒力测试结果显示植物源药剂中抑菌效果最佳为井冈霉素 (EC50 为 7.79 mg/L),其次为春雷霉素(EC50 为 26.35 mg/L)、乙蒜素(EC50 为 28.65 mg/L)、苦参碱(EC50 为 339.13 mg/L)和多抗霉素(EC50 为 1 150.29 mg/L)。微生物药剂以枯草芽孢杆菌效果较好,EC50 为 3.2×106 CFU/g。 筛选毒力较强的 4 种生物药剂均可抑制百香果茎基腐病不同菌株生长。离体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井冈霉素 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显著,两者的离体防效分别为 58.8% 和 70.6%,田间防治 效果则达到 53.7% 和 61.3%。【结论】针对百香果茎基腐病,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两种抑菌效果最 佳的生物药剂,可作为化学防治方法的替代或有效补充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用于生产,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桔病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火龙果茎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药剂间抑制率也有明显差异,按照EC50值比较不同杀菌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50%福美双WP、50%多菌灵·硫WP、70%代森锰锌WP、70%川东甲托WP、42%克菌净WP争75%百菌清WP.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0%福美双WP,其次是50%多菌灵·硫WP,75%百菌清WP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玉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通过室内测定多种杀菌剂对玉竹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得出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其中30%戊唑.嘧菌酯SC、40%丙环唑EW、50%多菌灵WP、1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达88%以上,EC_(50)值分别为1.39、6.51、7.41、26.95 mg/L。可作为防治玉竹根腐病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新见白藓茎点霉叶斑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害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0~30℃可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在pH 4~11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和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对50%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敏感性较高,其EC500.1μg/m L;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5%丙环唑乳油,0.1μg/m LEC501.0μg/m L。  相似文献   

12.
松苗猝倒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痛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2-13,最适宜pH值范围是4~11;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或硝酸钾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时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子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菌丝致死温度为49℃处理15 min或50℃处理10 min。【结论】甘薯间座壳菌是导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窄,偏好25℃,适应的pH范围较宽,偏好酸性环境,最适培养基为SPDA培养基。根据甘薯间座壳菌的生长特性,在田间病害防治中可通过改变栽种环境因素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实现对甘薯基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对隆回县食用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菌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8℃,最适产孢温度为34℃;最适菌丝生长pH值为5,最适产孢pH值为6;孢子交替光照处理下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在52℃下处理10 min能全部致死;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而最适菌丝生长和最利于孢子产生的氮源不同,分别为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室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10%苯醚甲环唑WG、腈菌.福美双WP、5%己唑醇ME、3%中生菌素WP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西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筛选其杀菌剂。[方法]从海南省大棚西瓜基地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菌菌丝在西瓜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以麦芽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粉、牛肉浸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32.5%苯甲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西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0.018 0、0.060 2和0.471 5μg/ml。[结论]为田间防治西瓜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30℃,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8℃;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甜瓜枯萎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对淀粉和硝态氮的利用能力强。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毒力较高,EC30分别为2.2671mg/L和13.3418mg/L。  相似文献   

18.
对欧李上一种新病害欧李酸腐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欧李酸腐病发生在欧李果实成熟期,果实腐烂变酸,病部产生白色霉层。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分生孢子长筒形、末端钝圆,大小为4.5~10μm×3.3~7.5μm,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7,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宜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19.
毛叶枣炭疽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枣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coccodes (Wallr .)Hughes]在 2 5~ 30℃ ,pH 5~ 6时最适宜生长 ;PDA、PSA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丝生长 ,而OMA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产孢 ;麦芽糖是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 ,蛋白胨是最佳氮源 ;光照对病菌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板栗疫病病原性状及各种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农药对板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板栗疫病菌的生长温度为8~35℃,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在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以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的500~1 000倍稀释液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可望用于该病害的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